《亮劍精神》
作者: 馬志明
出版時間: 2006年4月
出版社: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5027.html
何謂亮劍精神
所謂亮劍精神,就是在與對手交鋒時,在面對困境與挫折時,能勇敢地面對,無論對手多么強大,無論困難千萬重,我們都要有敢于亮劍的勇氣和自信。即使手中無劍,心中也要有必勝的信念。
亮劍,意為臨危不懼,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是何等的凜然,何等的決絕,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氣魄!
“劍鋒所指,所向披靡。”這是《亮劍》倡導的精神,也是我們應當秉承的優良傳統。
亮劍是一種勇氣。古代劍客狹路相逢,勇者勝,哪怕對方是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勇氣可佳,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有了這種精神,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我們也能勇往直前,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堅苦卓絕的戰爭中,正是這種亮劍精神指引者我們整個民族堅強的抵御外來的侵略,生存至今而屹立不倒,亮劍精神講的就是大無畏的膽略。
亮劍是一種氣魄。一個有魄力的果敢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體無懼無畏,勇往直前。魄力是面對困境是的果斷抉擇,是永不言敗的信心,是鍥而不舍的執著。魄力讓敵人望而生畏,讓隊友充滿信心。具有這種魄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戰士,真正的軍人,真正的領導者,是國家、民族、團隊真正的不屈的脊梁!亮劍精神講的就是驚天駭地的氣魄。
《亮劍精神》 逃無可逃,亮劍吧
要么生存,要么被淘汰
敢于面對的人是狼,敢于面對任何困難和艱險,并且去戰勝它。這是所有成功者的心態,更是一種強者的心態。敢于面對,是面對困難時的堅強,是面對困境時的臨危不亂,更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韌。退縮逃避的人是把頭埋在沙土里的鴕鳥和裝死的昆蟲,以為眼睛看不見就安全了,以為裝裝死一切就會過去。
生存是什么?生存就是不擇手段地活著。你可以卑鄙,你可以無恥,你還可以下流。只要能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就好。只有占據絕對優勢的一方,才有資格大講道德。
這就是真實的世界,真實就是這樣的殘酷。它不會給那些弱者一絲一毫生存的機會。你只有鼓足勇氣,奮勇向前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這里沒有那些虛偽的“仁道”可言。因為“仁道”不符合自然的規則,而自然法則卻是無可改變的規律。如果你能活下去,那你就得心狠手辣勇敢地活下去。如果你活不下去,那你就找個安靜的角落靜悄悄地去死。生生死死的規則就是這樣清晰明了,就是這樣的直白簡單。這條簡單的真理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準確地運行了幾十億年,在未來也不會有什么改變。
殘酷嗎?生存就是競爭。熱帶雨林中的植物絞殺現象,就是它們奉行你死我活的競爭邏輯。自然界所有的動物和植物想要生存下來,都必須參加殘酷的競爭。生存環境時時刻刻在變化,生存資源總是有限的,于是形成了萬物競爭的局面。植物生長需要陽光,但在一片面積固定的樹林里,陽光是有限的。為了盡可能地占有更多的陽光,植物就要拼命往高長,要覆蓋住其他的植物,否則就享受不到足夠的陽光。那些在最初的競爭中沒有長得足夠高大的植物,因吸收不到足夠的陽光,要么成了灌木和小草,要么從地球上消失了。
越是弱小的生命,它的天敵就越多,越是強大的生命,它的天敵就越少。如果一種動物處于食物鏈的終端,它的生存就變得非常非常容易。再也不可能出現一種能夠以藍鯨或者犀牛為食的動物了。
如果你隨便問一個美國人,在他的生活中,什么是他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他會說:“生存競爭”。這是他們的肺腑之言,因為他們相信事實就是這樣。當然在當今世界,“生存競爭”并不是生物界所說的為了食物、為了生存而進行的你死我活的競爭,但這也只不過是程度上的不同,其實本質還是一樣的。人們平常說的生存競爭,實際上是追求成功的競爭。他們在競爭中感到可怕的,不是第二天是否有足夠的食物,而是他們將不能戰勝自己的對手或者失去工作。
世界人口在飛速增長,相應而來的是大量人才的涌現。在一個企業中,任何人員都不是獨一無二、不可或缺的。失去了一個人,馬上可以在社會上找到同樣類型的人才補充進來。作為員工,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自己生存的保障,衣食住行都要靠工作所獲得的薪水來維持。丟掉了工作,就丟掉了一切,更不要說理想和事業。因此,保衛自己的工作,就像狼保衛自己的食物一樣。微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但比爾"蓋茨總是說:“微軟離破產只有180天”。“危機意識”已經成為了微軟企業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經深入到每個員工心底。
美國硅谷,這個世界上智慧的大腦最密集的地方,每年有幾百家新公司成立,但人們發現這里公司的總量卻反而持續減少,因為每年破產倒閉的公司更多。加州大學校長克拉克曾做過統計:1520年成立的組織,現在仍然存在的,全世界只有85個,其中70個是學校,另外15個是宗教組織。
人們常說,“生活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為什么大家都用這樣毫無詩意的語言去定義本該充滿詩意的生活呢?不是說我們應該“詩意地棲居”嗎?正視現實吧,與其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生機勃勃的時代,不如說我們處在一個生存的時代,淘汰的時代。在淘汰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團隊來說,都是如此。
即使淘汰充滿著殘酷和無情,但我們卻不能不承認,正是殘酷的淘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任何一個企業,要保持活力,要保證不落后,就必須不停地淘汰不適合自身發展的各種落后因素:落后的管理理念,落后的經營政策,落后的產品,落后的服務,落后的用人體制以及不適合的員工。只有不斷地淘汰落后的、不適合的,才能持續保持先進的、適合的,才能生存下去,才能不斷地發展。
日本一家著名家電企業曾放言:只要韓國家電市場一對外放開,用不了半年時間,就會讓韓國家電企業全部倒閉。由于意識到競爭的壓力,韓國家電企業紛紛走上了改革創新之路,淘汰落后的觀念,淘汰落后的產品。正是由于他們的這種自我淘汰的意識和行為,若干年以后,他們非但沒有全部倒閉,反而在國際市場上對日本家電企業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
成功,是每個人的渴望。但首先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大問題是:
要么生存,要么被淘汰!
《亮劍精神》 逃無可逃,亮劍吧
強者主導這個星球
曾經有人說過:“西方人吃肉,中國人吃草;西方人是食肉動物,中國人是食草動物。”這主要是從飲食習慣去分析得出的結論。我們如果仔細分析,這背后可能還隱藏著更多的文化內涵。食草動物吃的是草,而食肉動物吃的卻是肉,確切地說是食草動物的肉。
除了一個吃肉,一個吃草,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還有什么區別呢?最主要的區別就是:食肉動物的思維方式具有高度警惕性和攻擊性,是主動的一方;而食草動物的思維方式僅僅是防御,永遠處于被動地位。當遇到不同類動物時,食肉動物只關注兩件事:第一,它會不會吃我?第二,我能不能吃它?如果判明對方對自己有威脅,那就要么格斗,要么逃跑;反之就要準備吃掉對方,絕對不客氣。而食草動物如果是野生的,則只關注頭一條:它會不會吃我?如果會,那就逃跑;如果不會,那就“和平共處”,總之不打別人的主意。如果這食草動物是家養的,則連這點警惕思維也沒有,一切聽之任之,逆來順受。
這種食草動物的和平、忍讓、自足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淀。雖然這種文化讓我們深受其害,但卻仍有相當多的人不思悔改。當今世界,奉行的是弱肉強食、強者為王的叢林法則。
整個社會的結構就是由一條條食物鏈組成,這些食物鏈最終形成了一張嚴密的網,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張網中。霸權主義、經濟壟斷、全球戰略,不就是強者說了算嗎?先進打壓落后,強大者欺負弱小者,高端控制低端,富有者雇傭貧窮者。
我們強調話語權,但到底誰擁有話語權?強者,只有強者才有說話的份。我們強調秩序,但秩序到底保護誰?強者,穩定的秩序有利于強者維持其地位。我們強調規則,但規則到底是由誰制定的?強者!強者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然要制定對自己有利的規則。規則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規則往往是強者的邏輯,強者主導著規則的制定,主導著規則的使用。這個世界就是強者所控制、主導的世界,弱者只能去適應,去尋找生存的機會。
強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需要機會、運氣、資源、智慧等各種因素,但強者之所以能成為強者,之所以能在競爭的過程中擠掉對手,最重要的是他們具有強者心態。狼是強者,羊是弱者,狼吃羊,是強者吃掉弱者;高大強壯的猴子作猴王,而低矮弱小的猴子不得不匍匐在猴王腳下,強者欺壓弱者。“強者吃掉弱者”,“強者欺壓弱者”是生物界的永恒法則。人類既然屬于動物的一種,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分出強者和弱者。人在個體上存在著不平等,體力有強弱之別,智力有高低之分。但是在人類中,強和弱最主要還是以心態來區別。
強者心態,能讓你站在比別人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你冷靜、豁達、臨危不亂。強者心態,能讓你敢于面對殘酷的競爭,讓你敢于接受各種嚴峻的挑戰而不會退縮。強者心態,能讓你不去計較眼前的成敗得失,讓你永遠正視前方的路。強者心態,是一種面對困難時的堅強,是一種面對困境時的臨危不亂,更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韌。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把自己擺在弱者的位置,以期得到他人的同情和憐憫,并獲得他人的幫助。我不知道我們的文化中是否有這樣的精神,也許在爾虞我詐的商業社會生存,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策略。但這卻是懦弱與卑微的表現,即使是為了隱藏自己的實力。可以肯定,這種心態并不是追求卓越的人所信奉的。
還記得那本“曠世奇書”《狼圖騰》嗎?一本如此“野蠻”的小說,為什么在“溫情主義”橫行的年代大火特火?我們很多人都意識到這個民族身上的“羊”氣太重了,需要一些野性的“狼血”來強化我們的心靈。正如作者在書中寫的,“西方走的是一條‘文明狼’的道路,而華夏走的是一條‘文明羊’的道路。人家順利地從‘古代野蠻狼’走到‘古代文明狼’,再一直走到‘現代文明狼’,現在正朝著未來真正大寫的‘文明人’演進。而咱們落下了不知道多少個階段,而且還是南轅北轍……在農耕民族存在的基礎上,經過千年的教化馴牧,華夏的知識層充滿溫柔敦厚的謙謙君子,華夏下層布滿了軟弱可欺的良民順民,羊性幾乎成了華夏的國民性。這條道路走得太極端,后來敦厚的羊群一旦遇上了兇悍的草原狼群,其結果,二十四史早已記錄得血流成河。再后來,世界變小,敦厚的華夏‘文明羊’遇上了兇悍的西方‘文明狼’,兩種文明相撞,撞翻的當然是羊。”
在狼群中,我發現了我們人類需要學習的精神——強者心態。從客觀條件上說,狼算不上強大,它沒有獵豹的速度、獅子的雄悍、犀牛的體魄。雖然從各種條件來說,狼都算不上強者,甚至與某些動物相比,狼還處于弱者的位置,但狼卻從來不以弱者自居,相反狼以強者自居。也許是這種心態決定了它們的行動,也許是它們的性格決定了它們要具有這樣的心態。不管怎樣,它們都是以強者自居,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敵人,這種強者心態都不會改變。面對弱小的羊群,自不待言,即使是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動物甚至人類,它們也絲毫不會示弱。它們決不會不戰自敗,不戰而退。
擁有強者心態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個人要想成功,需要強者心態;企業要想發展,需要強者心態;國家要想強大,也需要強者心態。
《亮劍精神》 偉哉,上將軍——那一劍的力量
尚武精神
什么是尚武精神?尚武精神的原始含義,當然是指人類在武力沖突中戰勝敵人所需要的種種精神品質。而我們這里所說的尚武精神,不是瞎掄大刀片,也不是狹隘民族主義,更不是看見外國人就砍。在和平年代,尚武精神是一種頑強,一種俠氣,一種做人的尊嚴,一種奮發的激情。
尚武精神意味著不畏對手的強勁,不畏前途的艱險,不畏勢力的孤單,尚武精神意味著奮發進取,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兩彈一星的功臣們,大都來自軍隊。我想他們之所以取得震驚世界的成績,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他們同樣具有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意味著不向任何強權低頭,意味著不依附于別人,意味著自尊自強,意味著敢于戰勝困難、敢于戰勝敵人、意味著除強扶弱。雖然一提到大和民族,很多人就感到厭惡,但有一點不能不承認,這個民族是有血性的,這種血性源于他們骨子里的尚武精神。索尼的已故總裁盛田昭夫曾經寫過這樣一段回憶:
20世紀初,一位訪問過中國的日本人寫到,他在中國人臉上看不到西方人和日本人臉上所常有的野獸的特征。他寫這話大約有恭維中國人很文明的意思。但魯迅先生讀了后卻并無被恭維的感覺。他說的確中國人臉上沒有野獸的特征,但有家畜的特征。魯迅先生的話可能有些過于尖刻,但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文化的弱點。陳獨秀也曾經主張獸性主義與人性主義并重,他說:“強大之族,人性獸性同時發展。其他或僅保獸性,或獨尊人性而獸性全失,皆是衰弱之民也。獸性之特長為何?曰信賴本能,不依他為活也;曰順性率真,不飾偽自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