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關村在線 吳瑋 第1頁:3D影像歷史溯源 立體平面技術只比攝影晚出生了兩歲,這事兒太詭異了。要知道攝影術誕生時所呈現給世人的影像,是那樣的湊合。查理?惠斯頓爵士所設計的立體眼鏡,能讓人在特制的繪畫上看出三維。 ⒀ 富士X100相機憑什么不會降價 ⑿ 大熊貓才拒絕彩色!你好,色彩! ⑾ 春節攜相機回家 玩文藝攝影 ⑽ 室內低照下的弱光攝影雜談 ⑼ 單反相機之鼻祖Pentax的傳說 ⑻ 歲末數碼相機選購新詞匯解析 ⑺ 產業鏈好產品-唯彩ZV55B5解構 ⑹ 2010年度照相機另類大盤點 ⑸ 關于DV的問題,有必要說明… ⑷ 關于光學變焦的那點兒事兒 ⑶ 照相政治之藍蘋攝影教條主義 ⑵ 透過N8另角度攝影看相機選購 ⑴ 課室稗抄之攝影馬夾制服誘惑 解釋起來并不困難:你會發現當閉上一只眼睛時,自然界的立體特征變得極度弱小。視覺的產生和攝影術極其類似。通過眼球(鏡頭)的成像光到達視網膜(膠片或CMOS)。請注意視網膜也是平面。按照該邏輯,人眼所見亦是平面。問題是我只分析了一只眼睛。立體三維的產生在于大腦對兩只眼睛不同畫面的分析。不信用手擋住右眼,你會無法看到鼻梁的右側。查理?惠斯頓爵士設計的立體眼鏡,擴大左右眼的所見差異,開啟了平面看立體的先河。 3D眼鏡 草創的攝影對立體選擇了避開,而專供銀鹽成像速度。直到將近成熟,攝影人們才開始反思,我們的畫面在客觀真實性上除了色彩都遠超繪畫,為何還是那么多人熱衷美術,認為油畫才具備臨場感覺。問題的確出在立體效應上,惠斯頓爵士的立體眼鏡并不能對一次成像的照片奏效,攝影人開始探討新的平面立體話題。 左右眼視覺圖與立體縱深產生 這便是和繪畫的完美結合。一個偉大的詞匯運用到攝影中――透視。繪畫的理論早已建立在人的視覺特征上,近處的物體大遠處的物體小時人對空間縱深判斷的重要條件。除此以外,著色和陰影也影響著人對遠近的判斷。遠處的物體并不明顯、亮度較差,且有朦朧感,而近處的物體更為清晰,在同等光照下也會更亮。畫筆和顏料實現這些太容易了,攝影對此的追求,唯有不斷的開發進步的鏡頭。建立在玻璃眼鏡基礎上的光學企業,開始成為攝影最緊密的產業。 第2頁:3D的早期應用 攝影最偉大的不僅僅是留下了真實的瞬間,還開闊了人的視野。(最簡單的例證便是到了景區后拍大腿罵娘“怎么一點也沒照片中的那么浩瀚”。人眼與標準鏡頭相當的視角,你當然無法比擬廣角鏡頭的審美。)人的貪婪本性對開此是遠遠不能滿足的。在欲望的驅使下,有了動態影像電影,在對平面立體層次不滿足的情況下,1952年有了真正的3D立體電影――《非洲歷險記》。因為“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的宣傳廣告語,伴隨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反三俗運動。道貌岸然的“偉大”導演們紛紛發文唾其“荒謬、廉價、低俗、魔術”。人類首部3D立體電影之所以沒有停止腳步,成為歷史的沙子,就在于真正偉大的希區柯克站了出來。1954年3D版《電話謀殺案》成為藝術和視覺兼及的精品。 3D電影重新被熱議,并不斷發展。你可以想象連陳佩斯他爸都主演了中國第一步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人類對視覺的追求,影像工作者對新技術的探求到了不懈的地步。 和惠斯頓爵士的立體眼鏡原理一樣,立體電影也是采用兩眼所看不同。采用兩臺攝影機同步拍攝,放映時采用兩臺放映機同步播放。通過在放映機前設置偏振鏡對銀屏投射。觀眾帶著偏振眼鏡觀看,以獲得兩眼不同的視覺。 你不能強求原本基于普通電影建設的老影院就擁有立體電影放映機(即兩個角度投影),空分法(又稱偏振法,即上文所提到得立體電影方法)立體電影必須要獨立建設的影院才能播放。盡管直到今天立體電影也沒完全成熟,但觀眾對新鮮事物的熱度一直處于白熾狀態。互補色技術就因為這個誕生。拍攝原理相同,只不過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制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是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如果你從未體驗過,可以直接去購買一副紅藍立體眼鏡,視頻網站就提供了不少這類的3D視頻。 偏振眼鏡 紅藍眼鏡 紅藍立體畫面(已經擁有紅藍眼鏡的,您可以戴上試試) 第3頁:3D的發展與應用 可能你已經失望,或將會失望。空分法和互補色技術所提供的3D立體影像遠遠沒有廣告宣傳中的那么好。甚至很多時候你要拼命去意淫的體驗“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而且鼻子還得忍受長達兩小時的廉價眼鏡壓迫。即使是現在的立體電視也不能幸免(當然立體電視的立體3D眼鏡價格不菲)。需要補充的是,現代的立體電視采用的是另一種新型技術――時分法。3D電視眼鏡的兩個鏡片都采用電子控制,可以根據顯示器的輸出情況進行狀態的切換,鏡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換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對應的畫面(透光狀態下),雙眼看到不同的畫面就能夠達到立體成像的效果。 立體電視 立體電視眼鏡 立體電視原理 3D立體電視的價格不菲,藍光播放器也高昂的厲害,更要命的是上哪兒去找那么多的3D視頻,就目前來說拍攝3D影像還主要集中在好萊塢的電影上。我分析是作為未來必然的主流,所有的顯示終端廠商都在搶占高地。理性的說,現在去買3D電視還猶時過早。除非你狂熱到連松下的3D攝像機一并買了。這很像八十年代去國營書店買錢鐘書的作品,回來發現都是文言文,一句也看不懂,退貨未遂只能又買本《康熙字典》一并帶回家裝知識分子。 3D攝像機 3D鏡頭 第4頁:國產3D數碼攝像機-萊彩TD920 可能你早已發現不用立體眼鏡就能觀看的3D影像了。機場的值機處、安檢處都有這樣的國產平板電視。盡管立體效果不是很明顯,而且需要較遠的距離才能產生,但較之純粹平面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官刺激。這就是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所制造的光柵式立體電視。很多人對它的清晰度、立體感表現出不屑,但作為較新型的立體法,它所需要的不過是時間和技術的進步。 萊彩3D數碼攝像機 想在3D立體影像技術未完全成熟時,提前感受它。理性的情況下,我更建議你選擇光柵式的3D攝像機。 萊彩3D數碼攝像機 自身的屏幕即可觀看立體,相比之下,它并不需要你高額的播放終端投入。促銷期的價格也不會因為突飛猛進的視頻技術發展,在新品出現后讓你后悔不已。 補充: 1.3D技術的前景:相比理想中的3D影像,平面攝影不是最好的技術,但在目前還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只有去用它(我真不是引用丘吉爾的話)。3D是進步的技術,進步的東西必然是未來的主流。 2.變形金剛3的八卦:邁克爾.貝(Michael Bay)曾經抨擊3D攝影機太過笨重,拍攝高速鏡頭的時候簡直是個累贅。也許是因為《愛麗絲夢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和《諸神之戰》(Clash of the Titans)中偽3D技術的失敗,讓邁克爾.貝最終還是選擇緊跟時代潮流。《變形金剛3》將使用3D攝影機進行拍攝。 |
|
來自: 百眼通 > 《02信息的編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