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白刃戰前先退子彈,是指雙方開始班以上規模近距離格斗的時候,而不是只要一準備肉搏、沖鋒的時候就退掉子彈,那純粹是自殺行為。根據日軍自己的統計,在白刃戰開始以后,保留步槍子彈造成的損失比收獲更大,于是明令白刃戰開始后子彈退膛。日軍拼刺刀為何退子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第一,日軍使用的步兵輕武器性能限制。日軍的制式輕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槍。初速高、瞄準基線長、槍身長,但是它也有缺點,因為彈丸初速高,命中易貫通,創口光滑,對周邊組織破壞不大,在殺傷力上不如中國的中正式步槍。白刃戰中,這個缺點更為突出,因為白刃戰中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疊,使用三八式步槍,貫通后經常殺傷自己人。
第二,日軍對白刃戰的戰術認識。日軍認為白刃戰中能夠有效射擊的機會很少,保留槍膛中的子彈,取得戰果的機會微乎其微,反而影響了肉搏動作的質量。這才是日軍在白刃戰前槍彈退膛的真正原因。
至于八路軍,拼刺刀開槍就屬一種有裝備的標準戰術了。白刃戰中,八路軍戰士還常搶先朝對方大腿開一槍。這樣做的好處是:由于距離差一點,敵方的刺刀還無法攻擊;子彈穿過對方大腿,就鉆入地里了,不必擔心誤傷。最重要的是如果日本兵大腿上中一槍,步伐不靈,那基本上只能任人宰割了。
中正式步槍是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也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因蔣中正(蔣介石)而得名。中正式步槍使用7.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1935年由兵工署第十一廠生產,正式定名為中正式騎步槍,后來逐漸取代漢陽八八式步槍。
![]() 總重:4公斤
全長:1.11米 有效射程:500米
供彈方式 :內藏式彈倉,5發,橋夾裝彈 ![]() 三八式步槍為手動步槍,在中國一向被俗稱為三八大蓋,由于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三八式步槍曾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尤其是抗日戰爭結束,侵華日軍投降后,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廣泛使用。朝鮮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是中國志愿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日本在侵華前曾向中國出口。中國遼寧、太原等兵工廠也先后仿造。但因其威力不足而不受歡迎。該步槍的瞄準基線長,所以射擊精度較好,加之日軍射擊準確,給中國軍隊造成不少傷亡。但該槍口徑小,殺傷威力小,只要不命中要害,較易醫治。有文章稱其殺傷威力小主要由于膛線的纏度設計問題,該槍的彈丸彈道穩定性極好,就是上面大家說的“一穿一個眼”,
總重:3.7公斤(加上刺刀重4,1公斤)
全長:1.27米(上刺刀可達1.66米) 有效射程 :450米
供彈方式 : 5發彈匣,內置彈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