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賓得太苦瑪(Takumar)手動鏡頭點評之集合

     being 2014-09-19

     Takumar鏡頭系列可謂歷史悠久,其名字“Takumar”來自20世紀五十年代旅居紐約的日本攝影家Takuma Kajiwara,他也是柯達公司創始人George Eastman的私人朋友。據說Takuma Kajiwara參與設計了早期的Takumar鏡頭。Takumar鏡頭系列有好多版本,一直處于改進之中。直到Asahi Optical公司頒布了K型卡口鏡頭,Takumar的名字才不再使用。

    但是Pentax 6x7的配套鏡頭系列仍然保留了Takumar的名字。而且在K型卡口系列鏡頭中,仍然有部分沒有SMC鍍膜的鏡頭沿用了Takumar的名字,如Takumar 135/2.5。賓得太苦瑪(Takumar)手動鏡頭點評之集合


    賓得太苦瑪(Takumar)手動鏡頭點評之集合

    賓得太苦瑪(Takumar)手動鏡頭點評之集合

    賓得太苦瑪(Takumar)手動鏡頭點評之集合

    賓得太苦瑪(Takumar)手動鏡頭點評之集合

    Takumar 鏡頭標識及含義:

    Takumar:

    配套早期Asahiflex機型以及Asahi Pentax和Asahi Pentax S機型的鏡頭。

    Auto-Takumar:

    此系列鏡頭的特色是實際釋放快門時鏡頭光圈自動收縮到選定光圈。這一系列鏡頭實際上在k系列機型推出后才開始使用。自動收縮光圈系統工作程序如下:首先,轉動光圈環選定光圈,然后,推動鏡桶上的撥桿,這時自動收縮光圈裝置上弦。按動快門,光圈收縮。早期的兩款Super Takumar標準鏡頭標有Atuo Takumar字樣:55/1.8 Auto-Takumar和55/2 Auto-Takumar。后來,Asahi Optical公司將光圈撥桿由左邊改為鏡頭右邊,鏡頭標識也改為Super Takumar。

    Super Takumar:

    使用Super Takumar鏡頭,快門按下后不用再手動把光圈開大,光圈撥桿變成了自動和手動選擇開關。當開關設在Auto檔或者測光開關鈕處于ON的狀態時,快門按下后光圈自動回到最大位置。當開關設在MAN檔時,光圈動作與以前的Takumar鏡頭相同—— 一直處于收縮狀態。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最早的SMC Takumar鏡頭。Pentax在1971年第一個在他們的鏡頭上使用了多層鍍膜技術。公司市場部稱是Pentax發明了多層鍍膜技術,實際并非如此,這種鍍膜技術實際上由美國公司OCLI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ies,Inc.)發明,最初使用在NASA登月計劃的太空裝備上。Asahi Optical公司從那家公司獲得了專利許可,SMC技術才用在Takumar鏡頭上。

    關于SMC技術,請參見Btiger的控制炫光的多層鍍膜技術一文。另外一些報告表明Super-Multi-Coated技術是和Zeiss共同研發的,實際上當時Asahi和Zeiss確實是鏡頭設計的合作伙伴。大約幾個月后,Zeiss也發布了多層鍍膜的鏡頭產品。還有一點值得注意,Zeiss和Asahi有兩款鏡頭在設計上極為相近:1972年的15/3.5和1976年的28/2。

    SMC Takumar lenses: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的后期版本。不同之處是對焦環由全金屬改為外附橡膠環。

    特殊的Takumar鏡頭通常使用附加名稱(這種附加名稱在Takumar的各個時期都可以見到,例如:

    400/5.6 Tele-Takumar和400/5.6 SMC Tele-Takuma;

    Fish-Eye Takumar :17mm和18mm魚眼鏡頭;

    Macro-Takumar :50mm和100mm微距鏡頭;

    Bellows-Takumar :100mm皮腔鏡頭,只能用在配合皮腔;

    Tele-Takumar :焦距長于200mm的長焦鏡頭

    Ultra-Achromatic Takumar和Quartz Takumar:特殊設計的鏡頭,用于紫外線攝影,采用了石英玻璃。

    Takumar-Zoom :用于變焦鏡頭

    Takumar全系列鏡頭的數據和照片

    關于Spotmatic和Takumar,讓我感到遺憾和慚愧的是,至今我還沒有使用過任意一款Spotmatic機身和Takumar鏡頭,但僅僅從照片和歷史資料上看,那個時代Pentax的進取精神和和高超的設計制造水平確實令人贊嘆不已。

    以下是Takumar玩家Pentax 67II對Spotmatic和Takumar的評價:

    SP似乎確是那個年代SLR里頭最亮的一顆星,這點德國人比不上,所以萊卡的SLR也是求學于日本人,實際上就是美能達的東東。SLR是日本人的強項,Pentax是其佼佼者,SP更是鏡后測光的第一機,這在相機史上是劃時代的意義。以至在當年的PHOTOKINA上獨領風騷,驚艷四座,一夜間成為歐洲最流行的相機,并一直流傳至今。在當時中國,正處于十分貧窮的年代攝影器材無疑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所以在國內很少見到它的蹤影,以至于我們錯過了這精彩的一課。我想在今天還能見到SP的時候,該補補課了!它可是比我們的年齡還大的古董呀!

    Takumar時代是相機技術發展,工藝完善的一個高峰,在當時相機還是奢侈品,所以 Takumar頭可以奢侈的采用全金屬制造,光對焦環的工藝成本就極高,當時Takumar直接在歐美市場面對萊卡、菜絲,沒有同等的工藝他將無法生存,事實證明Takumar在歐美獲得極大成功,幾乎壟斷那時的市場。在今天要再那樣生產鏡頭對日本人來說是沒有可能了。因為他們靠塑料電子就賺得大把金錢,而且產量極高,再去干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幾乎沒可能。到M頭時代,就把最貴的金屬對焦環改橡皮圈了,到A頭時代就把光圈環也改塑料了,取消了銀環,到F頭時代把外桶改塑料了,到FA頭時代連光圈值的刻字都省事改印刷的了。這幾十年來光學沒多少長進,偷工減料的能耐見長,連光學玻璃都改模鑄的。。。。。。

    的確,時代不同了,如今的廠商早已經沒有了將相機和鏡頭當作工藝品,來精心制作的心態,他們現在一心只想著壓低成本、擴大產量。而在羅口機的時代,相機的的確確是一件奢侈品。那個時代的產品中所凝聚的匠心,遠不是現在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線的產物所能比擬的。

    另外,當我們今天有幸拿到這些品相完美的老產品時,在贊嘆其精湛工藝的同時,也不能不對如此精心愛護和使用它們的原主人表示極大的敬意!正是有了他們珍惜,我們這些晚輩才能夠在近半個世紀后,得到如此完美的心愛之物。

     

    偶來補充一點別人推薦的M42螺口的Takumar鏡頭:

    [S-M-C Takumar 28mm/f3.5]——試拍片還沒弄出來,不過相信這支頭的素質絕對不差。國外有個網頁上眾多影友比較過所有Pentax的PK口28的鏡頭,作了排名,K系列的28/3.5是排在首位的。而K系列的28/3.5正是由S-M-C Takumar 28/3.5所演變而來,故相信素質不會低到哪里去。推薦度★★★★☆

    [S-M-C Takumar 35mm/f3.5]——這是我出外必帶的一支頭。輕盈小巧,操作手感順滑,前組超低色散鏡片,小廣角,可做標頭用,全開光圈下的成像就相當銳利。從前面的大眼睛看過去似乎平淡無奇,當從尾部看過去,那多層鍍膜的色彩是絕對會讓你愛上它的。該頭也是個人認為分辨率大大超越太苦瑪標頭的一只小廣角,色彩飽和油潤,有德頭的味道。我在中甸頌贊林寺上拍的一張照片放大到18寸后,幾公里外的山頭上飄著的帶子依然清晰可見。記得好像某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用它拍的照片放到1米后,從被攝者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這句話用在它身上相信絕對不過份。在Yahoo的Spotmatic或其他的論壇上,該頭的評價幾乎可以說是國際公認的。價格低廉,市場能見度高。我是幾乎看到成色好的都會把它收下來。所以各位M42成員手里的35/3.5應該好好的使用或是收藏,賣了的話將來會后悔的。這是Fox嚴重推薦的超值好頭之一!推薦度★★★★★

    [S-M-C Takumar 50mm/f1.4 & 55mm/f2]——這兩支頭可以說是用很低的價錢,用一般的負片也能獲得濃郁飽和、油畫般色彩的廉價頭。由日本的影友用Takumar的所有標頭來拍星空做過比較,得出的結論是:55/2 > 55/1.8 > 50/1.4。Takumar中小光圈鏡頭比大光圈鏡頭稍好似乎是個普遍的現象。后經資料證實,S-M-C Takumar 55/1.8與S-M-C Takumar 55/2其實是同一支鏡頭推薦度★★★★☆

    [S-M-C Takumar 135mm/f3.5]——這是唯一一支在眾多Takumar中稍微令我有點不滿意的鏡頭。當然,這里的標準是與CZJ MC SONNAR 135/3.5相比較而言的。最大光圈下的成像不太令人滿意,但操作手感的順滑程度及色彩絕對是五星級的。推薦度★★★☆☆

    [S-M-C Takumar 200mm/f4]——成像銳利,色彩很漂亮,拍荷花、動物的利器。推薦度★★★★☆

    [S-M-C Macro Takumar 50mm/f4]——外觀與俄羅斯的微距頭有點相似,鏡片深陷在鏡筒中,想玩微距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的選擇之一。無論分辨率或色彩都會讓你大吃一驚的。當然,只有試過之后才能體會其中滋味。推薦度★★★★☆

    [CZJ 35mm/f2.4]——個人認為它是唯一一支可與S-M-C Takumar 35/3.5一爭高下的M42頭。曾經用同一卷RA、同一個場景、同一曝光系數拍片比較,用放大鏡觀察原片,難分高下。不過,對焦環的手感與Takumar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推薦度★★★★★

    [CZJ 135mm/f3.5]——手里這支是從Zieko那購入的,幾乎新品。當時問他該頭表現如何,回了我兩個字“淡雅”。實拍后感覺在全開光圈下成像就已經相當銳利,優于S-M-C Takumar 135/3.5;色彩相當真實,完全的還原當時所見的真實場景??墒窃谡鎸嵉纳十斨写_有一種舒服秀氣的感覺,并非完全的“所見即所得”。個人認為應改為“秀雅”,可能會更好些。推薦度★★★★☆

    [Voigtlander Color Ultron 50mm/f1.8]——新加坡Rollei產,與Rollei HFT Plannar 50/1.8是同一支鏡頭。有Rollei的HFT鍍膜,出片色彩凝重,與Takumar的濃郁飽和又有點不同的味道。想體會HFT鍍膜的魅力與Rollei 35S的出片效果,找它絕對是超值的選擇。市場能見度較高,價格約在800元左右。推薦度★★★★☆

    [S-M-C Takumar 20/4.5]——可遇不可求的好鏡頭。手感沿襲Takumar的一貫作風,順滑舒適。前口徑58mm,必須用轉接環接77mm的濾鏡才無黑角。成像銳利,顏色飽和。全開光圈即有不錯的表現。相同光圈下比CZJ 20/2.8銳,顏色也鮮艷些。缺點:最大光圈太小。前組鏡片過凸,不小心會把鏡頭中心劃傷。推薦度★★★★★

    [S-M-C Takumar 24/3.5]——這個焦距比20頭好控制一些,變形也不嚴重,是我喜歡用的焦距之一。成像與S-M-C Takumar 20/4.5相似。推薦度★★★★★

    [S-M-C Takumar 35/2]——極少見,小巧,討人喜歡。由于調焦環比所有廣角,甚至標頭都寬大,所以手感極好。我的這只35/2成像偏黃,銳利程度也比不上35/3.5。推薦度★★★★

    [S-M-C Takumar 135/2.5]——比較少見。有兩種。前期的5片4組,自動手動撥片下方的號碼是43802。后期改為6片6組,號碼是43812。我的是6片6組的。成像是我所用過的135mm鏡頭中最棒的(包括著名的CARL ZEISS SONNAR T*135/2.8)。推薦度★★★★★

    [S-M-C Takumar 300/4]——只照過一卷,大概感受是不太銳,色彩中性。缺點:最近對焦距離是5.5米,太遠了!推薦度★★★☆☆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MC20/2.8——說實話,CZJ的調焦手感和Takumar沒法比。但成像也不錯,顏色清麗,樸實無華的感覺,暗部層次很好。而且光圈做到2.8,確實不易。推薦度★★★★☆

    [CARL ZEISS JENA SONNAR 200/2.8]——并不多見的一個鏡頭,口徑77MM。又大又沉,和西菜的180/2.8相比較,無論是機械性能、鏡片鍍膜還是出來的PP,總是還有一定的差距。反轉,色彩有點悶,總是覺得有一層灰,淡淡的。推薦度★★★★☆

     

    【關于幾種縮寫的說明】

    Super Takumar——超級太苦瑪,單層鍍膜,后期部分已是多層鍍膜

    S-M-C Takumar——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超級多層鍍膜太苦瑪,全金屬鏡身,做工超好

    SMC Takumar——指的是鏡頭上標注“SMC Takumar”的后期太苦瑪,原來的金屬對焦環改為橡膠,成像與S-M-C Takumar不相上下
     

    在《The Ultimate Asahi Pentax Screw Mount Guide 1952-1977》一書中,作者提到太苦瑪鏡頭的大師級作品有以下的幾支:

    1)非球面鏡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85mm

    3)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100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5)SMC TAKUMAR-ZOOM 1:4/45~125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4.5/85~210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6.7/135~600mm

    看完后真是郁悶,作為太苦瑪的收藏者與愛好者,居然連以上提到的一支鏡都沒有。還有那可憐的“非球面鏡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才生產了那900支,恐怕更加無緣見面了。

    不過,對于普通用家的話,下面一些是個人認為必試的太苦瑪:
    1)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4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8mm
    3)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35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55mm
    5)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50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05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8)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5/135mm
    9)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150mm
    10)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200mm

    呵呵,好像全部系列都說完了。不過沒有加上20mm/4.5,因為這支頭爭議很大,國外稱之為“Bow-Wow! Takumar”,有人說畸變很嚴重,有人又說不會,哎,沒有過,不知如何。不過,上面只是個人看法而已,千萬不要盡信。因為有人說過,“太苦瑪也并非個個都是好頭”,可是我用下來的感覺卻是“雖不是個個都是好頭,可是絕大部分都是好頭”,應該說是,只有用過的才知道。這在現代的器材或其他品牌里要在同一系列的鏡頭里面能夠找出那么多的好頭,恐怕是不容易的吧。

    現在關于大姑媽鏡頭太關注SMC,對SUPER不放在眼里,臺灣,香港影友對SUPER有很深的感情,下面是臺灣DX使用的心得

    去年冬天逛一家本市很出名的俄羅斯器材店,碰到一位資格很老的器材發燒友來打聽super-takumar的鏡頭,當時我也是想玩羅口的老德國鏡頭,所以就挺注意的。但我一直認為42MM羅口歷來是東德蔡絲才是正統,所以沒怎麼瞧得起super-takumar的東西。聽那位發燒友的言語里,對這super-takumar甚是推崇,感覺特莫名其妙,就順著他的話題頂了一句。他聽了反而語重心長的跟我說:“小朋友啊,評價一個鏡頭你得拍了片子,放大到12寸以上再去指手畫腳,就你這麼輕易猜出的結論,有什麼說服力?”這位叔叔(其實也就40幾歲的前輩)走了以后,跟老板攀談起來,老板談起他,大加贊揚,說他是“正經玩過東風120的行家”。

    從那次開始,super-takumar就成了我的一塊心病,到處查資料,也沒查到多少,但有一點是明確的:PENTAX當年是靠super-takumar才打下了今天的江湖地位。M42雖然不是PENTAX開發的,卻是PENTAX發揚光大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碰上一套帶TESSAR 50/2.8的潘太康,旁邊還擺了個super-takumar 50/1.4,想都沒想馬上拿下?;貋碛肨ESSAR和super-takumar拍了一卷黑白,局部放大到相當於12寸,徹底服了super-takumar了。

    TESSAR是出了名的銳利的,但碰上super-takumar,沒轍了。同樣光圈5.6,TESSAR的中央銳利度還行,邊緣就完了,但super-takumar的中央和邊緣幾乎看不出差別,而且黑白過渡的特柔和,像水粉畫,反差沒TESSAR大,但細節比TESSAR豐富得多。

    從此對super-takumar一發不可收拾,先后進了24/3.5, 50/1.4, 50/1.4(SMC), 55/1.8, 55/1.8(SMC), 55/2, 135/2.5(SMC), 135/3.5, 玩了3個月,說說感想。

    1. Super-takumar 24/3.5
    這頭比較少見,帶了原配的方形遮光罩,58MM口徑,最近對焦0.25M。我不太擅長用超廣角的,所以這鏡頭也就隨便測試了一下。由於此頭光圈是3.5,所以全開光圈幾乎沒有暗角,變形控制的也不錯,最值得夸的是它的抗眩光。雖然是單層鍍膜,但配上方形遮光罩,簡直天衣無縫。

    2. Super-takumar 50/1.4
    我喜歡標頭,所以手動頭里買的標頭比較多。此頭我有2個,銳利,但因為是單層鍍膜,所以有點偏黃,拍黑白和彩色負片不錯,正片沒試過。

    3. SUPER-MULTI COATED takumar 50/1.4
    此頭是普通Super-takumar 50/1.4的昇級版,單層鍍膜變成了多層鍍膜,有一切老版的優點,而且又改掉了偏黃的毛病,我覺得是Super-takumar 的登峰造極之作。

    4. Super-takumar 55/1.8 和 SMC Takumar 55/1.8
    這2個頭分別比較大,Super-takumar 55/1.8是老款的金屬對焦環的,SMC就換成膠皮的了, 而且,只寫了SMC Takumar,估計是最后期的產品。雖然Super-takumar的55/1.8也是單層鍍膜的,但就沒有偏黃的毛病。可能這個其實就是SMC的,找了點資料:“Asahi Super-Takumar 或SMC Takumar的85、105、135、和 150mm鏡頭的表現是相同的,並不是按照我們所考慮的連續變化焦距。Asahi 確認了某些晚期制造的Super-Takumars業已採用SMC鍍膜,報告中沒有提到這些鏡頭繼續使用老的鏡桶和包裝盒。85、105、135 和150mm Super-Takumar鏡頭的資料沒有包含在參考表中,目的僅僅是防止讀者只注意資料表格而不關心文字,不知到這個故事反而被愚弄?!备?0/1.4比,銳利度稍差點,但也比TESSAR高。 它們2個對比,SMC的銳度還要高些,但感覺就和50/1.4差點。

    5. AUTO-TAKUMAR 55/2
    AUTO-TAKUMAR是SUPER Takumar的前身,單層鍍膜(跟SUPER Takumar的單層鍍膜不一樣,差一大截),我的這個好像是仿TESSAR結構的,但總體感覺沒TESSAR的好,不透徹,沒什麼使用價值,我現在是配在一個老機身上放在書架上當裝飾物了。

    6. SUPER-MULTI COATED takumar 135/2.5
    XI老說過,135MM這個焦段比較容易做。但TAKUMAR的這個絕對不一般。58MM的口徑,全金屬的對焦環,拿在手里,那感覺,嘖嘖。。。我的這套配的挺不容易的,是皮套-遮光罩-鏡頭蓋一點一點配齊的,所以都沒怎麼舍得用,乖乖的放在架子上瞻仰。簡單的測試了一次,比135/3.5的那個背景虛化的好,因為光圈大了一級嘛。此鏡頭色彩還原的特別好,跟現在PENTAX的風格一樣,比較適合拍彩色片。

    7. SUPER-MULTI COATED takumar 135/3.5
    比2.5的那個小多了,49MM口徑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www永久成人网站|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強壮公弄得我次次高潮A片 | 人妻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一个人免费观看WWW在线视频|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蜜臀|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久青草国产在视频在线观看|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 孕妇特级毛片ww无码内射| 国产欲女高潮正在播放|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免费A级毛片中文字幕|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东京热人妻丝袜无码AV一二三区观| 午夜男女爽爽爽影院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暖暖日本手机免费观看中文|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二区| 国产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饥渴的少妇2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不卡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