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說八法拳是由清末少林技擊傳人、大同辛亥革命領導人、著名武術家李德懋(字官亭,1879——1953)根據少林、形意、通背、劈掛、彈腿、炮捶、翻子、功力等拳種的精華而編創的一種實戰性很強的拳術,有拳、刀、槍、劍四路以及多種功法。主要流傳在山西大同、運城和內蒙古河套一帶。筆者從武術名家武世俊老師處學得此拳。 在武術運動中,功法練習是必修課。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功法不外乎內強外壯,又有動靜之分。所謂的“內強”,指的是對內氣的修煉;所謂的“外壯”,指的是對皮肉、筋骨的錘煉。所謂的“動靜”,不過是練習的形式而已。總的來講,只有練到內外合一,達到養生、健身、修身養性和技擊的多重目的,才是武術的最高境界,這里不多贅述。 八法拳的功法內外兼修,但以鍛煉陽剛之氣和陽剛之力為主。包括丹田母功、技擊樁功、九轉還陽功、練頭功、練拳功、練臂功、練爪功以及專門用于點穴的龜背一指金剛功等。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形成了一個體系,以丹田母功和技擊樁功為核心,著重精氣神的錘煉,通經導絡,達到“內練一口氣”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強調“外練筋骨皮”,鍛煉身體外在的拳、指、臂、頭部位(如練頭功等)以及增強內力(九轉還陽功)。同時有自己的發力練習。本文僅介紹八法拳的功法練習中的九轉還陽功。 九轉還陽功是建立在丹田母功和技擊樁功基礎上的,所以先介紹丹田母功和技擊樁功。 丹田母功 所謂“丹田養成護身寶,萬兩黃金不與人”,由此可見丹田對人體的重要。可以這樣說,丹田功是萬功之母。古往今來凡是練功有成者,都十分重視丹田功的修煉。 丹田的位置,說法不一。研究武術的學者們多傾向于“三丹”之說,即上丹:兩眉之間的印堂區域。中丹:兩乳之間的膻中區域。下丹:臍下三寸區域。還有“人身無處不丹田”之說,也很有道理。我們通常說的丹田,一般指的是下丹,本文所說的丹田,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即指下丹(臍下三寸區域)。 坐勢。兩腳自然開立,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項直,虛領頂勁,含胸拔背,雙目微睜,目視前方,采用凹凸式呼吸法(吸氣時肚子凹回,呼氣時肚子凸出),鼻吸鼻呼,舌抵上腭,兩齒輕扣,意守丹田。 站勢。無極樁。兩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或比肩稍寬,虛領頂勁,含胸拔背,肘墜腕塌,十趾抓地,食指上挑,虎口撐圓,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收功:左手輕摩住肚臍,右手按住左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旋轉49圈,然后再逆時針旋轉49圈。 要點和注意事項: (1)呼吸要深、長、勻、細;身體各部位自然放松。 (2)練功三個月內嚴禁性生活。 技擊樁 技擊樁運氣歌訣: 先人傳下技擊樁,陰陽五行正本源。 涌泉勞宮和百會,天地精華匯入丹。 閉氣默運意念力,順水推舟帶脈環。 養就連綿元陽氣,提肛翻越尾閭山。 沿督過門至夾脊,三叉路口勿流連。 左右逢源入勞宮,上引頭頂百會懸。 搭起鵲橋任脈行,三路精兵膻中含。 呼出一口污濁氣,吐故納新性命盤。 姿勢:兩腳先自然開立,與肩同寬,然后左腳以腳后跟為軸外碾45度,右腳向前進一步,雙手徐徐升起,與肩同高,舌抵上腭,虛領頂勁,含胸拔背,十趾抓地,虎口撐圓,勞宮涵空,食指上挑,小指下壓。 技擊樁的特點就是采取了渾元樁的手型和形意拳三體式的步型,便于采氣,更加接近實戰。 運氣方法:采用凹凸式呼吸法,鼻吸鼻呼。吸氣時意念天地精華之氣從涌泉、勞宮、百會穴分五路納入下丹田,然后閉氣,意念丹田之氣先向前穿出繞帶脈一周后原路返回丹田,之后垂直向下至會陰然后過尾閭命門至夾脊,分成三路,一路向上走督脈過百會后下任脈,另二路分別沿雙臂外側走向勞宮后再沿雙臂內側行走,三路氣在膻中穴相匯合后復歸下丹田。至此吸氣完成,然后呼氣。 要點和注意事項: (1)只有在練習丹田母功一段時間后,感覺丹田氣充足后方可練習技擊樁。 (2)每次練習10—30分種。 (3)練功期間,成年人應該節制性生活。 九轉還陽功 九轉還陽功總歌訣: 九轉還陽神功傳,寬衣松帶心胸敞。 赤足子納天地氣,忘卻人間飛短長。 九轉造就還陽力,脫胎換骨脈絡舒。 自然抖手莫忘記,百煉成剛體中藏。 前提:在練習完技擊樁后,進行九轉還陽功的練習。 練習方法:(1)排山倒海 歌訣: 排山倒海第一轉,金剛瞪目前庭站。 源源不斷丹田力,勞宮就是兩口鉆。 姿勢和要領同無極樁,只是雙手直臂平行向前推出,雙掌直立,十指指尖向上,掌心向前。 吸氣時雙掌用暗勁努力前探,感覺丹田之氣過肩井、曲池順臂源源不斷地走向勞宮,意念雙掌勞宮穴猶如鉆頭一樣向前探出,。呼氣時自然放松。 (2)獅子張嘴 歌訣: 獅子張嘴第二轉, 金剛合抱含胸站。 撐開兩片手臂傘, 哈氣變成銅鍋鏟。 姿勢和要領同無極樁,只是雙手屈肘手臂撐圓向前推出,雙掌拇指向下,指尖相對,掌心向前。 吸氣時雙掌用暗勁努力前探并外撐,感覺丹田之氣源源不斷地走向內外勞宮,同時雙肘肘尖有外撐的感覺。呼氣時自然放松。 (3)左右逢源 歌訣: 左右逢源第三轉,兩臂直線拔背站。 凝神聚息氣內斂,無限延長無限短。 姿勢和要領同無極樁,只是雙手直臂分別向左右兩側推出,雙掌直立,指尖向上,左掌心向左,右掌心向右。 吸氣時雙掌用暗勁分別努力向兩側探,感覺真氣從兩足涌泉穴匯聚到丹田,然后源源不斷地走向內外勞宮,呼氣時自然放松。 (4)大雁展翅 歌訣: 大雁展翅第四轉,雙腿微屈當庭站。 一開一合本無心,天地陰陽水中間。 姿勢和要領同無極樁,只是雙手直臂分別向左右兩側平伸,雙掌掌心向下。 吸氣時雙掌用暗勁分別努力上棚,好似大雁在展翅,感覺丹田之氣源源不斷地走向內外勞宮,呼氣時下按并自然放松。意念自己置身于水中,吸氣時有水柱提起,呼氣時水柱落下。 (5)托云架日 歌訣: 托云架日第五轉,直臂上舉當庭站。 冰凍三尺非日寒,呼風呼雨掀天衫。 姿勢和要領同無極樁,只是雙手直臂上舉,雙掌直立,指尖相對,掌心向上。 吸氣時雙掌用暗勁分別努力向上探,感覺丹田之氣源源不斷地走向內外勞宮,呼氣時垂肘自然放松。意念上舉重物。 (6)霸王舉鼎 歌訣: 霸王舉鼎第六轉, 雙手托天當庭站。 英雄豪氣沖冠出, 全在丹田一念間。 姿勢和要領同無極樁,只是雙手直臂上舉,左掌稍微左傾,右掌稍微右傾,雙掌屈肘,左手指尖向左,右手指尖向右,掌心向上。 吸氣時雙掌用暗勁分別努力向上舉,意念在托起一個千斤重的鼎,感覺丹田之氣源源不斷地走向內外勞宮,呼氣時自然放松。 (7)力按千斤 歌訣: 力按千斤第七轉,直臂下垂當庭站。 沉肩開胸氣內運,雙手按定井口欄。 姿勢和要領同無極樁,只是雙手直臂下垂,雙掌直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 吸氣時雙掌用暗勁分別努力向下探,感覺丹田之氣源源不斷地走向內外勞宮,呼氣時自然放松。意念身體進入井里,雙手扶定井口,吸氣時井水從雙足涌泉穴匯聚至丹田后上升,呼氣時下降。 (8)熊領雙膀 歌訣: 熊領雙膀第八轉,屈肘垂指當庭站。 擴肩含胸一面墻,吹氣如蘭腎如盤。 姿勢和要領同無極樁,只是雙手屈肘下垂,雙掌直立,指尖向下,掌心向后。 吸氣時意念雙掌指尖用暗勁分別努力向下探,同時雙臂有外撐的意向,象一個圓盤在不斷地擴張,感覺丹田之氣源源不斷地走向內外勞宮,呼氣時自然放松。 (9)蜻蜓點水 歌訣: 蜻蜓點水第九轉, 扶定兩腎當庭站。 信步極目云卷舒, 搖頭晃腦復回環。 姿勢和要領同無極樁,只是雙手屈肘,肘尖相向,拇指和虎口撐住腰眼,兩手掌擱置與后腰,勞宮穴與兩腎正對。 自然呼吸,頭部以脖頸為圓心,先順時針(下、右、后、左)旋轉,再逆時針(下、左、后、右)有節奏地轉動。 收功:自然抖手。雙腳自然開立,抖動手臂并帶動手指做無規則的運動。 要點和說明: (1)九勢可以單獨專門練習幾勢,直到可以連貫練習。 (2)每次練習完畢后,由于舌抵上腭,口中必然積聚了不少口水,這種口水在古代被稱作甘露水,營養豐富,內含幫助消化的消化酶,可以滋潤臟腑、暢通血脈、轉精降火,因此必須用意送入下丹田,先鼓漱,然后分三次下送并發出咕嘟的聲音。 (3)關于練習次數。一般來說由少到多,逐漸加量。古人把4、7和9等稱作陽數,所以最好練習的次數是上述數字的倍數,通常是練習49次。 常練九轉還陽功,不僅可以增長內勁,而且對失眠、肩肘炎、關節炎、腰椎等疾病有明顯的輔助治療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