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莊是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甘棠鎮的一個普通農民,祖祖輩輩以務農為生的他,卻因建設鄉村新型城鎮化家園而蜚聲當地。“這套房子,我是2008年住進來的,共有105平方米,交了5.5萬元,自己裝修花了2萬元?!弊≡诠Gf建設的聚賢家園的劉女士高興地對記者說,“這樣既無壓力,又無風險,房子這么好,和住城里沒什么差別。” 近年來,婁底市從“大小搭配、統籌規劃、宜居樂業、湖湘特色”四個方面著手,幫助農民就地實現城鎮化,讓農民不用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鄉村和賴以生存的土地,就能過上和城里人一樣舒適、方便的生活。目前,婁底市城鎮化率已達40.96%。 統籌規劃,構建小城鎮發展新格局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婁底市提出了“1+4+6+12+X”的總體布局,即以市中心城區建設為龍頭,以4個縣市城區建設為節點,制定6個中心鎮、12個特色鎮的發展規劃,構筑特色鮮明、優勢突出、錯位發展的小城鎮發展新格局。雙峰縣的“聚賢家園”,正是這一整體格局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為解決用地,婁底市國土資源部門根據城鎮發展規劃,制定差別化的土地供應政策,優化小城鎮、村莊布局。一方面,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增強土地資產活力;另一方面,通過改造舊城區、遷村并點、土地整理、開發利用荒地和廢棄地等措施,拓展小城鎮用地空間。 聚賢家園原本是原甘棠區金家公社所在地,1989年撤區并鄉后,醫院、糧站、供銷社等單位的辦公樓開始閑置,大部分建筑都成了危房。為了盤活閑置土地,改變舊村面貌,當地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經過協調,依法將這塊地出讓給郭希莊建設聚賢家園。目前,聚賢家園已建成5棟樓房,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已有60戶農民入住。這些農民建房原本按獨門獨戶計算,至少需要占用30畝土地,現在建成樓房后占地不足4畝。 “這里醫院、學校都集中在一塊,入學、辦事非常方便。家里廚房、餐廳、陽臺、衛生間一應俱全,建筑質量、建筑標準,一點都不比城里的商品房差,住著很舒服?!闭跇乔皶裉柕闹旖ㄈ鹫f。像他這樣住進“聚賢家園”的,都是本村或周邊村的困難戶,他們的生活從此發生了徹底改變。 綜合整治,城市掩映在田園風光里 按照握緊拳頭辦大事的原則,婁底市把土地綜合整治資金投入到重點區域,跨鄉鎮成片推進,在提高耕地種植效益的同時,盡量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讓村民在城鎮化進程中“記得住鄉愁”。 經過土地綜合整治,婁底市中陽村先后流轉土地700多畝,建起了無公害蔬菜基地、水產養殖基地、開心農場等,全村農民都分上了土地紅利,當上了“股民”。漣源市國土資源局爭取資金1215萬元,將下屬3個鄉鎮15個行政村的土地進行連片整治,種植優質水稻和良種葡萄。 新化縣洋溪鎮有7.3萬人口,其中一半以上為外出務工人員。為了達到既讓農民進城、又不讓耕地拋荒的目的,國土資源部門投資2000萬元對14個村的7700多畝耕地進行整治,并流轉給13個種植大戶,種植水稻、玉米或發展特色養殖業。 自2000年以來,婁底市共整治土地30余萬畝,總投資6億多元。在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同時,充分展現鄉村的山山水水和田園風光,讓城市掩映于田園中。 安居樂業,村民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每天按時上下班,按時接送孩子上下學,打開天然氣就能做飯,像城里人一樣生活……這些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變成了現實。 冷水江市三尖鎮是村民集中“進城”的典型。該鎮規劃村民集中居住點,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基礎設施,鼓勵村民下山集中建房。人口的集聚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三尖鎮成了方圓十公里內最繁華的小城鎮。 冷水江市禾青鎮有3.3萬人,全鎮靠種田為生的已不到1000人,土地大量撂荒。為實現務工、務農兩不誤,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投入資金,對零散地、邊角地進行整治,土地流轉后,建成了冷水江市最大的綠色大棚蔬菜基地,真正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新化縣曹家鎮水竹村按居民區、種植區、工業區、養殖區和旅游休閑區五大區域進行整體規劃,村委會成立土地流轉中心,把村民的土地租賃過來集體經營,年紀較大的村民安排到農業合作社工作,年輕的就近安排到村里的工藝廠工作,農民全部實現了就地城鎮化。 用足政策,破解新型城鎮化土地、資金瓶頸 近年來,婁底市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緊抓政策、社會參與”的思路,破解新型城鎮化土地、資金等要素瓶頸。 推進新型城鎮化,資金是首要問題。婁底市積極整合資源,利用兩型示范區建設、資源枯竭城市治理、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地質災害防治等一系列政策機遇,爭取專項資金。冷水江市成功申報了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獲得中央轉移支付資金3億元;漣源市于2011年成功申報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每年爭取到資金1億多元;雙峰縣坳頭山磺礦、冷水江市錫礦山沉陷區、資江浪石灘等專項防治經費累計達6億元……這些專項資金,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注入了活力。 在積極爭取各級資金支持的同時,婁底市用足土地政策,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化縣通過清理、收回、收購、儲備、出讓閑置地,用于城鎮化建設、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設,“二次開發”存量土地3000多畝,變現土地收益5.4億元。雙峰縣對荷葉鎮等特色鎮開展新農村“五統一”集中建設試點,引導村居民建房向集鎮、中心村集中,同時鎮土地出讓金按土地凈收益80%的比例提留給鎮里,作為城鎮化建設資金。漣源市國土資源部門創新土地經營模式,通過土地融資、投資和滾動開發集聚資金,使境內160余家企業和項目順利落地…… |
|
來自: 棗陽國土zhangh > 《土地利用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