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場人物:吳甡,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校長,德育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第十三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教育學會初中教育研究分會理事長,吳甡校長用30多年的教育經驗印證了一個道理:做好每個“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不急功近利、尊重生命個體的色彩是做好校長的必然條件。而這一點,對于任何一名施教者而言,概莫能外。】 【提要】“初中時代是孩子出現叛逆、分化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要格外重視關注青春期的孩子?!痹趶V渠門中學校長吳甡看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就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大多數教育問題根源在家庭,催化在社會,而最終會凸顯在學校教育。陪伴諸多孩子經歷了青春期“成長之痛”,吳甡對于生命教育、成長全過程、家庭教育有了更多獨到的理解。無論是每學期的家長會,還是面向家長、社區居民的義務咨詢,吳甡都會把自己的這套教育想法傳遞給人們?!拔覀兊膶W校教育有責任將家庭教育攬入懷中。” 忽視孩子是獨立鮮活的生命,是中國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到底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吳甡給出的答案是: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讓每個生命都精彩。他認為,長期以來,對教育的關注,不是因為人本身的需要,而是因為社會的直接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育的功利性?!盁o怪乎,很多家長談及教育要么只看孩子今天考什么學,要么在孩子身上寄托家長自己未了的心愿?!眳钱`直言,“讓孩子替家長去作為、去承擔,卻忽視了孩子是一個個獨立、鮮活的生命,忽略了生命成長的規律,這是中國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 每年新生入學后,吳甡都會囑咐各班主任說:“好好觀察,有興趣的要多多鼓勵,有潛力的要好好培養,別放過一個好苗子?!币驗樵趨钱`校長的字典里,“生命”是最核心的關鍵詞——學校教育就是在“喂養”著生命成長、“營養”著生命成長,精心精細地設計每一節課程、每一次活動、珍視教育者與每一個生命相遇的瞬間,而家庭教育同樣要密切關注著每一個生命成長中的不同反應。每學期家長會,吳甡都會點醒家長:“尊重屬于孩子個性的精彩生命,讓他們自然成長,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他是一株小草,就讓他點綴大地;他是一棵大樹,就讓他成為國家的棟梁。” 吳甡經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家長支招,用教育潤澤生命要做到五個“多一點”:慷慨多一點——“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不要吝嗇真心的贊揚;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也不要吝嗇正確的指點”;積極影響多一點——“家長期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對孩子有什么樣的要求,首先審視自己是否做到”;理解多一點——“當與孩子產生意見分歧時,請拋開自己的身份、年齡等一切外在因素,回到與孩子同年齡的自己的世界,問問當年的自己如何應對和處理類似的問題”;尊重多一點——“把選擇權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把做事權給孩子,讓孩子獨立去承擔”;機會多一點——“要讓孩子走進社會大課堂,即使摔得鼻青臉腫也要堅定地讓他去闖”。 “吳甡之問”提醒家長關注孩子成長全過程 “孩子成長路上的每一分鐘都是不可復制的,更加需要家長的細心關懷。”在長期的家校共育追蹤調查中,吳甡校長注意到很多家庭矛盾跟家長的“粗心”、不善于溝通、不善于體察、不善于共情有很大關系。 吳甡經常會問家長:你是否更多地關注了孩子的分數而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你有沒有想到孩子內心最深層的要求?你是否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甚至是支持他們嘗試失?。?/FONT> “吳甡之問”其實是想讓家長明白:教育需要關注到孩子成長全過程——這也是全面發展、全面育人題中應有之義。一旦關注到成長全過程,就會將著眼點放在孩子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就會著眼于未來,而不是僅僅著眼于中考或高考。 “我們不要過分地追求升學率,在關注孩子成長全過程中,把大寫的'人’字寫正了,升學率自然就上去了。教育不能為了升學率,但升學率必然產生于教育的全過程中?!眳钱`如是說 。 教育就是栽培孩子心靈的過程 過去,一個家庭里通常有好幾個孩子,彼此相互影響,從兄妹教育中能知道哪些做法對、哪些不對?,F在,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家里就一個孩子,沒有人告訴他什么對、什么不對,甚至家長也忽略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這樣就使得有些孩子不能融入目前的學校教育環境,甚至老師講道理都聽不進去?!白鳛樯鐣Y構分子的家庭組織越來越小,親情源泉、情感寓所的功能在弱化,傳統的家族道德觀念底線下滑,這使得如今的孩子從家庭環境氛圍中潛移默化接受道德約束、道德規范,越來越少?!眳钱`對此不無擔憂。 除了家庭道德約束減弱導致“家”分子分裂,吳甡校長還注意到學校中的單親家庭孩子在增多,甚至沒人管的孩子也在增多。這是導致“家”分子分裂的第二個社會原因。此外,家長不良的心態對孩子的成長也會造成惡劣的影響。吳甡認為這種心態影響比家庭的硬環境還要重要。“有些家長存在貪婪的心態,對社會不滿、抱怨、牢騷,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產生不良的心態,使得他們畸形成長。”作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吳甡在各種場合一直在呼吁應該創造更佳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再加上學校教育,才能讓孩子真正健康地全面發展。 吳甡認為,現在的孩子從他的成長過程、智力發育沒有一點問題,跟過去孩子不同的是成長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變了;而這些環境的變化使得學校教育的功能有時候會顯得單薄。在這種境況下,吳甡更加建議:教育就是栽培孩子心靈的過程,如果在幼小的心靈成天灌注尼古丁等東西,他不可能成長好。栽培生命還要根據目前成長的環境來確定教育方法,這才是教育規律所在。 “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孩子生命成長過程,這一點無論是對于教師而言,還是對于家長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眳钱`校長一語中的。 來源:現代教育報;作者:阮瀅 鄧麗;文章標題為編者所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