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康卓育兒”微信,并轉發給朋友,將使更多人受益。
女
兒4歲10個月,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所以我們平時很少批評她,可是,現在她不管在家里還是幼兒園都接受不了批評。老師批評她,她就不想去上幼兒園;我
們說她做錯了,她就很不高興甚至哭鬧。也許是我們原來這種過多的表揚讓她成了這樣。請問現在應該怎么辦,才能引導她接受批評?
———丫丫媽媽
丫丫媽媽:
你好!
喜歡表揚、抵觸批評乃人之常情,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但適應批評的能力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素質,否則孩子將難以正常地社會化,長大后一旦面臨批評,更容易采取不健康的反應方式,不利于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那么,當孩子經不起批評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一般來說,孩子聽不得批評,主要有如下幾種原因,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逐一排查,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關系不良。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彼此良好的關系是孩子接受批評的基礎,在校如此,在家庭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只對特定批評者的批評'不感冒',就要考慮批評者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否出了問題,從密切與孩子的關系做起,好的關系之下,孩子才能聽進去對方的批評。
賞識過度。'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有其道理,但賞識教育并不完全排斥批評。如果一個孩子極少挨批評,就難以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一旦面臨批評,就可能毫
無思想準備而難以承受。丫丫媽媽對孩子以表揚為主是對的,但日常教養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引入批評,這樣才能幫孩子意識到批評和表揚同樣常見,從而增強對批
評的適應性。
認知偏差。孩子對批評的排斥也可能是認知偏差造成的。這個年齡的孩子,由于其年齡特點的限制,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往往容易以'非黑即白'的思維對
待表揚和批評,受到表揚就覺得自己什么都很棒,被批評了就否定整個自己。在這樣的認知模式之下,孩子就容易在自尊心的驅使下反抗批評本身,因為他不愿意體
驗批評帶來的那種挫敗感。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想辦法讓孩子學會全面地評價自己,讓他們認識到受到批評并非一無是處,每個人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善于糾正
自身的不足就是最棒的。
負面示范。'身教勝于言傳',父母的行為方式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微妙影響,他們對待批評的態度也是如此。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本身就對批評過分敏感,
孩子就容易從父母的應對方式中感受到批評的可怕力量,并習得父母對待批評的方式。這就要求父母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而不能僅僅給孩子講空洞的道理。
方式錯誤。孩子受不得批評,也可能是批評者不懂溝通技巧、批評的方式不夠科學所致。比如,批評應該是陳述錯誤行為的事實,然后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非家
長宣泄對事情本身的情緒,但有的家長分不清二者的區別,把批評變成是辱罵。再比如,批評要針對具體的事件,而非否定整個人,但有的家長批評起來就對人不對
事。再比如,批評之前最好先肯定孩子行為中積極的方面,這樣孩子才更容易接受批評的內容,但有的家長上來就全盤否定孩子的行為,一開始就造成孩子的對立情
緒等等。所以,批評是一門藝術,家長只有認真學習溝通技巧,才能讓自己的批評聲聲入耳。
由上述分析可見,幫助對批評過敏的孩子接受并適應批評,是個需要多方面協同努力的過程,很難一蹴而就,家長堅持科學引導的同時,也要端正心態,學會等待
--------------------------------------
與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轉發將使更多人受益:
點擊右上角-點擊“分享到朋友圈”
點擊右上角-點擊“發送給朋友”
如何訂閱?
點擊右上角-點擊“查看官方賬號”-點擊“關注”
打開微信—通訊錄—點右上角的“+”號—查找公眾號—輸入“康卓育兒”,找到后關注即可。
如何最快打開?
Android用戶可添加本微信到桌面哦:打開“康卓育兒”右上角的“小人圖標”→進去再點開右上角的“···”→“添加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