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神”在面相學中的作用
何為“精氣神”?用現代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是人散發出來的氣質。精氣神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和肉身一起構成有血有肉有生氣的人。精氣神能彌補五官的缺陷,在面相中不可忽略。如果你五官長得一般,卻精神抖擻,定然百事順利。所以,活好精氣神! 人的身體中,“骨血肉”是外在的形,“精氣神”是內在的氣,所謂的相面,歸根結底,是要察內在的氣,所以,精氣神的地位可不容小覷。它涵蓋了一個人的精神和物質,一個躺在病床上即將辭世的人,絕不會精氣神全足,而必然眼神渾濁,毫無生氣。 “精氣神”主宰人的肉身,引領人的五臟六腑,有精氣神就活得愉快,沒精氣神就等于死亡;精氣神不足表現為體弱多病,精氣神旺盛則表現為精明康健。“精氣神”是一切的根本和希望。 精、氣、神三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系。精可化氣,氣能生精,精與氣之間相互化生;精氣生神,精氣養神,精與氣是神的物質基礎,而神又統馭精與氣。因此,精、氣、神三者之間可分不可離,稱為人身“三寶”。 1.氣能生精攝精 (1)氣生精:氣的運行不息能促進精的化生。腎中所藏之精以先天之精為基礎,且賴后天水谷之精的不斷充養才得以充盛。 (2)氣攝精:氣又能固攝精,使精聚而充盈,不致無故耗損外泄,這是氣的固攝作用之體現。因此,氣虛則精的化生不足,或精不固聚而導致精虧、失精的病證,故臨床上常常采用補氣生精、補氣固精的治療方法。 2.精能化氣 人體之精在氣的推動激發作用下可化生為氣。各臟之精化生各臟之氣,而藏于腎中的先天之精化為元氣,水谷之精化為谷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