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政局推出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近年來,全球重大自然災害頻發,一次次觸目驚心的災害,給人類帶來巨大傷痛。災害特別是重大災害往往會導致道路中斷、交通不暢、通信受阻等情況,救援物資和資源很難在第一時間到達災區。家庭是社區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受各種災害影響的主要群體與災后急需援助的對象。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必要的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就可在外部救援物資送抵前,為家庭成員的自救互救和逃生提供必要的物資保障。家庭儲備的應急物資是由政府、社會與家庭三方面組成的防災減災物資儲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發生災害,如果每個家庭都有充分的物資保障,受災家庭的成員就能在第一時間開展自救互救,減少災難帶來的損失。統計數據表明災后受困者多數是靠自救或呼救得以幸存。 根據201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應急能力的意見》(京政發[2013]4號)第五條,北京市要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調撥有序、保障有力的應急物資體系,提出要鼓勵引導居民家庭進行應急物資儲備。北京市民政局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李萬鈞局長親自督辦,要求將制定出臺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作為2014年的重點工作,務必抓緊抓好,盡快出臺。為此,北京市民政局會同北京師范大學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應用自然災害應急理論與方法,通過文獻調研、專家咨詢、社區訪談、問卷調查(收集700份問卷)和召開研究論證座談會等方式,根據北京市城市災害特點與減災應急體系建設要求,參考國內外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的基礎上,提出了北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導每個居民家庭儲備一些必要的應急物資,時刻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做到有備無患。希望本清單能對指導本市居民儲備家庭應急物資提供一定參考與幫助。 北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 (基礎版)
家庭應急物資的準備需要考慮功能性、重要性、可靠性、便攜性以及經濟實用等因素。因此,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的基本內容包括急救藥具、應急物品和工具等方面,主要考慮儲備物資要能保障家庭成員在災害發生時能進行及時有效的自救互救。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基礎版)分了3大類,包含了最基本的10項備災物資,內容最為重要,應用較為廣泛,并且體積小便于使用和攜帶,建議居民家庭必備,并集中儲備,便于存取。 同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應該根據所在區域可能遭遇的災難類型來準備物資。建議居民家庭根據房屋類型、居住環境、地域特點,家庭成員的年齡、性別、類型,以及北京地區可能面臨的主要災害類型等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擴充儲備。對此,我們在提供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基礎版)的同時,提出《北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擴充版),列出了更為全面、更具針對性的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清單,共6大類,18小類,60種物品。由居民家庭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生活習慣和實際需要,進行更大范圍的、有針對性的選擇、補充和儲備。 社區是防災減災工作的基層組織,家庭是構成社區的基本單元。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家庭的備災能力從根本上決定了其在遭遇災害時損失的形式、程度和規律,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家庭所在城市的基本減災能力。 目前,在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居(村)委會等各級政府和社會層面均制定了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這些預案也可稱為“大預案”。我們現在提出倡導居民家庭也要制定“家庭災害應急預案”,做到有備無患,每個居民家庭均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小預案”。而“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是制定“家庭災害應急預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的意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斷補充完善,不斷提高“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的實用性。 家庭應急物資的儲備是“充分有備保平安”的必須物質基礎,是“家庭災害應急預案”的重要因素。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公布一段時間后,我們將及時開展“社會響應和參與程度”的評估工作,采取相對措施,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和居民群眾的認識程度,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同時,通過廣泛開展科普教育、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廣大居民群眾積極了解緊急避險知識,掌握應急工具使用方法,及時更新應急儲備物資,進一步提高家庭緊急避險、自救互救和應變的能力。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儲備家庭應急物資,掌握逃生技巧,樹立風險意識,為家庭和社會有效抵御災害和風險,時刻準備著! 北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 (擴充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