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千個人的一千種活法——寫給我九歲女兒看的歷史(基于《資治通鑒》) 樓主:流浪貓2014 編者按:幫助孩子增長歷史知識的好帖!推薦給爸爸媽媽們! 小女名喚臻兒,今年九歲,在加拿大讀小學四年級,具體情況可參見拙貼《流浪貓的加國田野觀察》。 她六歲時我們舉家移民了加拿大。 為了中華的文化在她身上不斷根,我一直給她看中文的小說和電視劇,比如《射雕英雄傳》(她的最愛)、《神雕俠侶》、《天龍八部》、《陸小鳳》、《楚留香》 等,衛斯理的小說她也已經讀了四十多本。除此之外,我每天睡前還給她講點中國的歷史故事、典故和詩詞。 她很是感興趣,覺得每天睡前講的太少,希望我寫出來,讓她自己讀,比較快。 數年前我曾花過兩年時間通讀過一遍《資治通鑒》,覺得以《通鑒》作為她了解歷史的基礎不錯,就以此書為基礎,參照別的史料,幫她寫了這篇文。 寫是寫了。寫給她一個人,還不如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這就是本篇的由來。 由于是講給小孩子聽的,側重于故事性,大致史實是不差的,但是有些地方就不是那么嚴謹,略掉了一些對話和情節,或者一筆帶過。還望方家見諒。 筆法也是實驗性質,希望盡可能有趣,能讓她留下一些印象,以后不要做個香蕉人,黃皮白心,對中國歷史一無所知就好。 希望大家看了能留下寶貴意見,有什么要求,希望看到寫誰,也希望能提出來,我會在今后的文字里參考改進。 沒有意見也沒關系,讀了一笑而過,我就滿足了。 〇 哀其不幸 怒其不爭——包子楚懷王的悲劇一生 楚懷王就是屈原的君王,對,就是我們在端午節吃粽子紀念的那個屈原,他所愛慕的那個楚懷王。 本篇講講楚懷王到底怎樣受騙了,造成了怎樣的后果。屈原又為什么那么氣憤。 當時中國處在戰國時期,除秦國外,只有六個大國:齊、楚、燕、韓、趙、魏。(臻兒不認識秦這個字,看到這里問我是不是泰國,哈哈~) 齊國有過公子小白。齊國和秦國并列,簡稱齊秦,是老牌大國,大家都知道。 燕國不是后來慕容復一心想光復的那個燕國,是中國本來就有的國家,最出名的就是尋找千里馬,花了五百金買死馬的頭骨的事情,還有后來燕太子丹,派刺客荊軻行刺秦始皇的事兒。 后面三個國家原來是一個,就是俗話說結為秦晉之好的那個“晉”國,也是有無數故事的公子重耳所在的那個國家,后來被晉國的三個大家族瓜分了,從此春秋結束,開啟了戰國模式。 楚國是六國中相當大的一個國家,方圓六千里??梢阅庙n比較一下,韓也是大國之一了,地方只有九百里大。 當時諸侯的封號從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一般的諸侯都自稱公或者侯,小一點兒的稱伯,甚至子,只有周王朝稱王。 但是楚國仗著自己是個超級大國,覺得可以跟周王朝并列稱王了,所以自稱楚王。其他國家是跟著楚國后面,漸漸開始稱王的。 屈原才二十多歲時,就在楚懷王手下做了一個叫左徒的官。這個官只比楚國的丞相低一級,可見屈原確實曾經得到過楚懷王的寵信。 話說當時秦國一開始想要對付的其實是齊國,并不是楚國。畢竟楚國那么大,齊國小一點兒,比較好啃。而且估計秦國一開始都沒想到楚懷王這么包子、這么好欺負,像黔之驢里那只老虎,還是有點忌憚的。 秦王想到齊國和楚國之間是聯盟,怕攻打齊國的時候,楚國來幫忙,兩個大國一起打秦國,就不那么好對付了。 于是秦國讓擁有三寸不爛之舌名聲的張儀,也就是曾經同時掛六國相印的那位蘇秦的同學,去楚國,對楚王說: “楚國要是能與齊國絕交的話,我們秦國愿意把商於那個地方,方圓六百里的地,獻給楚國?!?br/> 商於這個地方,就是那位有名的變法的商鞅名字的由來。他本名叫公孫鞅,因為秦王封他在商於那個地方,所以后代的人就用他封地的名字稱呼他為商鞅。 “不僅如此,我們還愿意把秦國的美女獻給楚國。兩個國家結為親家,有了婚姻關系,像兄弟一樣相處,多好!” 連我九歲的女兒聽到這兒,都有了疑問,問我秦國無緣無故的又是給這么多土地,又是送美女,到底是為了什么。 楚懷王的智商顯然連我九歲的女兒都不如,或者就是被利益沖昏了頭腦,拉都拉不住的同意了張儀的要求。 他手下的一幫大臣智商也有限,還都祝賀他。只有一個叫陳軫的人提出了疑問。楚王還不高興,質問張儀:“我啥也沒做,白白得到六百里地,還不好?你干嘛哭喪著臉?!?br/> 陳軫說:“我看商於的那塊地,不見得能到得了手,反倒是齊國可能和秦國結為聯盟,那樣楚國就要倒霉了?!?br/> 楚王這時候還有點殘余的理智,記得問了句:“怎么說呢?” 陳軫詳細分析給他聽:“秦國之所以這么看重楚國,是因為有齊國和楚國聯盟。你要是和齊國絕交了,楚國就成了個孤立的國家。到那時秦憑什么要給你六百里 地?依我看,張儀回秦國之后,肯定要說話不算數的。那時你已經和齊國絕交了,又和秦國之間有了矛盾。兩個國家一起來打你,你怎么辦?要我說,不如和齊國絕 交這件事只做做表面文章,讓兩國實際上保持聯盟關系,讓人跟張儀回國。如果張儀真的把地給了我們國家,再和齊國絕交也不晚?!?br/> “住口!”楚王根本聽不進陳軫的話,不屑的說:“等著瞧吧,看我拿到六百里地你怎么說。” 他不僅馬上和齊國絕交,而且還把楚國的相印都給了張儀,讓一個將軍跟張儀回秦國去接受土地。 張儀是個老狐貍,說話根本沒打算算數,回國之后就假裝從車子上掉下去,摔斷了腿,三個月都不去上班,這樣這件事就只好懸著。 楚懷王這個笨蛋,心里只想著那六百里地,唯恐自己做的還不夠絕,特地派人去罵齊王。 齊王無辜被前盟友罵了,能不生氣嗎?一生氣就決定投靠秦國。 這下張儀的目的總算達到了,就找來楚國的那個將軍說:“喏,從這里到這里,總共有六里地,拿去!” 六里地……跟打發叫花子的嗟來之食差不多。 楚懷王聽了那個將軍的回報,氣壞了,準備發兵攻打秦國。 陳軫一直閉口不言,這時候說:“我可以開口說話了吧?攻打秦國,還不如給它一座城,和他結盟一起攻打齊國。這樣,我們從秦國失去的土地,就可以從齊國拿回來了。 現在我們已經和齊國絕交得不能再絕了,如果再去怪罪秦國欺騙我們,就是把兩個國家都推到對立面去,如果他們聯合一起來攻打我們,楚國可要有大麻煩了?!?br/> 但是楚懷王仍然是聽不見別人的意見,讓屈原的爸爸屈匄帶兵去攻打秦國。秦國才不怕呢,他們最不怕的就是和別人打仗,好好的讓楚國吃了個敗仗,光精銳部隊就被殺了八萬。屈原的爸爸,還有七十幾個大臣,都被秦國抓去了。還失去了一個叫漢中的城市。 楚懷王還不死心,把全國的軍隊都派出去,跟秦國打,還是打不贏,又輸了。 韓國、魏國這些國家,平時就虎視眈眈,現在一看楚國吃了 敗仗,內部正空虛,就趁機攻打楚國。楚國只好把軍隊收回本土,割讓兩座城市,向秦國求和。這下總共白白的失去了三座城市。還不如用陳軫的意見,齊國和楚國 的軍隊實力差不多,加上秦國幫忙的話,說不定能從齊國撈回損失。 按說吃了這么大的虧,楚懷王痛定思痛,應該好好舉拔一些人才,治理國家,不要再次吃虧了??礃幼铀麤]有這么做。 因為才過了一年多,秦王看楚懷王是個包子,咬一口了也就咬了,很好欺負,又開始耍新的陰謀詭計,派人告訴楚懷王說:我們愿意用武關之外的地跟您換黔中那塊兒地。 楚懷王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單單恨透了張儀,就回復秦國說:“不用換地,只要你把張儀那個家伙交給我,我把黔中那塊地白送給你?!?br/> 拿一塊地換一個人,這種事不是沒發生過。早在數年前,衛國有個犯人逃到魏國去了,給魏國的王后治病。衛國的國王嗣君聽說了,就請求用五十金把這個犯人買回來。 魏國正靠這個人給王后治病了,錢是小事,好醫生不好找,所以隨便怎么加價都不肯。嗣君就要求以一座叫左氏的城來換這個犯人。 大臣們都說:“用一座城換一個犯人,這代價也太大了吧?” 嗣君說:“你們不懂,這人犯了法,而不受到懲罰,開了個壞頭,就算有十個左氏城都沒用。有法必依,犯了罪一定受到懲罰,就算丟了十座左氏城,害處都要小一些。” 魏王聽說了,就沒有索要什么代價,白白把這個犯人送回給了衛國。 要是楚懷王真的拿塊地換了張儀,梟首之類的處罰了他,讓人家意識到欺騙了楚國的人,沒有好下場,以后沒人再敢隨便欺騙楚國,那拿塊地換也值得了。 但是張儀這個老狐貍,已經看透了楚懷王是個包子,不但不躲避,還主動向秦王請行。秦王還有點義氣,沒像楚懷王那樣給一塊地就沖昏了頭腦,而是擔心張儀會一去不回。 張儀說:“不要緊的,秦國強而楚國弱,有大王您在,楚國不敢隨便殺我的。而且我跟楚懷王寵信的靳尚關系很好,靳尚又和楚懷王的寵姬鄭袖關系很好。鄭袖說的話,楚懷王沒有不聽的?!?br/> 他這是已經看透了楚懷王這個人是包子,就算自己不去咬一口,也就是便宜了靳尚、鄭袖這些人而已,不欺負白不欺負。 到了楚國,楚懷王把他關了起來,準備要殺他。 張儀才不怕呢,人家早就布置好了后招。果然,他安排的棋子——靳尚就去找懷王的寵姬鄭袖,進讒言了:“秦王很看重張儀,準備拿上庸那地方的六個縣,以及秦國的美女來交換張儀。到時候大王寵愛秦國送來的美女了,我看你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沒腦子的人,寵愛的女人也沒腦子。鄭袖就是這等蠢女人,一心只想著鞏固自己的寵愛,完全不為懷王著想,整天在楚懷王那里哭鬧說:“你殺了張儀,秦國一定不會放過你的。我要和小孩一起搬到江南去,免得到時候被秦國人一塊兒殺了!” 體現楚懷王包子到極點的時候到了。他還是個國王呢,要我說,一句話:“不準!”就夠了。鄭袖還敢違抗他的命令,私自出宮,跑江南去不成? 這是我們正常人的思維。楚懷王要是這樣想,就不是個包子了。他居然就給鄭袖這沒邏輯的話說服了,放了張儀不說,還送了他很多禮物。 張儀就是張儀,既然看透了楚懷王是個地地道道的肉包子,這時候不再咬一口就太不象話了。 他于是勸楚王說:“那些宣傳六國可以聯合 一塊對抗秦國的人也太不明智了,這不是趕著一群羊,去攻打老虎嗎?能打得贏才怪!現在大王你不聽命于秦國,秦國如果閃電戰,從岷江浮游之下,一天五百里, 不到十天就可以深入楚國腹地,三個月就可以打下楚國。你要是指望別的國家來救你,他們走陸路,跨越大半個中國,至少得等半年才能來。你等著那些弱小的國家 來救你,而忘記了秦國多強大,能給你帶來多大的禍患,這真是太不明智了!依我看,你是和秦國和好吧,結為兄弟之國,相互之間不要再打了,好不好?” 包子、耳根超軟,誰說都行,唯獨聽不見有道理的話的楚懷王,又一次被張儀說服了,而且又心疼黔中那塊地,居然就這么答應跟秦國和好了~奇葩啊奇葩,真是讓人都不忍心不欺負你了,不欺負你欺負誰呢?還能欺負誰像欺負你這么有成就感呢? 后來秦王喜歡舉重,不小心把血管掙破死了,新的秦王不喜歡張儀。再后來,張儀去了別的國家做丞相,壽終正寢。 幾年之后楚國和秦國還是真的在一個叫黃棘的地方結盟了,秦國還假惺惺的把一座城市上庸還給了楚國。 當時屈原竭力反對和秦國結盟,不但沒有用,反而遭到了流放。忠而被謗,信而見疑,你說屈原能不氣憤嗎? 從秦國手里拿城可不是好拿的,齊國、韓國和魏國因為楚國背叛了他們一起對付秦國的盟約,聯合起來攻打楚國。 楚懷王把太子橫派到秦國去做人質,求救。秦國就真的救了楚國,那三個國家退兵了。這下楚國其實更孤立了,你再想跟人家聯合,都沒人愿意睬你了。 楚國的太子橫也不是個省事的人,在秦國做人質還不閑著,跟秦國的一個大臣私下里斗毆,不小心把對方殺了,偷偷地跑回了楚國。 秦國就以此為借口,率領韓國和魏國一起,攻打楚國。又把楚國打敗了,殺了楚國的將軍,攻下了一座城市,叫做重丘。 來年,秦國又去攻打楚國,而且又打贏了,斬首了三萬楚國的士兵,又殺了楚國的一個將軍,又攻下了一座城市,叫做襄城。 這下楚王真正害怕了,想起了老朋友齊國,他也沒別的什么招,就把太子橫又派到齊國去做人質求救。 可見這幾年里,楚懷王根本就沒有厲兵秣馬,好好治理國家,不說報仇,至少也要不那么容易被人欺負才對。 接下來的一年,秦國又來攻打楚國,打下了八座城市。 在這種情形下,秦王寫信邀請楚懷王,到武關這個地方來簽訂和平條約,隨便有點理智的人都會拒絕不去的吧。 但是楚懷王害怕他不去,秦王會更生氣。想想,連他寵愛的妃子生氣,要跑路他都害怕,怎能不害怕秦王發怒呢?包子就是包子,人家用生氣就能迫你就范,真是太不值了。 屈原這時已經從流放地回來了,和大臣昭睢勸他別去,說秦國就像虎狼一樣,想要兼并諸侯,一統天下,去了肯定沒好事,不能相信。 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估計也是像靳尚、鄭袖一樣被秦國買通了,力勸父親去秦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