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 queenschill 原作者:Anne Miller
發表時間:2014-10-14
死記硬背工作內容或是學校的考試?嘗試學習新技能?挑燈苦讀,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只寫了個個人簡歷?看了訓練手冊20遍? 如果這么做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想要掌握正確學習的藝術可是一個科學性質的活兒。兩位來自圣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教授 - 亨利·羅定格和馬克·邁克丹尼爾 - 以及作者皮特·布朗根據近幾年的學術論文,將它們濃縮成一本極佳的有關于學習知識的新書,《黏性學習》:成功學習的科學。羅定格從中摘取了6個成功學習的小方法,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做才能讓我們在長時間內保持知識的溫故知新。 拿把椅子,開始記筆記。 1、手記筆記。沒錯:勒德主義吧!無論在董事會議還是新人調查的場合,用紙和筆來思考。“當人們打字時,學生會傾向于在聽寫的方式中記錄信息,”羅定格在四月發表的一向研究中說道。手寫雖然速度慢,“但人們會花更多的功夫去思考所記材料的精華所在。”綜上所述,看上去在課堂上用紙和筆記筆記很痛苦,但實際上你將大大節省學習的時間。 2、不要苦學 - 保持練習。不要再重讀同一篇文章20遍。在大腦中搜索所需將會讓知識保持常新。在羅定格的一項個人研究中發現,保持練習的人將在之后的考試中比苦學的人表現更好。這樣做并不僅僅記住了信息,更重要的是運用腦肌去練習檢索信息。這也是一項考試 - 亦或人生所要求我們的那樣。 3、量力而行。填鴨式的學習方式讓大腦塞滿信息,它易于速記,但也導致了更加迅速的遺忘。羅定格說“間隔式記憶有益于將知識嵌入長線記憶中”。 4、先睡一覺,明天再說。如果你以后再也不想去思考轉化法語動詞之類的問題,那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苦讀一整晚就好啦。但是如果你希望長久記住所擁有的知識,那就先睡個大覺吧。大腦需要時間需去趕上我們儲存知識的進度,也需要時間去處理這些信息 - 當我們睡覺時就是這一切進程發生的時候。 5、多進程任務。這周你也許要面對歷史、生物以及心理學的期末考。真可惡。羅定格建議:如果只有三天時間學習,千萬別一天緊盯著一門功課。每天花上一點時間學習不同的功課,會使你順利通過考試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羅定格引用了2012年的一篇學術文章,其中指出,人類在集體學習相似的事物時,容易感到困惑和迷失 - 比如當你正死記硬背四種生物反應的不同的時候,所有聲音聽起來都是一模一樣的 - 所以我們需要摻點除了生物以外的東西來調和一下。 6、自我測驗。這是來自教授的建議,而不是我們的。教授說“反復的進行自我練習測驗并且將此作為你學習的一部分。”這也正貼合了方法2中所提到的 - 想辦法將知識從你的腦海中給找出來。另外,通過這種方法你也將學到你所需運用到的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