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要跟二本生的家長談這個呢?因為二本就是主流,本身在高校中就是次優選擇。一切跟著大隊走,好處是不會掉隊,壞處呢,就是基本沒有脫穎而出的可能性。 所以在談到二本生選學校選專業的時候,家長要清楚這一點:要么,隨大流,永不掉隊,平凡一生。
其實學生的主體永遠是中間層。但是中間層學生的家長往往覺得有壓力不好說話。然后就做了沉默的大多數。中等生家長不敢說話,成績差的家長更不敢說話。其實這些同學和家長更需要幫助。
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所以在談到二本生選學校選專業的時候,家長要清楚這一點:要么,隨大流,永不掉隊,平凡一生。這個,叫認命,不認命,就不能隨大流去選。比如,“二本重專業”這種主流選擇。繞這么大個彎,現在才開始談我的二本報志愿非主流選擇。我主張(后面不重復,這里是指非主流建議):二本可以考慮,首重城市。就是二本學生,能往多大城市里去,就往多大城市去。北上廣深首選,沿海大城市次選,再不濟也一定到到省城學校去。這牽涉到眼界問題。再好的二本校,在學術上,總是稍遜一籌的。如果在眼界上,還低人一籌,這個未來競爭力,肯定不占優。二本是高校的主體,二本學生的主體又是中小城市以下區域的學生,二本學校又集中在非一線城市。這是事實吧?所以需要開眼界。在不在大城市發展,這是另一個問題。但是一個人如果一生中沒有在大城市生活過一段時間,在眼界上是有欠缺的。上大學是個好機會。所以我非主流二本生志愿的第一個建議是往大城市靠,第二個建議是什么?是重學校不重專業。在滿足第一個建議的前提條件下,建議尋找底蘊深厚的大學。最好不要上那些專升本升上來的大學。如果非上不可,也選那些老牌師專之類升上來的大學,不要選那些子弟中專、干部培訓之類學校升上來的大學。底蘊說空也空,說實也實。讀大學,還是要選一所文化氣氛和學術氣氛濃一些的學校為好。專業,在我這種非主流建議中,根本不重要。你開闊了眼界,在一個有底蘊的學校讀書,想學什么學什么,一紙文憑,只是個敲門磚。大學真正應該培養的是人的素質,是通識教育。有以上兩條建議,如果采納,就沒有挑專業的余地了。所以,符合以上條件的大學如果能上,不管專業,能進就行。 相信這樣的二本生,會有更多的機會。當然不一定都保障成功,但是,成功的機會應該比主流的人群多那么一點點。
像四川,能出省堅決出省,不能出省也要在成都。在雅安這樣的地方讀個二本,有什么意義?山西也一樣。不說別的,省內三線城市土鱉校畢業,以后你出差到外地旅游到外地都沒個同學接待你。一本不一樣。比如蘭大很偏,但有的專業有國際聲譽,研究生到別的名校,或者出國,很容易。二本校沒這個機會。山東人民最好也出省。因為現在山東二本校,有考研專業戶的惡名。河北本身好校少,天生就是往外考的多。平行志愿,不考慮專業,只要錄就行,這種考慮下,不難報志愿。各省都一樣。我說的這原則,適用所有省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卷書做不到,萬里路也要做到。凱撒說:我來,我見,我征服。工科男生,基本上都好就業,只存在你滿意不滿意工作環境和收入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