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年夏,拔都大軍在莫斯科洼西部地區休軍屯牧,準備南下征服南羅斯諸國。蒙古西征軍征服南羅斯的作戰方針是:先掃蕩阿速諸部以及基輔公國外圍城池,使其都城基輔成為孤都而后取之。基輔公國的大公雅洛斯拉夫是尤里二世之弟,他乘蒙古軍撤退后,繼承了尤里二世的羅斯大公之位,契爾尼果瓦大公則進駐基輔。 1238年11月,拔都率蒙古西征大軍南下進抵阿速部都城蔑怯思,命貴由,蒙哥,不里,合丹率各部攻城。1239年1月,堅持抵抗了3個月的蔑怯思城被攻破。阿速部杭忽思率部歸降,拔都命杭忽思選調阿速部千人隨軍出征。與此同時,蒙古軍不里部進掠克里木半島。別兒哥部進掠欽察草原,欽察部首領庫灘汗率部逃亡匈牙利。另一部蒙古軍北上征服摩爾多瓦。蒙古軍在掃蕩了南羅斯東部地區后,避暑休兵。1239年秋,貴由,蒙哥奉窩闊臺汗之命率所部東歸。 1240年春,拔都統領蒙古大軍繼續在南羅斯境內掃蕩,一連攻取了今烏克蘭東部諸多城鎮。進攻契爾尼果瓦城時傷亡慘重,一名諸王子弟陣亡。后蒙古軍東遷至頓河,至此,蒙古軍已經徹底掃除了基輔周圍的城池,斷絕了基輔的援兵。 1240年秋,拔都率蒙古大軍自頓河西來進入基輔公國境內,直圍孤城基輔。拔都(也有一說是蒙哥,但蒙哥于1239年奉命東歸,是否中途又返回,或者是參加基輔戰役后才回的蒙古)站立在城外的崖岸上遙望基輔城,見城內屋舍雪白,建筑壯麗,30座教堂金塔摩空,他不愿意毀壞這座美麗的城市,于是派使者入城諭降。基輔守城主米海勒殺死蒙古使者后,又懼怕蒙古人報復,西逃匈牙利后又轉逃波蘭。斯摩棱斯克大公羅斯迪斯拉夫入守基輔,但被加里西亞大公丹尼爾趕走,丹尼爾命狄米脫里為守將。 1240年冬,當第聶伯河封凍時,拔都帶領50萬大軍(包括民工)從冰上過河,晝夜強攻基輔城。基輔軍民在狄米脫里的指揮下,以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抵抗蒙古軍。1240年12月6日,蒙古軍破城而入,與守城軍民展開激烈的巷戰,守城軍民前仆后繼,死者如麻,最終全軍覆沒。基輔陷落后,城民盡遭殺戮,城市被摧毀。守將狄米脫里被俘,拔都贊其英勇而不殺。基輔保衛戰的英勇事跡使基輔成為英雄城市而載入史冊。 1240年末,蒙古軍攻克基輔后西進加里西亞公國,攻克多城后進圍其都城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今烏克蘭西部)。丹尼爾大公亡走匈牙利。于是蒙古軍集結于加里西亞境內,準備西征波蘭和匈牙利。 席卷中歐的草原狂風 1241年春,蒙古西征軍平定羅斯全境后屯兵于加里西亞地區,準備西征波蘭和匈牙利。波蘭北接普魯士,東面是加里西亞和立陶宛,南臨匈牙利,西聯西里西亞。13世紀時波蘭分裂為幾十個封建領地,內爭時起,骨肉相殘。較大的公國有上,下西里西亞,大波蘭,馬佐維亞,克拉科夫等,蒙古軍進攻前,波蘭國王博列斯拉夫四世虛有君主的稱號,僅占有都城克拉科夫和桑多梅日兩城,他的兄弟們則控制著其他公國各自為政。 蒙古西征軍兵分3路同時進擊波蘭和匈牙利等國。拔都命拜答兒統領精兵3~4萬騎組成右翼軍進攻波蘭,以阻止波蘭對匈牙利的援助,而后向多瑙河進軍。合丹部為左翼軍匈牙利東南方推進,監視拜占廷帝國的動靜,掩護主力軍對匈牙利的作戰。拔都和速不臺的6~7萬主力騎兵進攻匈牙利,3路軍約期在佩斯特(今布達佩斯)附近會師。 1241年2月,蒙古西征右翼軍向波蘭進軍,渡過維思瓦河,進抵克拉科夫附近實施偵察,大肆劫掠后退兵。3月,右翼軍再次突入波蘭,攻取了散多米爾,克拉科夫的波蘭軍趕來迎戰。1241年3月18日,蒙古軍和波蘭軍戰于西多羅夫,波蘭軍首戰大敗,主將戰死,士兵傷亡慘重,潰軍北逃。博列斯拉夫四世攜家眷從克拉科夫倉皇出走,避入今捷克南摩拉瓦地區的修道院中。波蘭貴族效其所為相繼出走波蘭和日爾曼,居民百姓則逃亡山林河川間。3月24日,蒙古右翼軍進占克拉科夫,縱火焚燒空城。隨即進攻拉齊布日,該城守將見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拜答兒軍進入西里西亞,渡過奧德河西北行,攻取西里西亞都城布雷斯勞。下西里西亞大公亨利二世此時已退守里格尼志城,布雷斯勞城民自焚其城,與士兵退守河洲中的堅固堡壘。蒙古軍舍棄布雷斯勞城,急進里格尼志城。 此時,下西里西亞大公亨利二世調集波蘭,日爾曼,波希米亞軍隊組成聯軍,集結3萬余兵于里格尼志地區,準備迎戰蒙古軍。亨利將波日聯軍分為5部:第1部由日爾曼義勇兵和礦工組成。第2部由大波蘭和不羅姆阿魯的志愿軍及克拉科夫軍合編而成。第3部由翰朋軍,拉迪貝爾軍組成,以米赤斯拉夫公爵為將。第4部以日耳曼條頓騎士團組成,由騎士長鮑培為將。第5部以西里西亞和波蘭的精銳士兵為主,輔以日爾曼等外籍兵,亨利二世自為將。波日聯軍嚴陣以待,欲乘蒙古軍遠程而來疲憊之機,一戰獲勝。蒙古右翼軍抵達里格尼志地區后,拜答兒也將全軍分為5部迎戰攻敵。雙方兵力各為3萬余眾,但作戰能力則有天壤之別:波日聯軍裝備古老,缺乏戰斗經驗,戰術呆板,戰斗力較差。蒙古軍裝備先進,經歷千百之戰,戰術靈活多變,戰斗力極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