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骨頭壞死與靳氏截針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多發的比較頑固的骨科疾病,后期以股骨頭缺血壞死并最終喪失勞動能力為臨床表現。目前國內國際對這一疾病還沒有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多數患者最后都采取了股骨頭置換手術,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而靳氏截針的出現為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經過大量臨床驗證,靳氏截針不僅能快速緩解患者的疼痛,對壞死的股骨頭重新生長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鑒于股骨頭壞死的高致殘率及截針對這個疾病確切的療效,故本章會重點介紹。并希望能普及推廣造福更多患者。 二、概述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為常見的骨關節病之一。大多因外傷、風濕病、血液病、潛水病、燒傷等疾患引起,先破壞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造成壞死。其主要癥狀、從間斷性疼痛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再由疼痛引發肌肉痙攣、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最后造成嚴重致殘而跛行。激素藥亦會導致本病的發生,中醫認為疾病發生原因為外因和內因共同導致,且內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故而生疾,古時稱“髀樞痹”、“骨痹”、“骨萎”。 三、疾病病因 引起股骨頭壞死的原因非常多,也比較復雜,很難全面系統的分類,這也與發病機理不清有關。我們在長期的理論研究和臨床診治中歸納出了十多種常見的致病因素: 1、創傷導致股骨頭壞死。外傷后引起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髖關節扭挫傷等,創傷是造成股骨頭壞死的主要因素。但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生是否、范圍大小,主要取決于血管破壞程度和側支循環的代償能力。 2、藥物導致股骨頭壞死。因氣管炎、哮喘、風濕、類風濕、頸間腰腿痛、糖尿病、皮膚疾患等慢性病,而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由于大量或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激素在體內長期蓄積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血脂增高,脂肪栓塞,脂肪肝,造成骨的微細血管阻塞,缺血,骨質合成減少,鈣吸收障礙,最后導致激素性股骨頭壞死。 3、酒精刺激導致股骨頭壞死。由于長期大量的飲酒而造成酒精在體內的蓄積,導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損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減慢,使血液凝固性改變,因而可是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壞死。大量飲酒還會刺激前列腺素升高,使局部發生血管炎,在股骨頭微血管存在病變的情況下局部形成血栓。臨床表現為酒后加重、行走鴨子步、心衰、乏力、腹痛、惡心嘔吐等。 4、風、寒、濕導致股骨頭壞死。臨床表現為髖關節疼痛、天氣劇烈變化或受涼時候加重、下蹲困難。 5、肝腎虧虛導致股骨頭壞死。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肝主血,肝腎同源。當肝腎功能低下的時候必然導致血不養骨,腎不生骨,從而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肝腎不足主要表現為全身消瘦、面黃、陽痿、早泄、多夢、已經、乏力等。 6、骨質疏松導致股骨頭壞死。多見于年齡較大患者,由于長期維生素D的缺乏致使鈣吸收障礙引起骨質疏松,舒松的股骨頭血液供應下降導致股骨頭壞死。其臨床表現為下肢酸軟無力、困疼、不能負重、易骨折。 7、扁平髖導致骨壞死。臨床表現為行走鴨子步、下肢短、肌肉萎縮、行50米左右疼痛逐漸加重,功能受阻等。由于特殊的生理結構致使股骨頭受力不均發生壞死。 8、骨髓異常增生導致骨壞死。表現為患肢寒冷、酸痛、不能負重、易骨折、骨明顯萎縮等。 9、骨結核合并骨壞死。表現為結核試驗陽性,午后低燒、疼有定處、消瘦、盜汗、乏力等。 10、手術后骨壞死。由于手術的創傷、疤痕影響血液循環,使股骨頭供應不足而發生骨壞死。此外,還有氣壓性、放射性、血液病性疾病。 在以上諸多因素中,以局部創傷、濫用激素藥、過量飲酒引起的股骨頭壞死多見。其共同的核心問題是各有原因引起的股骨頭的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骨細胞缺血、變性、壞死。 那么外傷是如何導致股骨頭壞死的呢? 外傷導致股骨頭壞死的原因在于供應股骨頭的血管受損所致,如側方骨骺血管受損。這些血管受損后,股骨頭全部或部分失去血運,傷后血運阻斷8蕭氏后即可造成缺血壞死。由此可見,再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中,骨壞死很早即可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占股骨頸移位骨折的85%和無移位骨折的15%—25%。有報告稱,在粗隆間骨折穿針后也有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生,這是由于股骨頭穿針所致,因為在穿針過程中可能傷及外側骨骺血管(穿針由股骨頭側上方或后方進入股骨頭)。這個血管的損傷可造成股骨頭局部缺血壞死,最后在股骨頭上部負重部位發生塌陷。 另外,有時對髖部的直接打擊也會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急性髖關節脫位也可以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一)創傷性。由于髖部外傷后,股骨頭或頸骨折,髖關節脫位,或既沒有骨折,又沒有脫位的只血管損傷,均可造成股骨頭局部缺血,進一步發展為壞死。 (二)非創傷性。 1、長期或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占43%。 2、酒精中毒。 3、減壓病。潛水、飛行員在高壓情況下,血液和組織中溶解的氮增加,環境壓力降低時,已溶解的超量氮需逐漸經由肺部排除,若壓力降低過快,氮氣來不及排除,即在體內游離出來,形成氣泡,產生氣體栓塞,氣體栓塞在血管,血流受阻,股骨頭局部血供變差,缺血壞死。 4、其他: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肥胖癥、痛風、放射治療、燒傷后,也可造成股骨頭壞死。 四、中醫辨證 1、外傷所致。由外力作用于髖關節局部,輕者皮肉受損,嚴重者出現骨斷筋傷,是經絡、筋脈受損氣滯血瘀,氣血不能蓄養筋骨而出現髀樞痹,骨萎。 2、六淫侵襲。六淫中以風寒、濕邪最易侵襲人體,風寒邪侵襲人體經絡、氣血不通,出現氣滯血瘀筋骨失于溫煦、筋脈攣縮、屈伸不利,久之出現股骨頭壞死。 3、邪毒外襲。外來的邪毒侵襲人體,如應用大量激素,輻射病減壓病等,經絡受阻,氣血運行紊亂,不能正常濡養筋骨,出現骨萎,骨痹。 4、先天不足。先天之本在于腎,腎主骨生髓先天不足,肝腎虧損,股骨頭骨骺發育不良或髖臼發育不良,髓關節先天脫位,均可導致股骨頭壞死。 5、七情所傷。七情為喜努憂、思、悲、恐、驚,七情太過情志郁結,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機失降,出入失調久之肝腎虧損,不利筋骨,使筋弛骨軟。 中醫認為與股骨頭壞死病變關系最為密切的為肝、脾、腎三臟。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健則髓充,髓滿則骨堅。反之,則髓枯骨萎,失去應用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與腎同源,兩藏榮衰與共,若肝臟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調節血量,“心主血,肝藏之,人動則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若血液藏運不周,營養不濟,亦是造成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重要因素。脾胃為后天這本,萬物生化之源,使脾健胃和,則五谷腐熟,化氣化血,以行營衛,若脾胃失健運,生化氣血無源,則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 五、診斷標準 病史 1、髖關節有明顯外傷史 2、有激素類藥物使用史 3、有長期酗酒史 4、有遺傳、代謝等病史 六、癥狀 股骨頭壞死的主要癥狀表現在以下五點: 1、疼痛。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行走活動后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鈍痛或酸痛不適等,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后側和系內側放射,并有該區麻木感。 2、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患髖關節屈伸不利、下蹲困難、不能久站、行走鴨子步。早期癥狀為外展、外旋活動受限明顯。 3、跛行。為進行性短縮性跛行,由于髖痛擊股骨頭塌陷,或晚期出現髖關節半脫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現間歇性跛行,兒童患者則更為明顯。 4、體征。局部深壓痛,內收肌支點壓痛,4字試驗陽性。外展、外旋或內旋活動受限,患肢可縮短,肌肉萎縮,甚至有半脫位體征。有時軸沖痛陽性。 5、X線表現。骨紋理細小或中斷,股骨頭囊腫、硬化、扁平或塌陷。 股骨頭壞死早期和晚期疼痛的表現: 股骨頭壞死最先出現的自覺癥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髖關節周圍、大腿內側、前側或膝部。早期疼痛開始為隱痛、鈍痛、間歇痛,活動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緩解或減輕。但也有呈持續性疼痛的,不管是勞累還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漸加重。此時在X線上雖然沒有明顯的形態異常改變,但是髖關節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側髖關節外展、旋轉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到了晚期,股骨頭塌陷、碎裂、變行,有的可能造成髖關節半脫位,此時的疼痛與髖關節活動、負重有之間關系。活動時關節內因骨性摩擦而疼痛,靜止時頭臼之間不發生摩擦,疼也就不明顯了。所以說,行走、活動疼痛加重,動則即痛,靜則痛止或減輕。 總之,早期是以疼痛為主,伴有功能受;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伴有疼痛。 七、疾病類型 1、股骨頭全部壞死,較少見,是指股骨頭從關節邊緣起全部壞死。頭下行股骨頸骨折常常可以引起全頭壞死。 2、股骨頭錐(楔)形壞死,最多見。正常股骨頭分為中心持重區和內、外無壓區。頭中心錐形壞死即為持重區骨壞死。 3、股骨頭頂半月狀壞死,發生率很高,骨壞死發生于股骨頭的前上方,死骨呈半月狀,髖關節蛙式外展位X線照片顯示最為清楚。 4、股骨頭灶性骨壞死,是最輕的。這一類型一般不發生股骨頭塌陷。 5、股骨頭核心性壞死。 6、非血管性骨壞死。 八、骨質疏松與股骨頭壞死的區別 骨質疏松癥是骨量的減少,骨骼中有機質(蛋白等)與無機質(鈣、磷等)等比例減少,使骨的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其發生與激素代謝、飲食、運動、免疫、遺傳等因素有關。 其臨床表現為: 1、髖關節局部疼痛,少數連及大腿或腰部,行走過多時疼痛加重,腹股溝處壓痛,髓關節功能障礙等。腰背疼痛,疼痛特點為脊柱兩側疼痛。 2、身高縮短,出現“駝背”畸形。 3、容易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股骨頸骨折、骨遠端骨折等。 股骨頭壞死是骨傷科中多發而難治的一種疾病,由于供應股骨頭的血液循環被破壞,使股骨頭失去血液營養而壞死。其發生與股部外傷(多見股骨頸骨折)、長期服用激素、長期過量飲酒有關。 九、疾病分期 第一期 此期為出現癥狀的最早臨床階段,最常見癥狀為髖部疼痛,約半數成急性發病,成進行性,晚間較重。關節活動多有輕度受限,尤以內旋,外展為明顯。亦有部分病人早期癥狀不明現。 X線片所見關節間隙正常,股骨頭外形正常,骨小梁正常或相對模糊,或呈斑點狀骨質疏松。早期X線無改變,需用血流動力學和活檢來確診。磁共振檢查可早期確診。 第二期 此期可持續數月或更長時間,臨床癥狀持續或加重,X線片示股骨頭外形與關節間隙仍無任何變化,骨質變化可為多種形式,可見迷漫性骨質疏松或骨質硬化現象,可見股骨頭內囊泡改變,有時可見上述現象合并出現。若見到關節面下的線性透亮區,稱為新月征,是軟骨下骨小梁壞死吸收的表現,表示病變由一期進入二期的過度階段。 第三期 臨床上疼痛持續并進一步加重,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患肢功能下降,明顯跛行,多數需用拐杖,X線片見關節間隙仍正常,但由于軟骨下的死骨在應力作用下碎裂,骨折。股骨頭關節面可見負重區塌陷變平或髖臼緣下臺階明顯。 第四期 此期是病變的后期,關節活動度逐漸消失,X線片示關節活動度變窄,關節面塌陷,骨贅增生,股骨頭扁平畸型,為適應其形態,髖臼頂也隨之發生變形,由球狀體關節變為圓柱體關節。此期常合并骨性關節炎的發生,X線片上常難將骨性關節炎和缺血性壞死加以鑒別。 十、其他因素對股骨頭的影響 1、外傷。如外力撞擊引起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髖關節扭挫傷等。 2、大量飲酒。長期大量的飲酒而造成酒精在體內的蓄積,導致血脂升高從而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減緩,使血液凝固性改變,堵塞血管,導致局部供血不足,股骨頭營養中斷,造成股骨頭壞死。 3、大量或長期地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等。 4、慢性累積性勞損。 5、骨代謝紊亂。 6、髖關節手術后并發壞死。 7、骨質疏松。 8、骨結構改變導致血管受擠壓致血流障礙。 十一、發病前的早期表現 重視發病前的早期表現對提前發現,早期預防至關重要。主要有以下幾點要引起注意: 1、髖病膝痛,又稱異位性疼痛,是早期股骨頭缺血癥狀的主要表現,因其“遠”離髖關節常被忽視,易被誤診關節炎或關節損傷,實則是股骨頭壞死的相關的放射癥狀。這種疼痛可因勞累、外傷、大量飲酒、過度活動、上下樓梯的等誘因而明顯。 2、3—10歲的兒童,發病前有輕微外傷或上感史。突然發病,患兒指膝關節及大腿內側痛,幾天后轉為髖痛,后引起跛行,體溫不高和低熱,髖關節有壓痛,患髖維持于微屈、內收位、髖關節內旋、外展活動明顯受限,患側髖關節照片對比,骨骺及軟骨面不光滑。 3、皮膚疾病(如牛皮癬、過敏性皮炎等)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的患者,可使成骨細胞的骨膠質合成較慢,阻礙前成骨細胞向成骨細胞轉變,影響鈣從腸道的吸收,發生骨質疏松,外傷后可發生骨骼的細微骨折,對抗力減低,引起骨質壓縮或塌陷。因壓縮髓細胞和毛細血管,血運受阻可導致骨壞死,若發生在股骨頭則為股骨頭壞死。當你發現走路時跛行,休息后減輕,下蹲時有髖部不適或酸困感覺時,多數提示應警惕本病。 4、長期過量飲酒后出現的高血脂癥,目前日益增多。據統計,男士每日飲酒量超過250克(半市斤)以上,會出現血中游離脂酸升高,能夠發生骨內血管栓塞,最后導致骨壞死。早期感覺髖膝痛,以夜間或勞累后尤甚,有時感覺大腿內側或膝關節痛,多診為風濕病。這種異常感覺,就是早期“髖關節冠心病”,延誤治療會造成難以補救的殘疾后遺癥。 十二、早期發現杜絕誤診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簡稱股骨頭壞死)由于本身起病緩慢,病因易被忽略(如激素等),早期定位癥狀體征不典型,尤其是醫生的警惕性不高等原因,有許多門診病人多次就診甚至歷時2-3個月直到定位癥狀體征出現、股骨頭已塌陷變性才得以確診,此時已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有的甚至給患者造成終生殘疾。 股骨頭壞死的三大主要癥狀是髖關節(單側或雙側疼痛、跛行、功能性障礙)。由于早期唯一癥狀就是疼痛,常常誤診為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膨(脫)出癥、梨狀肌綜合癥、膝關節炎、風濕病等。股骨頭發生缺血壞死時,因無菌性炎癥而導致其骨髓內壓增高和關節腔內壓增高,周圍組織和神經唄牽拉擠壓而出現各種各樣的疼痛。 早期即急性期以向后沿坐骨神經的放射痛,向前可出現沿股神經、內收肌的放射痛(病人常誤為膝關節痛),中晚期以髖關節局部的隱痛、鈍痛、脹痛、針刺樣痛為主。臨床上對腰腿痛病人,特別是臀后放射痛和膝關節痛病人,往往忽略髖關節疾患和常規的骨盆正位片不易發現的x線微細改變,這是股骨頭壞死誤診、漏診常見的兩種情況。 十三、股骨頭壞死是否發生塌陷跟預后有什么關系?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一、二期是沒有塌陷的,經服藥或手術后,治愈后它的頭是圓的,其恢復的結果與健側基本一樣,可以取得最滿意的療效。如果塌陷就是三期,常規治療很難讓股骨頭壞死恢復到正常一樣。許多年后必然帶來關節骨性關節炎,產生一定的后遺癥;如久行,寒冷等原因會帶來疼痛酸軟不適的癥狀。敬告患者,為了你永久的健康,不要怕扶拐不好看,什么時候除去拐杖,必須聽從醫生的囑咐,醫生根據X線片的情況,當股骨頭恢復足夠的機械強度時(彈性模量增高),才能逐步去拐,或用手杖。 十四、激素引起的股骨頭壞死 (一)目前,臨床研究發現股骨頭壞死病因第一位就是激素,超過總發病率的57%。股骨頭壞死的發生與攝入激素的途徑和劑量有關,也與每個人個體差異和敏感性有關。長期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總劑量過大,或短期過大劑量使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能引起股骨頭壞死,有報道患者攝入總劑量超過相當強的松總劑量200mg以上時,其股骨頭壞死發生率明顯增高; 攝入途徑與壞死的關系:關節腔注射>靜注>口服,但也有個體差異。而大量飲酒者,以及糖尿病、類風濕病患者,再大量應用激素,其股骨頭壞死發病率會更高。 有研究證明:短期大劑量應用激素導致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小于等于5%,應用激素量超過20mg/d即可能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故臨床中應防止濫用激素。 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中,大多是因眼科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腎病、皮膚病、腦部疾患或發熱不退而應用了大量激素,短則1周,長至數月或數年,后會出現膝部或髖部隱痛,并進行性加重漸跛行,伴有髖關節功能不同程度的受限,經X線片、CT或核磁檢查,即可明確診斷。因該病早期癥狀不典型易造成誤診,常見的誤診原因:早期膝關節疼痛誤診為關節炎;髖及下肢痛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期發病誤診為髖關節結核等,應引起注意。故對于有上述癥狀體征者,應盡快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時治療。 此外,以下疾病使用激素易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1、膠原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硬皮病、風濕性關節炎。 2、皮膚疾患:天皰瘡、濕疹、蕁麻疹、手足癬、剝脫性皮炎、多形性紅斑癥。 3、血液病:白血病、紫癜癥。 4、呼吸系統疾患:哮喘病、支氣管肺炎、慢性氣管炎、結核性胸膜炎。 5、腎病、腎炎、腎移植術后、骨髓移植術后、急慢性肝炎等。 (二)激素致股骨頭壞死的機理,脂肪栓塞學說:應用激素后,使人體內脂肪代謝紊亂,形成高脂血癥,同時,是股骨頭內脂肪細胞膨脹,致血管栓塞或受擠壓,造成股骨頭內骨細胞缺血而壞死。 十五、股骨頭壞死的預防 1、一定要加強髖部的自我保護意識。 2、走路時要注意腳下,小心摔跤,特別在冬季冰雪地行走時要注意防滑摔倒。 3、在體育運動之前,要充分做好髖部的準備活動、感覺身體發熱、四肢靈活為度。 4、在扛、背重物時,要避免髖部扭傷,盡量不要干過重的活。 5、髖部受傷后應及時治療、切不可在病傷未愈情況下過多行走,以免反復損傷髖關節。 6、在治療某些疾病上,特別是一些疼痛性疾病時盡量不用活少用激素類藥物。 7、盡量不要養成長期大量飲酒的毛病。 8、對股骨頸骨折采用堅強內固定,同時應用帶血管蒂骨瓣頭植骨,促進股骨頸愈合,增加頭部血運,防止骨壞死,術后應定期隨訪,適當口服促進血運的中藥和鈣劑,預防股骨頭缺血性的發生。 9、因為相關疾病必須應用激素時,要掌握短期適量的原則,并配合擴血管藥、維生素D、鈣劑等,切勿不聽醫囑自作主張,濫用激素類藥物。 10、應改掉長期酗酒的不良習慣和戒酒,脫離治病因素的接觸環境,清除酒精的化學毒性,防止組織吸收。 11、對職業因素如深水潛水員、高空飛行員、高壓工作環境中的人員應注意勞動,保護及改善工作條件,確已患病者應改變工種并及時就醫。 12、飲食上應做到:不吃辣椒、不過量飲酒,注意增加鈣的攝入量,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多曬太陽,防止負重,經常活動等對股骨頭壞死均有預防作用。 十六、功能鍛煉 患者在被診斷為股骨頭壞死后,醫生都會讓其患肢限制負重,臥床休息,進行手術或非手術療法。在非手術療法中,股骨頭壞死修復就需1年到2年的時間,修復快者只需半年。然而長期不負重臥床休息,最不易實行,也不提倡的。功能鍛煉可防止廢用性的肌肉萎縮,是促使早日恢復功能的一種有效手段。功能鍛煉應以自動為主,被動為輔,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并根據股骨頭壞死的期、形、髖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功能受限程度以及體質,選擇適宜的坐、立、臥位鍛煉方法。 1、坐位分合法:坐在椅子上,雙手扶膝,雙腳與肩等寬,左腿向左,右腿向右同時充分外展,內收。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 2、立位抬腿法:手扶固定物,身體保持豎直,抬患腿,使身體與大腿成直角,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動作反復。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 3、臥位抬腿法:仰臥,抬患腿,使大小腿成一直線,并與身體成一直角,動作反復。每日100次,分3-4次進行。 4、內旋外展法:手扶固定物,雙腿分別做充分的內旋、外展、劃拳運動。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 5、堅持扶拐步行的訓練或騎自行車鍛煉。 股骨頭壞死早中晚三期鍛煉原則要遵循動靜脈結合的鍛煉原則。動靜結合原則就要局部限制運動,全身其他部位要求運動,就是限制股骨頭局部的活動,使股骨頭不受身體的壓力,讓全身其他關節肌肉運動,來預防各個關節粘連形成的骨性關節炎和肌肉萎縮。早中晚三期股骨頭壞死在修復期必須及時去掉拐杖行走,如果不去掉雙拐行走股骨頭壞死恢復速度反而減慢,大大拉長了治療的全過程,浪費患者的寶貴時間和金錢,剛剛開始鍛煉每次行走距離不要過長,以自己感覺到微有疲勞為宜,每一天可以多走幾次,再鍛煉過程中自己感覺到微有疲勞正合適如果這是強行繼續行走鍛煉就會出現髖關節疼痛癥狀,所以股骨頭壞死患者正確掌握鍛煉方法,掌握最佳鍛煉時機是十分重要的。 十七、注意事項 1、充分重視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屬骨傷科中的慢性疑難病癥。治療是需要有壞死骨吸收排泄和新骨再生的時間過程。患者千萬不要抱著急切心情,盲目追求快速效應,很多臨床治療的快速效應是靠大劑量的止痛藥來完成的。然而骨壞死的治療最忌固醇類止痛藥物,因為它造成鈣化栓塞,掩蓋病情發展,給患者造成假象,在快速止疼的背后是骨質結構的嚴重惡化,有快速效應一個階段后,再拍片顯示骨質內部形成大面積囊變壞死。許多患者抱著快治快好的心態,到處尋找收到快速效應的醫藥,其結果是治了好幾年,花了好幾萬,治到了拄著雙拐也不能走的程度,喪失了最佳治療條件,釀成終生悲哀! 2、戒掉煙飲酒慎重服用激素類藥物 眾所周知,吸煙、飲酒、濫用激素類藥物等,易導致股骨頭壞死的發生,尤其是飲酒和濫用激素類藥物占到了目前非創傷類股骨頭壞死甚至是全部股骨頭壞死發病原因的50%以上。最新醫學研究證實:長期飲酒和服用激素類藥物在增加肝臟負擔的同時,還會促使肝臟分泌更多的甘油三脂和總膽固醇,導致體內脂代謝失調,大量骨髓基質分化為脂肪細胞,在激素類藥物和酒精的刺激下使脂肪細胞體積變大,血液粘稠度增加,致使血流變降低、造血細胞減少、血液中充斥大量脂肪細胞。同時又因為大量骨髓基質分流導致骨髓基質減少形成骨質疏松。股骨頭組織遍布毛細血管,末端沒有大血管分布,使得股骨頭毛細血管堆積大量脂肪細胞,形成毛細血管肥大導致內壓升高,進一步導致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受到擠壓形成靜脈淤滯,造成股骨頭微循環障礙,髓內腫脹,致使血液運輸障礙,供血不足,最終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十八、易患人群 通過多年研究,骨病專家在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中研究總結出那些引發股骨頭壞死癥狀因素: 1、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者 患有慢性病沒有得到控制,需要長期大量服用糖皮質激素來控制病情。 2、長期大量飲酒者 酒精中毒造成的骨質疏松也是引發股骨頭壞死的原因之一。有長期大量飲酒習慣的朋友,如發現兩髖關節或臀后部、腹股溝區等處疼痛,年齡又在30—50歲(喝酒引發的股骨頭壞死多發年齡段)一定要小心,盡快去醫院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以看出骨質出現的一些細微變化。股骨頭壞死在臨床上已經很多見,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致殘率很高的多發疾病。近些年來酗酒引起的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在一些醫院已占全部股骨頭壞死住院病人的1/3,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 3、有過髖部外傷史者 生活、工作、運動中不慎而造成的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或無骨折脫位的髖部外傷均可造成供應股骨頭的血管受到損傷,為以后的股骨頭壞死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其中以股骨頸骨折并發股骨頭壞死者最為多見,約占到該類骨折的30%。 4、患有風濕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等)者 風濕性疾病則指一大類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點為累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使得骨質松軟,從而觸發骨變,導致股骨頭壞死。 5、其他 潛水、飛行人員、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需接受放療者、燒傷后、血紅蛋白病等,也是容易發生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 十九、飲食保健 1、主食需搭配適宜 股骨頭壞死主食應以米、面、雜糧為主,但要注意做到品種多樣,粗細搭配適宜。 2、不宜吃辛辣食物 股骨頭壞死患者不宜吃辛辣食物,戒酒、戒煙,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3、減少甘厚味食物 股骨頭壞死如果甘厚味吃的過多,活動量又少,使體內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反而不利于股骨頭的修復。 4、多食含鈣的食物 多吃一些含鈣高的食物,注意鈣質的補充;股骨頭壞死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的礦物質含量,即鈣質含量的變化。故每日給予充足的鈣質,可以彌補骨骼中礦物質成分的丟失。 二十、各期CT掃描特征 同X平片一樣,股骨頭壞死病變的不同時期在CT上的表現也是不同的。 早期:骨小梁缺少,或有部分骨小梁增粗、增多、融合;股骨頭骨性關節面出現部分吸收、中斷或增厚;髖臼緣有輕微的骨質增生。 中期:CT可顯示出三層結構:中心為死骨,且被一透亮的骨吸收帶所環繞,最外圍則新生骨硬化帶;同時從CT上還可見,股骨頭骨性關節面的破壞、中斷和增生硬化;關節間隙寬窄不等;髖臼底及其外圍有骨質增生,皮質增厚現象。 晚期:股骨頭出現塌陷變形,中心有較大低密度區;關節軟骨下出現殼狀骨折片;髖臼盂唇化突出,整個關節變形。 二十一、治療 1、保健治療 (1)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過激過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調節范圍時,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亦即《靈樞·本臟》所說的:“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因而要求患者能通過養生保健手段,達到自我心理調節,以提高人的精神正氣,對機體營造一個能產生抗病治病能力的條件。 (2)房事有節:對于成年人,已婚的患病者,要節制性欲和性生活,傳統醫學認為,性生活要消耗腎精。對治療本病極為不利。因此在未治愈前,必須加以節制。如果消耗過度或不加以節制,必致腎虛,腎虛不能充養其骨。以致使骨質疏松軟脆弱,抗病能力下降。這點對于股骨頭壞死的恢復至關重要。 2、中醫治療 中醫外治法源遠流長,千百年來,與針灸、湯醴相媲美,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有云“凡病多從外入,故醫有外治法。”祖國醫學最早的治病方法就是外治療法。如砭石放血、草莖敷裹創傷、干草烤食御寒等,就是針法、敷貼、熱熨法的原始起源。 關于中醫外治的起源則是《內經》,其中記載了,外治法有砭、針刺、針灸、火芮、按摩、熨、漬、浴、蒸、涂嚏等,《傷寒論》還創用了塞鼻、灌耳、舌下含藥、潤導、粉身等法,也是我們經常能夠遇到的中醫外治法,療效顯著,使用方便。在股骨頭壞死治療中,外治法也是中醫的常用手段,即采用具有破淤清腐,通脈養骨,生髓長骨的膏藥于體外貼敷,通過靶向給藥治療股骨頭壞死。 再者通過中醫的辨證論治對不同病期,不同病癥而側重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去腐生新、培補肝腎、強筋壯骨等,從而改善機體的內環境,為新骨的生成提供了物質基礎,促進血管的再生和側支循環的建立,促進新骨的生成。 另外理療和功能鍛煉在治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股骨頭壞死治療中配合針對性的針灸、按摩、理療、中藥熏蒸等輔助治療,均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 這樣,通過中醫學的一套局部與整體相結合,動靜結合的治療理論,綜合的治療股骨頭壞死方法在臨床中取得了卓越成績,在治療股骨頭壞死中大有發展前景。 3、其它治療方法 目前國內國際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對于中早期沒有塌陷的股骨頭壞死的效果尚可。但是對于晚期已經塌陷的股骨頭壞死都不能徹底治愈。現在常用的方法包括: (1)三氧靶點介入治療 (2)動脈灌注療法 (3)物理療法 (4)鉆孔減壓 (5)全髖關節置換 (6)介入療法 (7)帶血管移植 (8)帶血管蒂骨瓣移植 (9)小針刀 4、靳氏截針治療 經過大量的臨床驗證證明靳氏截針對于股骨頭壞死有確切療法。尤其是在緩解疼痛方面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擬的。對于壞死股骨頭的恢復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達到的。只要按照截針理論操作,患者的疼痛當時就可以緩解,按療程hi了多數壞死的股骨頭都可以恢復正常,配合中藥口服可以大大提高療效,縮短療程(附方于后)。 (1)靳氏循經取穴法 這種方法最常用,遠期效果比較好。缺點是患者需要天天就診比較麻煩,閉經股骨頭壞死是一種慢性病,不是一朝一夕能治愈的,少則三個月,多則要一年以上。連續針灸這么長時間病人一般不能堅持,尤其遠路患者不能接受。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們使用截針循經取穴原理做穴位埋線,收到了同樣的效果,埋線治療不但能達到和截針一樣的效果也免去了患者天天復診的麻煩,15天一次,一般病人都能接受。如果使用液體蛋白線代替傳統針灸效果更好更方便,這種高能生物體無毒無副作用,可以在人體存留3個月后吸收排除體外。用注射的方法使用方便。 不論是針灸還是穴位埋線部位都是一樣的,只要掌握截針理論都可以作。 根據經驗股骨頭壞死最長受累的經絡有3條,他們分別是:足太陰脾經經絡開關太公穴、陰陵泉、血海穴;足厥陰肝經經絡開關太行穴;足陽明胃經經絡開關內谷穴、足三里、豐隆穴;足少陽膽經經絡開關地足、陽陵泉(較少受累);足太陽膀胱經經絡開關雙骨穴(較少受累)。 每條經絡每次選一個穴位,可以交替使用,不論是針灸或者埋線針尖方向都要向心,針身傾斜45度,深度1寸。如果取穴精確患者疼痛會當時減輕。 (2)截針平衡取穴法 這種方法適合疼痛比較劇烈的患者,對于快速緩解患者的疼痛效果特好。治療前先檢查患肢的痛點,然后在健側相同的部位用長針灸針點刺到骨面,當時見效。也可以在健側圍著股骨頭點刺。點刺前面的時候要避開腹股溝動靜脈和神經。但是對于雙側股骨頭壞死這個方法不適合。 附中醫民間效方(生骨丸):九制熟地(加黃酒九蒸九曬)、九制附(黃酒制三遍、醋制三遍、童便制三遍)乳香、沒藥、當歸、透骨草、山胡頭、九頭茜草、雞血藤、狗后肢股骨頭,以上藥物各1000克用不銹鋼鍋共煎3遍,3遍藥液混合后文火低溫煎至稀粥樣備用。西紅花100克、穿山甲500克、龍血竭300克、三七500克、高麗參500克、白龍須100克、共粉末(用石器,不可沾鐵器)。把做好的粉末加入熬好的藥液中拌勻曬干再次粉成細末(用農村的石墨,忌用鐵器)。最后加入麝香10克做成蜜丸。以上藥物做成后分半年服用,每天兩次飯后半小時開水送服,服藥期間忌腥冷油膩、茶葉、綠豆。服藥期間盡量減少性生活。 經過臨床驗證本方配合靳氏截針可以使多數沒有完全塌陷的股骨頭恢復正常,美中不足的是配藥比較麻煩,不適合少量配制。且有些藥物不易購買。比如山胡頭、九頭茜草我都是親自去沂蒙山區采收。此藥對于大規模生產比較適合,效果肯定,值得推廣。 ![]() 二十二、病案舉例 例1 張** 男 40歲 已婚 天津市河東區萬新村七區,教師。2010-12-02初診。 主訴:兩側股骨頭部位劇痛兩年,加重一年,拄拐瘸行一年,行動嚴重受限。平時靠止痛藥鎮痛。 病史:4年前患有牛皮癬,長期大量激素治療,兩年前發現右側股骨頭部位疼痛,右腿僵硬,多家醫院按腰痛、坐骨神經痛治療,效果不佳。后到市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股骨頭壞死,右側股骨頭部分塌陷,已成殘疾,建議手術。 診:瘸行拄拐,行動特別困難,近三個月來右側大轉子上緣及腹股溝疼痛劇烈,晝夜不寧,痛不欲生,伴頭暈,汗出,心悸失眠,大便干結,精神尚可,情緒低落,舌質淡苔薄,右脈虛細略弦,左脈虛弦,寸關大尺小沉取而弱。 診斷:痹證 股骨頭壞死三期 靳氏截針治療:疼痛以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循行部位為主。取太行穴、地足穴、內谷穴穴位埋線,針尖向心45度,深1寸。因患者疼痛較劇烈,配合截針平衡取穴法健側股骨頭周圍點刺。治療后患者當時就感覺疼痛明顯減輕。配合生骨丸口服,一天兩次飯后服。治療期間忌腥冷、茶葉、綠豆、減少性生活。活動時候拄拐減少患肢負重,停服其它任何藥物。半月復診。 2010年-12-16日復診,患者自述治療后疼痛明顯減輕。本次治療補先后天活血為主。涌泉、血海、足三里,陽陵泉埋線,針尖向心傾斜45度。其他同前。 上述穴位交替埋線配合生骨丸口服4個月攝片復查,患處塌陷的股骨頭已經恢復正常,患肢已無明顯疼痛,囑去掉拐杖做少量功能鍛煉。鞏固治療半年患者完全康復。 股骨頭壞死患者鞏固治療非常重要,尤其是已經塌陷的病人,股骨頭恢復正常后一般要鞏固治療半年預防復發。 例2 趙霖男 46歲 已婚 濟南市商河縣前埔鎮農民,長期在濟南大學附近做夜市燒烤。兩年前感覺左髖關節疼痛,病后間斷到附近診所按坐骨神經痛治療,后來逐漸加重,2010年1月因疼痛劇烈伴活動受限到省立醫院就醫。確診左股骨頭壞死(三期),股骨頭輕度塌陷。 病史: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髖部酸脹、疼痛,行走時癥狀明顯加重,嚴重時股骨內側至膝關節處疼痛。初期按照坐骨神經痛治療加重,2010年1月于省立醫院行骨盆CR片檢查,診斷為無菌性股骨頭壞死(三期)。在北京某醫院口服中藥后治療半年,無任何效果。疼痛及活動受限愈加嚴重,2011年1月經老病人接受來找我治療。 診斷:股骨頭壞死(三期) 治療前情況:左髖部酸脹疼痛,行走時癥狀明顯加重,嚴重時左股骨內側至膝關節處疼痛,髖關節活動受限,行走跛行。雙側腹股溝中點下外、大轉子、雙側臀肌壓痛,雙側“4”試驗(+),CR示左側股骨頭輕度塌陷。 治療:患者;離我住處很近,故要求天天來我這里針灸。第一療程(一療程15天)治療點以疼痛經絡取穴法為主,交替使用平衡取穴法。左下肢六條經絡穴位開關交替使用。同時配合生骨丸口服。治療期間拄拐,忌服腥冷、茶葉、綠豆,減少性生活。經治療患者當天疼痛減輕,連續治療5個月疼痛基本消失。攝片復查塌陷股骨頭已經修復。患者非常高興,繼續鞏固治療半年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