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 碧桃 拉丁學名 Amygdalus persica var. persica f. duplex 別 稱 千葉桃花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薔薇目 亞 目 薔薇亞目 科 薔薇科 亞 科 李亞科 屬 李屬 種 桃 分布區域 原產中國,分布在西北、華北、華東、西南等地 目錄1形態特征編輯喬木,高3-8米;樹冠寬廣而平展;樹皮暗紅褐色,老時粗糙呈鱗片狀;小枝細長,無毛,有光澤,綠色,向陽處轉變成紅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圓錐形,頂端鈍,外被短柔毛,常2-3個簇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葉片長圓披針形、橢圓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在脈腋間具少數短柔毛或無毛,葉邊具細鋸齒或粗鋸齒,齒端具腺體或無腺體;葉柄粗壯,長1-2厘米,常具1至數枚腺體,有時無腺體。花單生,先于葉開放,直徑2.5-3.5厘米;花梗極短或幾無梗;萼筒鐘形,被短柔毛,稀幾無毛,綠色而具紅色斑點;萼片卵形至長圓形,頂端圓鈍,外被短柔毛;花瓣長圓狀橢圓形至寬倒卵形,粉紅色,罕為白色;雄蕊約20-30,花藥緋紅色;花柱幾與雄蕊等長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果實形狀和大小均有變異,卵形、寬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5-7(12)厘米,長幾與寬相等,色澤變化由淡綠白色至橙黃色,常在向陽面具紅暈,外面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腹縫明顯,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淺綠白色、黃色、橙黃色或紅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離核或粘核,橢圓形或近圓形,兩側扁平,頂端漸尖,表面具縱、橫溝紋和孔穴;種仁味苦,稀味甜。[1] 植物形態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 2生長習性編輯3物種分布編輯4主要價值編輯園林價值碧桃花大色艷,開花時美麗漂亮,觀賞期15天之久。在園林綠化中被廣泛用于湖濱、溪流、道路兩側和公園等等,在小型綠化工程如:庭院綠化點綴、私家花園等,也用于盆栽觀賞,還常用于切花和制作盆景。常見的還有垂枝碧桃。碧桃的園林綠化用途廣泛,綠化效果突出,栽植當年既有特別好的效果體現。可列植、片植、孤植,當年既有特別好的綠化效果體現。碧桃是園林綠化中常用的彩色苗木之一,和紫葉李,紫葉矮櫻等苗木通常一起使用。 藥用價值5栽培技術編輯繁殖方法接穗選擇 嫁接方法 夏季芽接可削取芽片,或少帶木質部芽片,在砧木莖干處剝皮。剪取母樹的接穗即剪去葉片,留葉柄。在接穗芽下面1厘米處用刀尖向上削切,長1.5—2厘米,芽內側要稍帶木質部,芽位于接芽的中間砧木可選擇如鉛筆粗的實生苗,莖干距地面3—5厘米,選用樹干北側的垂直部分,第一刀稍帶木質部豎切2厘米,削下的樹皮剪掉1/2—2/3,將接芽插入砧木,形成層密接,尤其要注意在砧木削切處的下部不留空隙,緊密結合。在接芽的下面用塑料膠布向左纏2圈, 再向右纏2圈,均衡地向上綁縛,使其防芽風干,牢固結合,露出接芽。注意芽接時間,南方以6~7月中旬為佳,北方以7~8月中旬為宜。[3] 接后管理 芽接后10—15天,葉柄呈黃色脫落,即是成活的象征,葉柄變黑則說明未活。成活苗在長出新芽,愈合完全后除去塑料膠布,在芽接處以上1厘米處剪砧,萌芽后,要抹除砧發芽,同時結合施肥,一般施復合肥1—2次,促使接穗新梢木質化,具備抗寒性能。為防治蚜蟲,噴灑2000倍的樂果溶液,當葉片發生縮葉病時,可使用石硫合劑。[3] 種植方法碧桃為薔薇科李屬小喬木,在園林中應用較廣,可片植形成桃林,也可孤植點綴于草坪中,亦可與貼梗海棠等花灌木配植,形成百花齊放的景象。碧桃喜干燥向陽的環境,故栽植時要選擇地勢較高且無遮陰的地點,不宜栽植于溝邊及池塘邊,也不宜栽植于樹冠較大的喬木旁,以免影響其通風透光。碧桃喜肥沃且通透性好、呈中性或微堿性的沙質壤土,在粘重土或重鹽堿地栽植,不僅植株不能開花,而且樹勢不旺,病蟲害嚴重。[4] 管理養護對幼樹疏枝 對幼樹進行整形時,機械地追求標準樹形,疏枝過重,對樹體造成了較大的傷害。碧桃栽植時一般都進行必要的修剪:一是為了保持地上和地下部分平衡,為苗木的成活提供保證;二是通過合理修剪進 行整形。園林中應用的碧桃苗木樹形各式各樣,如果苗木有3個以上長勢均衡、角度開張、分布均勻的枝條,這種苗木稍加修剪就可以成為標準的自然開心形樹形。但有的苗木由于苗期主干或主枝的基部萌生的直立枝或背上枝,沒有及時疏除或沒有實施削弱其生長勢的修剪措施,或者其他原因,在樹冠的中央形成了“樹中樹”,這種樹木除了有幾個角度比較開張的主枝外,還有所謂的“中心主干”。對這類苗木進行整形時,為了整成自然開心形樹形,就對“樹中樹”進行整體疏除。這樣不但對樹體造成了很大傷害,也造成很大浪費。 改造措施 樹木修剪要堅持“隨樹作形,因枝修剪”的原則。對有“中心主干”或“樹中樹”的碧桃苗木,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枝條,整成疏散分層形或延遲開心形,即主枝分為2層至3層,最下面一層留3個主枝,中間的一層留2個主枝,最上面的一層留1個主枝或不留主枝。但由于這種樹形枝量比較大,為保持樹冠內的通風透光,在整形修剪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開張主枝的角度,但這種樹形隨著樹齡的增大,枝量的增多,光照條件會逐漸惡化,下層的主枝生長勢會逐漸降低,花量減少,走向衰弱。這時可以逐漸去除下 層的主枝,從而將樹形逐步改造成自然開心形。對這種樹進行改造,就要對幾大主枝在合適的位置進行回縮,即在主枝上位置較低、長勢較弱、角度比較開張的背后側枝處短截,將主枝頭直接換到背后側枝上,使主枝頭的生長點降低,生長勢減弱,從而促進了主枝基部芽梢的生長。如果沒有合適的側枝,也可以對主枝保留50厘米至80厘米進行截干,刺激主枝基部潛伏芽的萌發。[2] [5] 水肥管理 碧桃耐旱,怕水濕,一般除早春及秋末各澆一次開凍水及封凍水外其他季節不用澆水。但在夏季高溫天氣,如遇連續干旱,適當的澆水是非常必要的。雨天還應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水大爛根導致植株死亡。碧桃喜肥,但不宜過多,可用腐熟發酵的牛馬糞作基肥,每年入冬前施一些芝麻醬渣,6至7月如施用1至2次速效磷、鉀肥,可促進花芽分化。[6] 整形修剪 碧桃。系桃的變型,為薔薇科落葉小喬木,喜光,耐旱,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濕,堿性土及黏重土均不適宜。花期3月至4月,分為長花枝、中花枝和短花枝及花束狀枝,花芽分化集中在7月至8月。根系較淺。其花色豐富,妖媚動人;枝姿別致;用早、中、晚不同品種搭配,觀賞期可長達一個多月。冬季是對碧桃進行修剪的理想季節,下面根據筆者工作經驗,談談碧桃的冬季修剪問題。碧桃整形修剪及問題首先是果桃的整形方式和修剪方法,是以培養結果枝組為目的,不能滿足園林觀賞的要求;其次是粗放式管理,對碧桃不修剪或多年生長后進行重剪,形成難看的樹形,破壞園林環境的和諧性。[6-7] 環境與樹體觀察 碧桃的冬季修剪,首先要明確修剪的目的在于觀賞。其次要看其周圍的環境,如培植在地形起伏較大的地方,要體現其觀賞面,不能背對觀賞者。第三修剪要考慮其生物學特性,樹體的年齡、品種特性、花芽著生的位置。第四要注意觀察修剪反應,樹體的年生長量。 樹體修剪首先去除“無用枝”(背上直立枝、病蟲枝、枯死枝)。 然后根據樹體的類型(如三大主枝或4至5主枝),找到各主枝的枝頭(主枝的最先端),進行短截。根據各主枝的生長勢進行平衡,弱的主枝可在主枝上選生長旺盛的斜向上的分枝代替原枝頭,如果主枝延伸過長時,要及時回縮,選合適的分枝代替原枝頭,并對新主枝頭進行適當短截,主枝頭一定要高出其他枝,而且留的要長。用同樣方法修剪側枝,做相應的短截和回縮修剪。側枝長、粗均不宜超過所屬主枝,要維持枝的主從關系。 枝組的修剪,如果在修剪時只注意骨干枝的安排,不注意開花枝組的培養,很快就會出現開花部位上移,內膛枝枯死,開花平面化。開花枝組按其分枝級次可分為大、中、小型。大枝組一般在4級分枝以上,配備在樹冠的中下部及主枝的背側和斜側。大枝組多選用生長旺盛的枝條,留5至12節短截,促使分枝,第二年2至3個分枝回縮,其余枝條疏去,3至4年即可培養成大枝組;中枝組有3至4級分枝;小枝組有2級分枝;中小枝組常配備在樹冠的內膛及樹冠的中上部。其形成過程是,一般將枝留3至5節短截,抽生的分枝留3至4個,以三分枝效果最佳,3個分枝短截成一長、一中、一短。中枝組是有幾個小枝組組成,所以要按小枝組剪留一年生枝,這樣每個中枝組或小枝組都可形成一個小樁景。枝組的排列要從屬分明,高低參差,排列緊湊,不擠不疏,使樹冠成波浪起伏狀。[5] 盆景制作將嫁接成活的桃苗,于翌年驚蟄前后,從接芽以上1.5厘米~2.0厘米處剪去,促使接芽生長,此間可同時進行上盆和造型修剪。碧桃用土可選用疏松透氣、排水、保肥的沙質土。配盆應選用顏色與花色形成對比的紫砂陶盆或釉陶盆造型修剪,應根據樹勢及生長情況和自己的審美觀,采取疏剪、扭枝、拉枝、做彎、短截、平斷、造痕、疏花等手段逐步進行。 6植物文化編輯蘇東坡 鄱陽湖上都昌縣, 燈火樓臺一萬家, 水隔南山人不渡, 東風吹老碧桃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