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制網11月5日報道,11月3日,以肖傳家、李仁喜、田紅強、吳俊為代表的“偵辦劉漢劉維特大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集團案專案組”被授予第五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榮譽稱號。該活動是由公安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 專案組獲獎之后,湖北官方首次對外詳細公布了偵辦劉漢劉維特大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的經過。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不是每名警察都能親歷偵辦‘1·10’這樣的大案;我們是自豪的,因為我們的警察人生有過這樣濃重的一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未來任重道遠。除黑惡、保民安,我們在路上。 ” 2014年8月7日9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部署的全國打黑除惡第一案—劉漢、劉維特大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集團案二審公開宣判:維持一審對劉漢、劉維的死刑判決。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公安部直接指揮北京、湖北、四川多地警方,成功偵破了劉漢、劉維特大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集團案(代號“1·10”專案)。2013年4月,公安部指定此案由湖北管轄后,湖北省公安廳抽調近300名精兵強將組成“1·10”專案組,“大統籌”運轉、“大兵團”作戰、“大擔當”拼搏。副省長、公安廳廳長曾欣任組長,公安廳指揮中心、刑偵、經偵、網安等部門負責人一線作戰,全省60余名打黑、預審、法制、經偵專家和骨干參加。 涉案對象眾多、涉及罪名重大、時間跨度大、涉及地域廣,還需要經常實行異地作戰,“1·10”專案是湖北警方從未經歷過的大案、要案、難案。260余個日日夜夜,“1·10”專案組以頑強的作風和必勝的意志,打贏了這場偵辦戰:詢問600余人,獲取證言1000余份,調取相關資料1萬余份,成功抓獲7名重要在逃人員,偵破案件107起。 法制組平行把關確保形成“鐵證” “很多人當了一輩子警察,也未必能經歷這樣的案件。”專案組執行指揮肖傳家認為,1000余冊、20余萬頁的卷宗,記錄著劉漢、劉維特大涉黑犯罪集團的累累罪行,更反映出專案組民警英勇善戰、百折不撓的硬作風、硬能力。 肖傳家,湖北省刑偵專家、咸寧市公安局副局長,從警33年,長期奮戰在刑偵一線,經手的大要案件不計其數。專案組成立后,肖傳家負責統籌協調工作。偵辦工作在四川、云南、北京、廣東等多個戰場全面鋪開,數百名民警、數十個偵破小組同時展開工作。根據每名偵查員的特點,合理高效地配置警力是肖傳家最重要的任務。他說:“這就像下棋,要讓每一顆‘棋子’發揮最大潛能。” 布局、落子。所有參戰民警的名字在肖傳家的筆記本上、頭腦里反復組合。交辦任務、戰前動員,每天“連軸轉”,辦案點一處簡易會議室就是他的工作室,那里的燈光通常一亮就是一整夜。 新刑事訴訟法2013年頒布施行,對執法、辦案提出更高的要求。肖傳家及時組織法制培訓,給偵查員們“加班、補課”,要求“案不漏人、人不漏罪、罪不漏證”。 一名老民警在部分證據收集上不太規范,與專班平行、獨立工作的法制組對其進行糾正。他不服,提出申訴。肖傳家認真調查,發現確實存在問題,堅定地支持法制組意見,與老民警從依法辦案的角度耐心溝通,直至他心悅誠服。 101名嫌疑人中60余名非主要人員被另案處理 經周密部署,自2013年5月開始,百余名專案民警輾轉10余個省市,行程數十萬公里,夜以繼日開展偵查攻堅。“可以說,犯罪行為涉及哪個地方,我們就趕到哪個地方取證,絕不留死角。”統籌組組長李仁喜介紹。 李仁喜,曾任監利縣公安局副局長。2012年5月調入湖北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有組織犯罪偵查支隊,多次榮立個人一、二、三等功。 偵查統籌是整個偵查工作的“大腦”,是指揮的“神經中樞”。大規模取證工作展開后,負責案件統籌的李仁喜擬定計劃、形成方案,每日列出任務清單,發到各個小組。“他是個馬力強勁的發動機,大家都跟著他的節奏轉!”同事們這樣評價。 “1·10”專案的證據多達數萬份,李仁喜堅持一一審核,指出案件瑕疵,提出具體辦案要求。為確保案件質量,他將全案證據分類組卷,還專門制作《案卷證據總目錄》等匯編材料,極大地方便了偵查和起訴階段承辦人審核證據。 在專案組,每當遇到案情細節不清楚,或是需要從浩如煙海的案卷中尋找證據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給“百科全書”李仁喜打電話。“他的腦袋比電腦還好用!”同事丁桃明說。其實大家明白,人腦之所以勝過電腦,除了豐富的打黑工作經驗外,更管用的是老李的勤奮和嚴謹。辦案期間,李仁喜的工作筆記記了30余本。他習慣隨身攜帶一個大包,里面筆記本電腦、筆記目錄應有盡有,隨時隨地都能查找。 全案共抓獲審查101人,部分人員只涉嫌個案,李仁喜先后7次提出對60余名非主要人員另案處理的建議,準確率達100%。 預審劉漢警方畫了“三道圈” 2013年5月起,100余名涉黑組織成員分10批次先后武裝押解到咸寧。7月3日,劉漢、劉維等涉黑組織頭目被押解至咸寧,專案預審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如何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讓他們真心認罪,考驗著預審專家田紅強和吳俊的勇氣與智慧。 田紅強,湖北省赤壁市公安局副局長,從事刑偵工作24年。熟悉他的同事和朋友異口同聲地用“拼”字來形容他。田紅強的理解是:不癡不拼不專業,好警察就是聰明的傻子。 憑著這股“拼勁”,田紅強在“1·10”專案的取證、追捕和審訊中立下赫赫戰功。取證,他帶隊輾轉四川、廣東、云南等地,理清犯罪組織基本框架;追逃,他日夜蹲守;審訊,他戰略明晰,步步亮劍,徹底打掉劉漢的囂張氣焰。 “預審中,我們給劉漢畫了‘三道圈’,從外圍開始,一圈圈收緊,一步步亮劍。”田紅強介紹。第一道圈,指出他身邊人,特別是保鏢的犯罪行為。第二道圈,指出在四川綿陽小島村的暴力問題,進一步撕開防線。最后是第三道圈,直指其授意殺人等。從正式交鋒開始,劉漢一步步往后退,由狂妄、進攻,到沮喪、退守,想方設法應對。 審訊劉維,同樣驚心動魄。“劉維從不狂妄,甚至比較低調,但他黑道朋友多,證據點多。”預審專家吳俊說。 吳俊,武漢市公安局刑偵民警,從警19年,科班出身的基層破案先鋒,2013年被公安部刑偵局聘為預審專家。在“1·10”專案最為關鍵的審訊環節,他反復琢磨研究堆積如山的卷宗材料,一個接一個地審訊關聯人,體現了高超的偵破、預審專業能力和敢打能贏的頑強作風。 “劉維特別善于混淆概念,比如你說他是‘哥佬倌’(四川方言中大哥的意思),他說四川那邊誰都是‘哥佬倌’。”吳俊說,“這種情況下,我們死咬著不放,對每句證言進行嚴格審查,把他逼到墻角,切斷退路。” 經過感化和教育,劉維最終坦承:“我有罪,我認罪,我對不起受害人,對不起家人。” 專案組60余人帶病堅守一線 260余個日夜超負荷運轉,專案組民警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做出了常人難以做到的犧牲和奉獻:先后有60人帶病堅守一線,4人一再推遲婚期,3人親屬去世沒能奔喪。大家說:“只要專案工作取得勝利,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去年9月底,肖傳家突然感到頭暈。醫生要求他住院檢查治療,但直到今年一審庭審完結以后,他才去住了1個多星期的院。 身患糖尿病多年,田紅強基本上藥不離身。為抓捕2號在逃人員繆軍,他帶領7名民警,在四川德陽最熱的時節,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蹲守在一處沒有通電的毛坯房內,喝涼水、吞干糧、睡地鋪,一連10余天,直至將其抓獲歸案。 偵辦工作取得完勝之時,已經在專案組工作了1年多的李仁喜感慨,工作中有“三個對不起”:為辦案爭執和動怒,對不起戰友;一上案就沒日沒夜,幾個月都回不了家,對不起家人;長期吃泡面盒飯,連續熬夜作戰,對不起自己的身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