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宅門(在北京有的叫院門、大門)有: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墻垣式門等
廣亮大門
廣亮大門又稱廣梁大門

四合院宅門的一種,屬于屋宇式大門,是高出左右房屋的一間獨(dú)立房屋,所以也叫門樓。一般屋頂為五檁四架椽結(jié)構(gòu),兩側(cè)磚墻砌到屋頂,在等級上僅次于王府大門,高于金柱大門,為高級官員人家使用。 所以稱為廣亮門,其說有二:一說外廊進(jìn)深大,寬廣敝亮,故有廣亮門之稱;另一說法是這種大門雖然只有一開間,但其廣度、高度、進(jìn)深都比毗鄰的房屋大,故稱“廣梁”,后訛傳成“廣亮”大門。 廣亮大門的門扇設(shè)在中柱之間,所以門內(nèi)外的空間是相等的,門枕石、門簪等構(gòu)件一應(yīng)俱全,而且施以精微的石雕、木雕,山墻墀頭、廊心墻都有精美的磚雕,在檐柱之間、檐枋之下裝有雀替、三幅云等飾件,臺基較高。
廣亮大門一般位于宅院的東南角,比不上王府大門顯赫氣派,但也有較高的臺基,門口比較寬大敞亮,占據(jù)一間房的位置。其重要特點是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內(nèi)安朱漆大門;門前有半間房的空間,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稱“廣梁大門”。通常采取六柱五步架,兩邊的山柱各三根。中間的山柱支持脊檁,前邊的山柱支持前檐,后邊的山柱支持后檐。從前至后,這些山柱分別稱為前檐柱、中柱、后檐柱。門扇附著于中柱的位置,將門廡均分為二。四個門簪上掛匾,前檐柱上檐檁枋板下裝有雀替,后檐柱上裝有倒掛楣子。抱鼓石一般為圓鼓,體量碩大,用來制衡厚重的門板。廣亮大門在帝制時代,只能被官員使用。除雀替和櫞頭外不許飾彩繪。高級的宅門建筑可以露梁、露檁、露柱。門外有半間房的空間,可供四個警衛(wèi)分站兩旁把守,以示宅門的等級高貴。雀替以及附著其上的三幅云既有裝飾功用,又是代表主人官品的象征。 私宅中“廣亮大門”不多見。
金柱大門

金柱大門所說的“金柱”,就是檐柱以內(nèi)的柱子。金柱大門,就是將門框安在金柱上的大門。在規(guī)模上,金柱大門顯然比廣亮大門要小,門也窄,有的只有半開間。金柱門的細(xì)部構(gòu)造、屋頂、雕飾與廣亮門基本類似,其門洞僅約一步進(jìn)深,雖然在進(jìn)深等方面不如廣亮門大氣,但仍不失威嚴(yán)與氣派,只有擁有足夠品級的官宦人家才有資格使用,大門道的檐柱上有些裝飾,整體上顯得比廣亮大門輕巧。

末代皇后婉容故居為金柱大門
為了顯示不同主人的身份,只能用門扇、門框在門洞中前后不同的位置來表現(xiàn)。金柱大門的門扇就位于外側(cè)金柱的位置,所以大門的外過道淺而內(nèi)過道深。尤其是門扇外側(cè)的吊頂、檐檁、額枋之間的墊板上常繪有非常精致的彩畫。門前雖然也能見到一小段短梁,此梁只不過是“前出廊”的抱頭梁。其梁下有廊心墻和廊柱。實際上“金柱大門”前的空間,只是個廊子而已??晒﹥蓚€警衛(wèi)在門外分立兩旁把守。其門前可露檁、露柱、不露大梁,等級次之。在京城所保留的豪宅中“金柱大門”較多。
蠻子門
門扇安裝在外檐柱間,門扇檻握的形式仍采取廣亮大門的形式,北京人把這種門稱為“蠻子門”,它是廣亮大門和金柱大門進(jìn)一步演變出來的又一種形式。門扉安裝在外檐柱間,門扇檻框的形式仍采取廣亮大門的形式,氣勢不及前兩種,而且門框與門扇容易被雨水淋壞。不過,蠻子門過道里面的空間很大,可以存放物品,盡管氣勢不夠,倒也實用
豪商和鄉(xiāng)紳雖然頗有些家資,但社會地位與朝臣相比畢竟不可同日而語。商宅不能使用金柱大門和廣亮大門,只能使用規(guī)模更小的蠻子門。因為沒有了深宏的門廡,門的上方也沒有任何裝飾,其中尤為顯著的是不設(shè)雀替。因為在封建社會,譽(yù)替是官職的象征。這些建筑或許也促使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的形成,并敦促無數(shù)年輕人前赴后繼地投身于科考。
如意門
北京中小型四合院采用的大門當(dāng)中,如意門占著相當(dāng)大的數(shù)量。其實,早期許多貴族人家將宅子賣給一般平民,平民不敢逾制,只好將門框往前移,并用磚墻遮擋門框,造成了如意門這種形式。如意門的門口設(shè)在外檐柱間,門口兩側(cè)與山墻腿子之間砌磚墻,門口比較窄小,門相上方常裝飾雕樓精致的磚花圖案,在如意門的門指與兩側(cè)磚墻交角處,常做出如意形狀的花飾,以寓意吉祥如意,故取名“如意門”。如意門里的住戶一般是在政治上地位不高,但卻非常殷實富裕的士民階層。
墻垣式門
除上述數(shù)種屋宇式大門外,在民宅中常采用墻垣式門者也不在少數(shù)。墻垣式門最普遍、最常見的形式是小門樓形式,一般百姓經(jīng)濟(jì)能力有限,往往只能建小門樓。小門樓沒有過道,設(shè)在院落的一隅,從院墻上開個門洞,門洞墻上做個小屋頂,就成了小門樓。這是北京四合院等級最低的一種大門。
它的樣式盡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異,主要由腿子、門楣、屋面、脊飾等部分組成,一般都比較簡單樸素,也有為數(shù)不多的豪華小門樓,門指以上遍施磚雕,雖不氣派但卻十分華麗,顯示房主人的富有和虛榮。
王府大門
王府大門是屋宇式大門中的最高等級。通常有五間三啟門和三間一啟門兩等。這種大門座落在王宅院的中線上,宏偉氣派。北京后海北岸的清醇王府大門,就是一座五間三啟門的屋宇式大門。

在封建社會,王府大門的間數(shù)、門飾、裝修、色彩都是按規(guī)制而設(shè)的。如,清順治九年規(guī)定親王府正門廣五間,綠色琉璃瓦,每門金釘六十有三。世子府門釘減親王九分之二,貝勒府規(guī)定為正門五間,啟門一。位于后海南岸的清恭王府,原是乾隆帝的寵臣和沖的府郎,后來封賜給恭親王,這座王府的大門是三開間,上復(fù)綠色琉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