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文中說,北京要拆前門五棟樓、復建中華門和地安門才能申遺,這是有道理的。
北京中軸線是由一串明清古建組成,缺中華門和地安門怎么行。1978年建的前三門34棟大板樓,還把前三門護城河變成地下河,這本身就是北京市城市建設的敗筆。只拆掉5棟樓,就能亮出中軸線,對中軸線申遺來講,代價是不大的。
蘇州古城,歷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時期周靈王12年(公元前560年)。吳國君位傳至二十世孫諸樊,國都南遷至今蘇州城址。周敬王6年(公元前514年)闔閭繼位,命大臣伍子胥在諸樊所筑城邑的基礎上擴建大城,周長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約合今制23.公里),名闔閭城。闔閭城即今天的蘇州古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了。
蘇州古城,現在保存完好,即現在的蘇州市中心滄浪區和平江區。
其一,蘇州古城墻,保存完好;四座城門(盤門、閶門、葑門、相門),保存完好;蘇州護城河,保存完好;四座護城河橋(人民橋、平門橋、齊門橋、竹輝橋),保存完好。
其二,現在蘇州古城區依舊保留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小筑,古城內限高28米。符合聯合國新建建筑不超過50米的要求。
其三,蘇州主要街道還保持100年前的布局。主要街道觀前街,仍是2000多年前的原貌,現在同北京前門、隆福寺一樣,是條古色古香的旅游購物步行街。
1995年,蘇州古城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請將蘇州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996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蘇州古城進行全面考察,一致看好蘇州古城。同時考察了中國申報的山西平遙古城。
1997年,在威尼斯召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大會前,再次考察蘇州和平遙。一致同意,將平遙古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蘇州古城落選。到現在,蘇州市政府再也不敢再申報了。
考察人員隊蘇州園林贊嘆不已,一致同意,將蘇州園林列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那么,蘇州古城為什么沒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呢?
為了發展新加坡政府投資建設的蘇州開發區,1994年蘇州市政府決定,擴寬修建的新的干將路,東起相門,西至胥門,往西至蘇州大學區和蘇州工業開發區。
70米寬的干將路從蘇州古城中心東西穿過,直接破壞了蘇州古城的整體布局。這就是為什么蘇州古城沒有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原因。
那么,“蘇州園林”為什么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呢?
蘇州,以其獨特的園林景觀被譽為“中國園林之城”,素有“人間天堂”、“東方威尼斯”、“東方水城”的美譽。
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邀請蘇州市在聯合國總部大廈內修建了一座精美的“蘇州園林景觀”。
筆者女兒1999年考入在蘇州的建設部建設學院(今蘇州科技大學)建筑系,學習古典園林設計專業,2004年學習5年后畢業,獲得學士學位。經過7年再學習和工作實踐,2011年經過國家統一考試,獲得國家一級建筑設計師資質(世界最高等級建筑師資質),中國建筑設計大師吳良鏞是1990年被評為一級建筑設計師的。
女兒在蘇州學習5年期間,筆者曾多次光臨蘇州。1999年8月30日,她到蘇州大學報到,是筆者駕車從北京送她到蘇州的。這期間,筆者曾二次到上??疾焐虾J薪煌ńM織規劃,都讓女兒專程到上海陪我一起考察。
筆者在山西插隊工作了20年。在那段困難時期,我所在的崞縣古城(今原平市)和平遙古城一樣,有城墻,都是清代古建,當時都默默無聞。那時,筆者哪有心思逛平遙。
筆者從事房地產行業20多年,后來多次到平遙古城游覽。
第一次去平遙古城是2000年8月,陪女兒到平遙古城寫生。3天后返回北京,第二天早上發現我的桑塔納轎車被盜了。我不可惜那輛“大屁股破車”(帶高后備箱的),保險公司會理賠的。心疼的是,后備箱里有我在平遙縣城買的四扇清代榆木老窗戶,還有10桶(10斤裝)山西老陳醋。
中國建筑大師阮儀三“刀下留城救平遙”,現在幾乎已成為中國建筑界的經典故事。
阮儀三第一次去平遙,是在1962年,當時,山西省內幾乎所有的古城都沒有被破壞。那些美麗的、精致的深宅大院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
但到了1980年,阮儀三再次到山西考察時,卻意外地發現中國四大家族孔祥熙故居的太谷城墻消失了,深宅大院也消失了。轟轟烈烈的城市建設正在無情地將生存了數百年的城市記憶抹去。
阮儀三再一看《平遙縣城市總體規劃》,阮儀三急了!當聽說平遙可能還沒有拆時,他當即趕到了平遙,后來才知道,平遙拆的比人家慢,僅僅是因為太窮,沒錢拆!
事實上,當阮儀三趕到平遙時,平遙已經拆掉了100多座的明清建筑,建起平遙縣政府機關新辦公樓,平遙城墻也因為修路被打開了一個大口子。為了停止這種破壞行為。阮儀三奔走上書,四處疾呼,但平遙人無動于衷,情急之下,他跑到山西省建委去游說,最后勉強同意,可以停工,但只能停一個月。
“平遙這件事,也就是我才能保得下來,我幫平遙解決了實際問題,出錢,出力,出人。有人說我阮儀三怎么那么會罵人的,可我主要是做事的?!毕氲阶约阂粋€小小的講師,對這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無奈的阮儀三直接上京,找了國家文化部文物處處長羅哲文和建設部總工程師鄭孝燮,這么一來事情才算定了下了。
羅哲文鄭孝燮阮儀三他們從國家文化部要來了8萬元作為古城修繕,并免費為平遙做規劃,又從同濟大學里挑選人才赴平遙幫忙。當時的平遙嚇壞了,現如今的平遙樂壞了,這就有了“刀下留下平遙城”的不凡經歷。
1986年12月,平遙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1997年12月,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把平遙古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0年,平遙古城接待游客人數達115.32萬人次,同比增長2.4%;門票收入首破億元大關,達10016.07萬元,同比增長13.5%。再加上平遙縣《喬家大院》的旅游收入,總計收入超過10億元,還直接帶動2萬多人就業。10億元對一個只有30萬人口的平遙縣來說,就是人均3000元,種什么優良品種的玉米棒子也換不了。
山西旅游演藝產品《又見平遙》自2013年2月18日在平遙公演以來,已經演出166場、接待觀眾8.4萬人,拉動平遙縣旅游綜合收入增加3億元。
阮儀三,男,1934年11月出生,蘇州人。1956年考入上海同濟大學,1961年畢業留校?,F任建設部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努力促成平遙、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的保護,因而享有“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等美譽。在首批“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有五個鎮的保護規劃出自阮儀三之手,它們分別是周莊、同里、甪(lù)直、烏鎮和西塘。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頒發的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主要著作有《護城紀實》《護城蹤錄》《江南古鎮》《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等。
“刀下救平遙”、“以死保周莊”,阮儀三以他的方式拼力保護中國古城遺跡。面對城市化進程中現代“文明”對自然、古跡的毀滅,他痛心、憤怒,奔走上書,四處疾呼,為了知識分子的良心和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播延續,他不惜撞得頭破血流,七十高齡斗志依然。他說:什么叫愛國主義?愛祖國,愛家鄉,愛民族,就要知道自己家鄉、自己民族的特點,這些無形的精神底蘊,是寓于具體的實物環境之中的,留下真實的歷史生活環境,就是留下我們民族文化的根。
一介書生,難改一把硬骨頭,從地方罵到中央,不好的,阮儀三決不留情。于是“都市文脈的守護者”、“歷史文化名城的‘衛士’”、“古城的守望者”一干子頭銜掛在阮儀三頭上.如果不是山西平遙與云南麗江因他倡導并親自動手規劃的10年后名噪天下,如果不是周莊、同里、甪(lù)直、烏鎮、西塘、南潯在他主持規劃后,為當地政府帶來的滾滾財源,阮儀三也許就只是個在底層憤激的知識分子,就在同濟大學默默耕耘。
阮儀三教授回憶道:
當年山西省建設廳規劃處的處長是我們同濟大學的,通過他去找山西省建設廳的廳長,當時叫建委主任,這位孫主任就說,行,既然你說規劃不好,平遙拆又拆不下去,那就暫時不要拆了。當時房子已經拆掉幾百幢閣樓了。說做規劃口說無憑,我就回來帶了十二個學生過去,做了規劃之后,我知道這樣光說還沒用,就直接上京,找權威的人羅老(羅哲文)和鄭老(鄭孝燮),那時羅老是國家文化部文物處處長,手上管錢,鄭老是建設部總工程師,他們同時是全國政協的常委,我就叫他們去,因為我阮儀三當時一介講師,人家不當你是回事情,我拉了他們去看,他們一到,省長也出來的,那么才定下來,按照我的這個規劃去做。
我就把平遙那些可以保護的寫下來報建設部,就是城墻、鄭國寺、雙林寺,先撥款子修城墻,第一款是八萬,相當于現在800萬,古城就按照我的規劃新舊分開,里面也要更新,但不可急。平遙為什么能保下來?提高人的意識是關鍵,我貼錢辦了培訓班,讓平遙那里的官員來同濟大學學習,這些學生后來都成了我的心腹,那邊有什么情況他們都會和我說。開始做平遙規劃時,我沒有錢,借了三千元,最后還是用教授經費慢慢的還的。我每年進行的全國各地古城調查的經費花掉一輛小汽車的錢。每年在項目上花去15萬元到20萬元之間,所以我買不起房子,現在學校分配我的房子,我和老伴兩人也夠了。國家不把這種調研當作科研,從來不撥錢。但我覺得很有價值,現在為止已經做了50個,做好了就把材料上報。我上課不止講保護也講發展的。
現在我感到可悲的是,我搞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這個內容在中國還很不成氣候,我現在是超齡工作,這樣的內容在全國招研就我一家,法國那是一個大學院,超級學院,要工作七年以上才能念這個學院,英國這樣專業的學校有七個,我們中國那么多高校,那么多博士生導師就我一個人在做。上海去年花在城市歷史建筑保護上是1.4個億,北京1.6個億,全國加在一起大概是40個億,蠻多了是吧,但是一個小小的蘇州一年
GDP6000多個億,法國光是文化部轄的兩個局,一個是博物館局,一個是歷史遺產局,一個局一年將近700億,另外社會那方面投入也是1000多個億,日本100億,英國500億,保護后面是有收入的。
我為什么花這么多功夫去保護江南水鄉?申報遺產什么最重要?應該是進行保護!申遺的目的是放在世界范疇來監督保護。遺產不會產生直接的效應,它本身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物質層面需要我們進行很好的運作、開發、合理的利用。我們現在申報遺產的單位百分之百都為了一個利,什么利?開發旅游資源!旅游資源等于錢,即等于破壞!而且開發的手段全是一樣——殺雞取卵。還有一個為了滿足申報亂拆,破壞原汁原味的風貌,造假古董。
歐洲到1907年有了建筑保護法規、法律出臺,1962年法國第一個出臺了關于城鎮的保護法,以后就有了城市的保護條例,但是中國沒有,中國直到現在都沒有,沒有建筑保護法,更沒有城鎮保護法。
我認為蘇州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古城,它周圍沒有一幢高樓。我說實話,我每到一個地方,每個地方都要緊急叫停。而我們有很多的專家迎合地方政府的做法,有的人到哪都是好話:可以可以,沒有問題,我幫你報。說好話當然容易。
現在蘇州古城完整的保護也就平江保護區,一百分之一,最后經過十年努力,蘇州周邊的周莊等六個鎮成為國家級保護小城鎮。
我同濟大學畢業那是1960年,第一月的工資60元,工資單里邊第一項房租:0.26元!才占工資的四百分之一,兩角六分錢修什么房子呀?光能養房管部門的職工的工資,那時一塊磚還要三毛角咧!
首先,房產都是變成自己的,自己世代有人住就有人管,一旦變成公家的,那就要國家出錢保護。如果政府覺得個人的房子是好房子,要留著,那政府應出錢補貼。
現在全國各地的房子,拿照片看看,全是一個模子的!
可是過去的房子就不一樣了,江南古鎮就是江南古鎮,延安窯洞就是窯洞,北京四合院就是北京四合院,云南麗江它叫作“三房一造壁,四合五天井”,為什么四合五天井?遮蔽風雨,形成一個家庭的氛圍,圍繞家庭倫理的內在關系,屏蔽風雨,造成家庭和睦的關系,此即中國人的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思想。“天井”中“天”同“天”,井同“地”,打井有泉,泉就是財富。這就是維系中國社會的家庭細胞網絡,造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現在把這些好東西全扔掉了,失去了傳統,失掉了我們賴以生長的民族自己的土壤。
有人說我會罵人,你說那些古城鎮的敗家子,該不該罵?有的地方城市保護要拿三五百萬說沒錢,但建假古董卻能花上億。和他們說城市保護,不想接受就說我的觀點新鮮。我說:我的觀點不新鮮,你的腦子很糊涂。20世紀80年代,在全國一片開發建設中,我是真的憂心如焚。當時很少有人能聽得進你的話。那我們就從推土機下搶救,救下一點是一點,只希望不要把我們好的東西都弄光。平遙古城就是那個時候搶救保護下來的。
2000年以后,我所擔憂的是,許多人都看到保護取得成績了,全國的假古董都垮了,而保護好的都名利雙收,產生效益了?,F在都曉得要保護了,也曉得申報世界遺產了。但當申遺成風,我就擔憂了?,F在擔憂的是把保護看成是獲取經濟效益的一個手段。因為凡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地方,造成的深層次破壞是根本性的。以前是不識貨一推了之,現在做不好是從內部進行深層次的破壞,而且舉的是保護的旗號。
現在保護要從更高的層次來認識,從保護我們民族優秀的遺產來認識。中國城市的特色丟了,但還沒丟盡,要求我們去恢復和創造,創造我們的新城市新風格。
過去歷史上從來不說宋代建筑、明代建筑、清代建筑,但懂的人一看就知道,他們有自己的特征。清代人不會去建明代建筑,明代人不會建宋代建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建筑。而我們現在仿明清仿西洋,歐陸風情泛濫成災,這是文化貧瘠的一種表現。
新時代要創造自己的新風格。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留存古代的遺產,更重要的是要讓人知道,這是清代的、這是明代的……而且它還在發展。我們給下一代什么東西?給他們一堆大雜燴?我們留存古建筑是為了研究借鑒,創造我們的新建筑。現在科技發達了,現代建筑都用鋼筋混凝土了,高樓多了。但人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不會改變,一年四季的氣候改不了。人還是從自然中來的,現在城鎮千鎮一面。但原來江南六古鎮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雖然它們在同一地域同一歷史階段形成,但由于本身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的演變、形成了不同的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