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的土風箏【轉】 “看,風箏!”這樣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的日子里高遠透明的藍天下搖曳著一只色彩明艷、大氣富貴的的吉祥鳳凰大風箏,拖著長長的絢麗彩尾飄來蕩去。這樣的時節放風箏最好不過了。 偏偏也是最令人感時傷懷的時節。 人總是會隨著時光的脈絡在不經意間想起一些事情,想念一些舊物。就像想起那片青青的麥田,想念那只丑陋的風箏。 小時候每逢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天恰到好處的裁剪成童年里最純真的夢想時,我們便忙活起來了。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那時候的風箏也還是自己做的土風箏。既不華美而且丑陋。但在我們的心中就是一個飛翔的的小小童年夢。忙著四處找尼龍線、毛線各種線。要想風箏飛得又高又遠,線要備的足足的才好。記得把家里織毛衣的線團偷了去還被斥罵了一頓。忙著找做風箏骨架的高粱秸稈,因高粱曬干的秸稈極輕風箏更易飛起來。也有的小伙伴材料充足用鐵絲做骨架。然后要用厚厚的報紙或者漂亮的海報做風箏面。我還把姑姑房里的劉德華海報撕了去做風箏面。姑姑追著我喊:“你給我回來,還我的劉德華,我的劉德華!”。我哪管得了這么多,一心想著我的土風箏快快完工,快快飛到天上去。 接下來要把海報剪成正三角的形狀,劉德華直沖著我笑,我還是毫不留情的把他剪了。最后要熬制漿糊把剪好的形狀粘到綁好的骨架上。熬漿糊也要被罵一頓糟蹋面粉,反正家家戶戶小孩都要做土風箏大人們罵幾句該怎么樣還要怎么樣的。再把剩下的海報剪成長長的條帶狀粘貼在風箏的尾端做尾巴。最后折個樹枝做線軸,把線系到風箏骨架上。骨架要做的十分講究,要平衡不至于風箏飛不平穩。總算是大功告成,就等著呼朋引伴等著展示我們的土風箏了。 麥田里是放風箏的最佳場所。 這時候的麥子經歷了凜冽的寒冬撥節生長,愈發青翠。老人說這時候的麥子壓不倒,我們可以盡情的在這藍天下的大片大片綠茵場上放飛自己心愛的土風箏。微風徐徐,麥苗青草和泥土的的芬芳飄散開來,河堤上垂柳冒出了金絲,解凍的河水嘩啦啦的流淌。 把風箏平整的鋪在麥苗上,扯著線,逆著風,一鼓作氣往前奔跑。風箏便呼啦一聲被風撐到了天上去,搖搖晃晃的。這時候要趕緊放長線,風箏越飛越高。干凈澄澈、遼闊高遠的天空一下子熱鬧起來。大多都是自制的三角土風箏,也有的買來的很漂亮的沙燕風箏、蜈蚣風箏等。有高有低、或近或遠;有大有小,或美或丑。眼睛盯著風箏,手里扯著線軸,腳下挪著步子,仿佛小小的心兒也隨風吹了天上去。童年的歡樂便是如此簡單那純凈。線軸上纏著的線簡直是五花八門、七拼八湊。尼龍線、毛衣線,甚至頭繩兒都系成一股股、一條條的線。若是系不牢,一不留神線就掙斷了風箏便倏地飛走飛遠了。讓你追都追不上。 我們總是樂此不疲的自己動手做土風箏,放土風箏。放的累了,脖子仰望的僵了,便身子一仰倒在麥田里。看風箏飄來蕩去,自己得意洋洋。清風微揚,歡樂無邊。就像張愛玲說的一樣:童年的一天一天溫暖而遲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紅絨子里子上曬著的陽光。 不知什么時候,我們匆匆的長大。再也不會去做土風箏,兩塊錢就能買到一只做工精美的風箏。與其他女生嘰嘰喳喳談論明星八卦遠比放風箏這事重要的多了。那時也知道了劉德華是何許人也,才體會到姑姑為何追著我聲嘶力竭的喊:“還我的劉德華!”。想想自己也真夠討厭的。從此土風箏淡漠出了我們的世界,再也不會被我們提起。那段時光竟如一本倉促合上的書,落滿了歲月的塵埃和霜雪,再也不會被翻閱一探時光的觸角。 果然是越長大越孤單。兒時的玩伴已各奔天涯,而如今我也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一個人總會懷念過去,想念一段時光的片段,一些歡快的句點。尤其是在這溫和明媚的春天里,看見那拖著長長的絢麗彩尾的鳳凰大風箏躍入藍天。 有些記憶一旦淡忘便如不曾經歷到過陌生模糊,一旦記憶在剎那間蘇醒,猶如記憶的枷鎖披荊斬棘般劈開、拋開,記憶就會活靈活現的歷歷在目再也不會忘得了。只是再也不復當初的簡單、恬淡。不忘初心,即使歲月更迭,星月流轉。可是童年的土風箏啊,早已掙脫了線的束縛,飛得那么高、那么遠。讓人抓都抓不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