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是孤單的嗎?這個星系里是否還存在著其他智慧生物?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他們到底在哪里?

不過,英國的明星物理學家布萊恩·考克斯相信,我們是獨一無二的,至少在銀河系是這樣。
“這個星系只存在唯一一個掌握先進技術的文明,而且自始至終只出現過這一個——那就是我們人類。”考克斯教授(下圖)在他的BBC紀錄片《人類宇宙》(Human Universe)的最新一集中如此說道。
考克斯觀點的核心是,在生命進化的無數路徑中,大多數并不會進化成智慧生物。為了說明這一點,他提到了兩個重大事件。
第一個是多細胞生物的出現。
我們習慣了充斥著復雜植物和動物的世界,以至于人們很容易認為大自然本就如此。
但是,在第一個多細胞生物進化出現之前,單細胞生物(比如細菌)已經存在了26億年的時間。多細胞生物的出現遠非必然,考克斯認為這純屬僥幸。
“我們相信,這種事情只發生過一次,就在原始地球的海洋中。”
他提到的第二個重大事件是6,500萬年以前的恐龍滅絕,這為哺乳動物的崛起開辟了道路。
恐龍統治了地球將近1.9億年,是現代人類存在時間的900倍,但是它們并沒有顯示出進化出智慧的任何跡象。
如果沒有那次罕見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就不會有之后一系列的不幸事件摧毀恐龍的生存環境,那么它們可能至今仍是地球霸主。
如果命運之骰擲出不同的結果,今天的地球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樣子。
考克斯教授的結論是,智慧生命出現的機會太渺茫,因此它不會發生第二次。當他發表這個觀點的時候,很多科學家都持相反看法。
自從人類在1992年發現PSR B1257+12 B以來——一顆遠在室女座、環繞脈沖星運轉的行星,距離地球有1,000光年——已經有超過1,800顆系外行星被發現。
在德雷克方程(Drake equation)當中,系外行星(即環繞其他恒星運轉的行星)存在的可能性是一個關鍵因素。
美國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在1961年創造了這個方程式,當時他正在西弗吉尼亞州的格林班克出席世界首屆地外文明探索(Seti)會議。
這個方程是:
N = R× fp × ne × fl × fi × fc × L
它的含義是:“有能力向地球發送信號并被人類探測到的外星文明數量”(N)等于“恒星形成的速率”(R)乘以“擁有行星的恒星比例”(fp)乘以“支持生命生存的行星比例”(ne)乘以“進化出生命的行星比例”(fl)乘以“進化出智慧生命的行星比例”(fi)乘以“進化出先進技術文明的行星比例”(fc)再乘以那些文明的存在時間(L)。
很多科學家希望(可能不包括考克斯教授),它最終能夠產生一個大于1的結果。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道,前宇航員以及美國宇航局(NASA)前局長查爾斯·博爾登(Charles Bolden)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們相信地球以外還存在其他生命嗎?”
“我敢說我的大部分同事都認為,在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我們人類不可能是孤單的。”
自從那一集紀錄片播出以后,考克斯就一直煞費苦心地在自己的Twitter賬號上強調,他所說的不存在外星文明僅適用于銀河系,并不是指整個宇宙。
作者:Paul Rodgers 2014年11月06日 來自:福布斯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