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據媒體報道,林峰君(化名)正在讀高二,他與本班女同學戀愛一事,在全年級都是公開的秘密。班主任專門就此事與家長進行溝通,希望家長能與林峰君溝通并進行勸解。出乎意料的是,家長居然表示,他們對兒子早戀的事情并不反對,希望以此來培養兒子的責任心和獨立感,盡快成為一個男子漢,只要不影響成績就行——這種“寬容早戀”的做法,您怎么看?對待兒女們早戀,家長可以怎樣做? 故事1 借一段“愛情”為兒子療暗戀之傷 □崔新娟 最近兒子回家總是非常晚。那天晚上下起了雨,下晚自習時我去給兒子送傘。回家的路上,兒子告訴我,他喜歡上班里的一位女孩,對方并不知道。他每天晚上晚回家,都是因為要悄悄地送女孩回家。 兒子的話讓我陷入深思。15歲的兒子性格靦腆,和女生一說話就臉紅,我一直以為自己不必擔心兒子“早戀”,卻沒想到,他會陷于暗戀的漩渦不能自拔。我一時手足無措,怕自己不恰當的批評和教育會讓原本就有“異性交往障礙”的兒子更加自卑困惑。 沉吟了10多分鐘,我小心翼翼道:“兒子,你既然無法擺脫對她的好感,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她?”兒子驚詫道:“媽,你為什么不批評我?”我微笑著說:“對異性產生好感是你們這個年齡的孩子正常的心理,我為什么要批評你呢?”我的話讓兒子的情緒逐漸平復,他說:“可我不敢讓她知道我喜歡她。”我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說:“喜歡就要說出來,你不說,她不知,很多美好的感覺就這么錯過了。”兒子抬起頭:“媽,有你的支持,我豁出去了!” 那天晚上,我翻來覆去睡不著。鼓勵兒子表白,是因為我希望通過這件事,培養兒子敢于面對壓力,勇于承擔結果的品質。同時,也讓他體驗一下正常的異性交往。可我不知道自己的建議是對還是錯,如果女孩接受了他的表白,我真的就放任他們“早戀”嗎?或者,女孩拒絕了兒子,兒子會不會在痛苦中沉淪,從而不敢與異性交往了呢? 次日中午,兒子回家時,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看見我,他哭了:“媽,以后我再也不會向女孩表白了!”這樣的結果讓我喜憂參半。喜的是不用“棒打鴛鴦”,但看著他傷心失望的樣子,我不禁憂心忡忡。 借給兒子報作文速成班之際,我冒充作文班的女“筆友”,往兒子的郵箱里發了一封信,大致內容是對兒子的踏實和勤奮深有好感,希望能經常交流互相勉勵。兒子很快就給我回了信,他對這個神秘的“筆友”充滿了好奇,很開心地答應做朋友。 因生活中多了位神秘而溫暖的異性筆友,兒子很快就忘掉了失戀的痛苦,在學習上投入的精力越來越多,整個人也自信開朗起來。有一天,我故意給兒子發了封郵件,說:“我們是不是該見面了呢?”兒子回復說:“我怕我們真的面對面,之前所有的美好都消失不見。”看了這句話,我開心地笑了,兒子終于走出了暗戀的漩渦。 故事2 鼓勵孩子好好學習讓自己更優秀 □拈花微笑 女兒就讀的高中是一所百年老校,以人性化管理著稱。學校既出高考狀元,操場上也常見牽手低語的少男少女。 讀高二的女兒回家來,會笑著和我說:“高一的小學弟小學妹們真有意思,學校亭子下坐著好幾對,還摟著抱著,一看就是剛來的小孩子。”我也笑:“難道你們班就沒有談戀愛的?”女兒說:“高一時有六七個,現在也就一兩個了,誰不想用心考個好大學呢?” 從小到現在,女兒好像未被早戀困擾過。她從會用拼音時就開始寫日記,寫完厚厚的一本,就交給我保管,如今已有10本了。日記里,有對老師的意見,對我的不滿,對學校的指責,唯獨沒有對男女同學之間交往的困惑。 這與學校的教育環境有關。女兒上幼兒園起,一直到讀高中,那些老師們總是安排男女同學同桌。老師們的初衷是男孩調皮、女孩文靜,坐在一起打不起架來,無意中卻增加了男女孩子之間的溝通,孩子們在一起既不陌生,更不神秘,打打鬧鬧說說笑笑,自然融洽。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你追我趕的學習勁頭,讓想戀愛的孩子也按捺住沖動,用女兒的話說:“人家都在學習,你談戀愛,將來人家都上了大學,就你考不上,多吃虧啊。” 這也與我不斷引導女兒堅定心中的宏大目標有關。說宏大,其實不過就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學,將來能在社會自立。我相信女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但當她意識到戀愛需要花時間時,就會回到學習的正途上,或者與同學在互勉互勵中共同進步。 前幾天,女兒嘻嘻地笑著對我說,某個男同學總給她蘋果吃。我告訴她,好好學習,讓自己更優秀,別讓男同學失望,女兒認真地點點頭。 故事3 放任自流或管束太嚴皆不可取 □倪 劍 女兒十八歲生日那天,我陪她去商場買了件禮服、高跟鞋,還有一套化妝品基本款,教她怎樣在出去約會之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告訴她:從那天開始,她就是成人了,可以參加同學朋友邀請的約會。但是,有兩點要記住:一是去哪兒得提前跟老媽報備;二是晚上不得回家太遲。女兒興奮地答應,一種“我長大了”的自豪感明白無誤地寫在臉上。 時常聽到她接到電話,然后說某天有約會,我也不會問她跟誰約會,問了估計她也不會告訴我,不如細細觀察。我并不會因為約她的是男生就如臨大敵,反而會鼓勵她更多地參與男生的約會和聚會。我們都是過來人,知道男女生之間因為缺乏了解而充滿神秘感,而消除這種神秘感的唯一辦法就是多接觸、多了解。了解多了,就會覺得不過如此,然后能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異性。 女兒有時候也會跟我說某某男生向她表達好感,或者送她禮物之類的話,我會告訴她,如果對那男生沒想法,太貴重的禮物就不要接受,小禮物可以收下來留作紀念。另外,在拒絕接受別人禮物的時候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不傷害他人,學會懂得感恩,懂得尊重。 有些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孩子過早陷于早戀不能自拔,無法安心學習,家長跟著擔心。也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管束太嚴,老大不小了還不讓跟異性接觸,直到孩子長大成人了,在異性面前不敢跨出那一步,生生將自家孩子管束成了剩男剩女,等到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已結婚生孩子了才后悔自己當初管得太嚴。 我以為,孩子即將進入成年的時候,家長要做他們生活的指導者,提前告訴她(他)跟異性交往可能會碰到什么樣的問題。而當她(他)真正跨入成年的門檻,家長只要做一個清醒的旁觀者,鼓勵孩子勇敢嘗試,真正走出屬于自己的路,人生如此,戀愛亦如此。 故事4 尊重青澀情感中的美好成分 □在路上 我一直是個乖乖女,大學畢業多年,仍是親朋好友教育孩子的素材。其實,學生時代,除了學習好之外,我其他方面沒有任何突出之處。學習好并非因為我聰明,主要得感謝老媽成功的早戀預防針——女孩子要自愛,千萬不能早戀,早戀百害無一利。小學開始,老媽就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所以這種觀念深深地影響了我。 回顧我的成長史,我覺得老媽有點過于謹慎,把早戀當成了洪水猛獸。這種方式給我劃了兩條線,雖然我一直在線里走,但一直沒有機會看看外面的風景。過了而立之年,再回憶我的童年、少年及最美好的青春歲月,總覺得少了一種顏色,偶爾還會覺得有些遺憾。 每每回憶起老媽對我的教導,我都有一種后怕的感覺。要不是我從小就沒心沒肺,到了二十五六歲是否能夠順順利利地談一場戀愛都成問題。我一直認為,對于敏感型的孩子,過分地強調早戀的危害,一味地嚴加看管,可能會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且將原本純潔美好的感情庸俗化,甚至扭曲他們對異性之間情感關系的認識。 事實上,適當的早戀經歷,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首先,在這種朦朧的情感關系中,孩子們青春期的焦躁與不安,得以釋放;其次,在對異性青澀的好感里,他們可能會思考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而這種表達,需要很大的勇氣挑戰自我,甚至戰勝世俗的眼光。 我并非鼓勵早戀,我覺得,在對待早戀問題上,應該尊重青澀情感中的美好成分,看到其對孩子成長的積極作用,適當地引導,一味地嚴防死守是不可取的。 ■旁觀者言 寬容早戀, 從培養責任心開始 □王 琦 “早戀”,相信在許多家長眼里都是洪水猛獸,一經發現,全力圍捕。但是早戀真的能一禁了之嗎?青春期的孩子本身敏感脆弱,容易執拗,一味地打壓,反而容易引發逆反心理。 “早戀”,來源于孩子們情感世界的建立與發展,此時正是“情商”教育的良好時機,善加利用,可以讓孩子們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控制自身情感。 當然,寬容并不等于縱容。在寬容里依然有原則,那就是對自己的人生和感情,對他人的人生和感情負責。這就是林峰君家長所說的,培養兒子的責任心和獨立感。學生即使在戀愛中,也應以學業為重,要知道愛情需要生活的土壤滋養才能開花,而一起奮斗前進將成為美好的青春回憶。寬容早戀,從培養責任心開始,讓孩子們學會與人交往,認識到友情與愛情的區別,建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從而健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