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淺草數次,但這卻是第一回有機會進入傳法院。為了一年前的日本大地震募捐,此次傳法院以收門票的方式限定時間對外開放,門票300日元。傳法院是淺草寺歷代住持居住的場所,始建于1777年的客殿是這里最早的建筑,最初也叫“觀音院”和“智樂院”。1871年這里加建了大書院,供高僧修行學習,正式更名“傳法院”。 繞過漂亮的五重塔,在繁華的大街邊,只要一個轉身,便來到了這片寧靜的庭園。這是日本國指定名勝,相當于我們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占地超過一萬平米的庭園有著日式庭園應有的寧靜與規整。客殿有大繪馬寺寶物展,這是淺草寺的附屬寺院,許多淺草歷史上傳承下的繪畫、書法與木雕作品在此一并展出,但由于沒有中文說明,又不得拍照,所以只得走馬觀花,只看看其中的漢字略知一二。一出客殿,便有水聲潺潺,順著水邊青石砌成的高臺行走,想起“臺痕上階綠”。大多數青磚都寫著漢字,大多是歷代修葺這里的銘記罷了。而石磚下的泥土已被天青色碎石有序地鋪起,除為防止雨后的泥濘與濕滑,更有種色彩對比的清新。順著水聲,便可來到大書院,這座架高于水邊的日式建筑,有著濃濃的大唐風格。長長的敞廊明亮而優雅,門外一株巨大的垂枝櫻在陽光下隨風搖曳,并將春天的味道若隱若現地帶入書院,令書卷里也充滿了春光的明麗。 沿著水邊走,看著大大的石燈籠與被修剪得圓圓的松樹漫不經心地被安放于各處,不禁又感嘆起這日式庭園的隨意又巧妙。小徑通幽,時而陽光時而蔭,時而迎風飛鳥掠過枝頭,時而水中錦鯉蕩漾漣漪,我只覺心隨著一步一步的青石路而慢慢沉靜了下來。池塘有幾個出水口,但都無一例外地鋪就滿青苔,在青苔與水面間,浮著落英繽紛。落花流水本就隸屬自然,卻被巧妙地點綴在這里,突然間有種渾然天成之感。 走到對岸,垂櫻拖絲倒映于水間,被偶爾的微瀾搖碎成一幅水粉畫;五重塔巍峨高聳,天邊傳來梵音妙曲,蕩滌著塵世的喧囂。才發覺這姹紫嫣紅開遍,卻未有青燈照壁的斷井頹垣之殘美,原來那一池被吹皺的春水,定是融化了這滿園的春光,又清幽又妍和。 帶銘刻的青磚 大書院的長廊 ![]() 書院內 ![]() 書院門外的垂枝櫻 ![]() ![]() 一棵巨大的開花的樹 ![]() ![]() ![]() 遠觀大書院 ![]() 錦鯉肥碩 ![]() 河邊的白櫻 ![]() 石燈籠 ![]() 水邊櫻下的奇 ![]() ![]() 吉野櫻 ![]() ![]() 少見的木瓜海棠 ![]() ![]() 遠觀五重塔 ![]() ![]() 繁花似錦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