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不做手機了,可這并不代表諾基亞將真正從我們的硬件市場消失;同時,即使是在手機世界中,諾基亞也從未離開過,最近,諾基亞方面開始蠢蠢欲動,不斷地讓硬件市場,手機市場感受她的回歸……
這也讓曾經鐘愛諾基亞手機的小編充滿期待。
諾基亞發新硬件產品了
諾基亞官方Twitter賬戶17號時發消息,跟大家玩起了神秘:“猜猜是什么?這是我們正在做的東西。”并且,宣稱該公司將在 11 月 18 日發布一種硬件產品,并附上了該產品的一張照片。從照片中看來,該產品看起來與蘋果電視機頂盒相似,但也可能只是一個帶有諾基亞LOGO(NOKIA)的盒子,里面放著某種硬件產品。這是諾基亞在將其手機部門出售給微軟之后,首次重返硬件市場。
有市場人士猜測,諾基亞可能推出一款 Android TV 電視機頂盒,類似于谷歌不久以前發布的 Nexus Player。諾基亞此前稱其有意將自身品牌授權給新的第三方硬件設備,并計劃開始通過出售手機業務以后建立起來的研究部門設計制作新的創新硬件。
但是,諾基亞要到 2016 年底以后才可在智能手機上使用其品牌,功能手機更是還要等近十年才能使用,因此可以排除諾基亞將推出一款手機的可能性。
之后,神秘硬件揭開面紗,并不是傳說中的“電視盒”,而是被呼喚已久的安卓系統平板產品。
Nokia N1采用鋁合金機身一體化設計,尺寸為200.7×138.6×6.9mm,比蘋果iPad mini 3薄0.6毫米。重318g,有天然鋁或熔巖灰兩種顏色供選擇。Nokia N1售價為249美元,約合人民幣1524元。
諾基亞的手機相關專利或許該收費了
而另外一方面,諾基亞也在手機業界中開始掀起波瀾……
諾基亞首席執行官 RajeevSuri 日前在分析師會議上確認,諾基亞未來不會直接制造手機,不過他表示,諾基亞正考慮提高專利授權費。
多家手機公司對此表示擔憂,一位三星公司內部人士表示,諾基亞不再生產手機后,其他公司將很難制約其提高專利費。 不過考慮到對行業、政府態度的影響,以及可能的反彈,諾基亞還沒有最后下決定。 今年 4 月 25 日,微軟公司對諾基亞設備部門完成收購,不過,諾基亞并沒有向微軟出售其大量專利所有權,而只是授權微軟使用。 目前,諾基亞至少擁有超過 10000 件專利。諾基亞是傳統手機霸主,是 2G 專利的主要擁有者之一,3G 時期,諾基亞擁有大量 WCDMA 專利,4G 時期,積極參與 LTE 研發的諾基亞擁有數量可觀的 LTE 專利。 “手機都是一脈相承的,4G 手機也在使用 2G 的技術。”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全球手機廠商已經很難繞開諾基亞專利。 對于專利權捍衛,諾基亞一直保持強勢做派。2011 年,諾基亞通過訴訟迫使蘋果公司一次性支付了一筆巨額專利使用費,并簽訂了專利交叉授權協議,二者長達數年的爭端終結。2013 年,三星公司也和諾基亞續簽了為期五年的專利使用協議,獲得部分專利組合使用權。 在諾基亞生產手機時,其他公司可以和諾基亞交叉授權,不用支付高額專利費。而諾基亞手機停產后,諾基亞成為手握大量核心專利、相對單一的授權公司。上述三星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不再需要使用其他手機廠商的專利,“許多公司都擔心諾基亞會提高專利費。” 出售設備部門后,專利授權已經和電信業務、地圖業務成為諾基亞三大業務支柱之一。RajeevSuri 表示,諾基亞已經擺脫了長期以來的業績長期下滑局面,迎來 2011 年以來的首個同比增長。 根據研究機構 ValueWalk 統計,包括蘋果、三星、HTC、微軟、黑莓、LG、索尼、摩托羅拉、華為等近 40 家公司都需要向諾基亞繳納專利授權費。 有研究者估計,諾基亞每年至少可以獲得 5 億歐元專利收入,蘋果、三星、微軟是其主要貢獻者,到 2018 年,諾基亞每年獲取的專利費將上升至 6 億歐元。 據悉,目前大多數中國手機公司都沒有和諾基亞簽訂專利授權協議,而諾基亞正試圖打破這一局面。 RajeevSuri 已經明確表示,諾基亞未來將啟動與中小型設備廠商以及非手機廠商(如機頂盒和數碼相機廠商)的合作談判。 “過去一年,人們感覺諾基亞變化不大,實際上它在緊鑼密鼓重新規劃專利業務,包括把一些專利委托轉移到第三方公司,由這些公司分別發起收費或者訴訟,已經有多家中國手機公司收到了諾基亞發出的律師函。”王艷輝說。 在王艷輝看來,諾基亞與中國手機廠商的博弈,相當程度取決于諾基亞訴上海華勤公司侵權案的結果。 2010 年 12 月,諾基亞起訴華勤公司 8 起專利侵權,包括“帶有照相機的移動通信裝置”、“通信終端”、“選擇數據傳送方法”、“用戶設備、蜂窩無線電網及其中的位置更新方法”、“選擇數據傳送方法”等手機基礎技術專利。經過漫長的審理,案件于去年 7 月一審宣判,諾基亞敗訴,“選擇數據傳送方法”等專利被宣告部分無效。 諾基亞已經上訴,預計明年案件將有最終結果。
諾基亞要告中國手機廠商了
11 月 20 日消息,digitimes 網站從臺灣“手機供應鏈”多處消息源獲悉,芬蘭諾基亞、微軟、愛立信等掌握著眾多移動通信技術專利的廠商準備向中國手機廠商發動專利戰。
消息人士表示,小米、酷派、Oppo、魅族、Vivo 等中國廠商手中沒有充足的專利儲備,目前又處于提升產能向國際市場擴張的階段,面對專利侵權指責時會十分脆弱。 早前,中國手機廠商專注國內市場時,芬蘭諾基亞、微軟、愛立信等“不太愿意”發動專利戰,但現在中國手機在海外市場的出貨量已十分可觀,手握大量專利的國際廠商們正準備在美國、歐洲提交訴訟狀。 在中國手機廠商中,華為、中興、聯想三家具備一些抵抗專利戰的能力,其中,前兩家是因為掌握了不少與 3G 和 4G 技術相關的專利,而聯想則是通過一系列并購獲得了不少專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