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兒韓某,男,10,歲,小學學生。面黃肌瘦,畏寒喜溫,舌苔淡白,脈象細弱,雙膝腫痛,有如鶴膝,步履蹣跚,行走困難,病程已2年。其母經常背著孩子四處求醫,醫院確診為風濕性關節炎,整天打針吃藥,但收效甚微。余診之為頑痹,用補氣活血,通絡止痛之法治之。
方藥組成:制馬錢子30克,天麻、杜仲、牛膝各30克,木香10克,土蟲30克,制乳香、制沒藥、防風、麻黃、羌活、獨活、桑寄生、雞血藤、僵蠶各30克,全蝎、甘草各10克。 用法:共研細粉,煉蜜為丸,5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體會:服用半月,疼痛減輕,腫脹稍減。服用至1個月,疼痛大減,腫脹明顯消退。服用3個月,疼痛基本消失,患處已不腫脹,走路恢復正常。服用半年,患兒恢復正常。停藥觀察,未再復發。 方中用制馬錢子,通絡止痛之力頗強,治風濕頑痹當為首選之君。仿《備急千金要方》獨活寄生湯之意用獨活、羌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用防風、麻黃,疏散風寒,利水消腫;用天麻利關節,通經絡;用全蝎、土蟲、僵蠶搜風止痛;用乳香、沒藥、雞血藤散瘀消腫,活血定痛;用木香疏通氣機,行氣止痛,用甘草調和藥性,緩急止痛。諸藥合用,相輔相成,醫治頑痹,頗為中的。 唯馬錢子一藥,因其含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倍加注意。制馬錢子的用量一般不超過0.6克,以0.3克~0.5克為宜(兒童酌減)。張錫純說:“馬錢子即番木鱉,其毒甚烈,而其毛與皮尤毒。然制之有法,則有毒者可至無毒。而其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力,實遠勝與他藥也。” 余在臨床中用以治療頑麻痹痛,肌肉萎縮每收良效。應用時除了精細計算其用量外,還要在制成丸藥后自己先嘗,并加量服之。服后無有不適,才給患者服用,方能做到萬無一失。馬錢子輕度中毒,服用者只感到頭暈而已,多喝一些白開水(或甘草水)以解之。中毒嚴重,若出現抽搐,肢體顫動,驚厥,呼吸困難,甚至昏迷,則需要送醫院搶救。 制馬錢子確為用途廣泛之良藥,《山東省藥品標準》載有馬錢子散(馬錢子、地龍)治療風寒濕引起的臂痛、腰痛、周身疼痛及肢體萎縮。安徽名醫吳香山祖傳經驗方寶壽丸:制馬錢子100克,地龍粉160克,血竭粉70克,煉蜜500克。馬錢子油炸研粉,地龍砂燙研粉,血竭研粉,按比例混合,四君子湯粉起模,制成蜜丸,每丸重5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1粒,兒童酌減。治療癲癇、骨瘺、脫疽、痹證、骨節痛、癱瘓、四肢麻木等,均有效驗。足證其效用非凡,醫者切不可因其有毒而畏懼之,置良藥于高閣,豈不惜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