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年不勝枚舉的優(yōu)秀劇集,到后來一時無兩的《金枝欲孽》,再到被譽(yù)為10年最佳TVB劇集的《使徒行者》,港劇的流金歲月,也是觀眾的流金歲月。 娛圈談資 ![]() 美人不能落魄,一落魄就臉上寫滿憔悴,心中徒增寂寞。TVB劇猶如當(dāng)年那位風(fēng)情萬種、千嬌百媚的美人,太多經(jīng)典的瞬間,鉤心的故事,肆意的笑臉,難言的哭訴,都化為回憶中的珍貴,現(xiàn)實(shí)中的無情。今日之TVB,已是那位皺紋爬上容顏的女子,僅靠偶然的裝扮,散發(fā)些許昔日光彩,同時再喚醒往昔美好。今年《使徒行者》的熱播,正是她這10年來最好的一次打扮。 ![]() TVB的變革之心今年來得似乎比往年更猛烈一些,從集齊七女神召喚感情牌的《女神俱樂部》,到描寫人性復(fù)雜的《忠奸人》,再到打著林峰離巢與佘詩曼歸巢旗號的大作《使徒行者》,可以說,殺手锏都祭了出來。即使《使徒行者》最后5集編劇大人突然腦洞大開,劇情發(fā)展瞬間從level100飆升至level1000,但觀眾還是發(fā)出了久違的期待:港劇的春天是否就此回來了? ![]() 借著林峰與佘詩曼的名頭,《使徒行者》師出有名,加之基督典故及佛家用語的拗口片名,隨處可見的向《古惑仔》《無間道》致敬片段,極力渲染無間行者的宿命感和悲壯感,“他們不是行走在黑暗,他們本身就是黑暗”。種種橋段都在勾起觀眾的追劇欲望。 ![]() 在《使徒行者》出現(xiàn)之前,另一個TVB高峰出現(xiàn)在《金枝欲孽》時期,至今已過去10年之久。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TVB港劇”品牌一度走到徹底不能讓觀眾走心的境地。在眾多不痛不癢的TVB劇播出后,《使徒行者》的閃亮登場著實(shí)讓不少人眼前一亮。所以,倒是希望TVB能繼續(xù)推出力作,美劇也好,英劇也罷,倘若少了“港劇”這一特征鮮明的分類,內(nèi)陸觀眾的觀劇之旅,不免多一份遺憾。 ![]() 當(dāng)年那部匯聚了鄭少秋、劉松仁、劉青云、周慧敏、郭藹明、李麗珍、藍(lán)潔瑛的《大時代》,是真正TVB港劇的“大時代”,而非如今郭敬明的“小時代”。其中一幕印象深刻,“冠絕五臺山”的藍(lán)潔瑛飾演的琳姐在臨死前,滿臉是血趴在地上,掙扎著去撿劉松仁送給她的那枚戒指。這個時候,鏡頭閃過劉松仁死前拼命為她套上戒指的畫面,同時響起《容易受傷的女人》。那時覺得,這樣的感情就是一生吧。現(xiàn)在想來,這其實(shí)是港劇固有的套路,在高潮處總會回放往事,配上煽情的插曲,可即便如此,還是能讓觀眾的情緒在某一瞬間與人物情感相融相知。《使徒行者》中的插曲《越難越愛》同樣肩負(fù)著如此使命,劇還未播完,歌曲已登各大熱播榜,適合單曲循環(huán),自動補(bǔ)腦劇中畫面。 ![]() 不否認(rèn)《使徒行者》的出色,但不能無視欠缺。逢旱年就拿警匪、臥底、黑白無間等元素來充當(dāng)收視率回春藥的TVB,激素并非時時都能派上用場。從《金枝欲孽》到《使徒行者》,過去的不僅僅是10年光景,還有TVB人才流失狀況,以及編劇腦洞張開的面積越來越大。作為宮斗劇始祖,《金枝欲孽》在勾心斗角、錯綜復(fù)雜與情感糾葛方面引人入勝,絲毫不亞于如今被人口口稱贊的《甄嬛傳》。尤其“火逼金行,鳳凰泣血”的橋段,爾淳與玉瑩的互相暗算,堪稱經(jīng)典。那時,黎姿、佘詩曼、林保怡、陳豪還未各奔東西,湊得一副黃金搭檔。 ![]() 港劇里的精髓不在武打招式有多眼花繚亂,不在特效制作有多奇幻至臻,也不在道具場景有多美輪美奐,她傳遞出的是接地氣與有人情味的生活氣息,是樸素價值觀的延展。“做人嘛,最要緊是開心!”“我給你煮碗面吃好不好啊?”“坐下來,一家人整整齊齊吃頓飯多好。”“有空回家喝湯。”聽多了會覺得好笑,但說起來都像看了一回大團(tuán)圓結(jié)局。 ![]() 如果沒有港劇的陪伴,年少的時光或許稍顯蒼白。少時青春里的快意恩仇、五彩繽紛、淺吟低唱、把酒言歡,閃回到那些年港劇的經(jīng)典情節(jié)。透過電視熒幕,生長在那里的人們活得那樣精彩,早已有了酒吧、港灣、游輪、股市,買著六合彩,看著賽馬,養(yǎng)著小可愛,在這些事物做背景的故事中,似乎愛與痛都變得可以理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