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項目(英文簡稱LAMOST)在國家、中國科學院和全天文界的 關心和支持下,經過項目組全體人員十年如一日的 艱苦拼搏、努力攻關,歷經艱辛、克服了重重困難,至2008年8月底按期完成了全部硬件安裝,并已開始進行試觀測,望遠鏡的 各項指標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設計要求。LAMOST已成為我國最大的 光學望遠鏡、世界上最大口徑的 大視場望遠鏡,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 望遠鏡,它的 研制成功將使我國的 大規模光譜觀測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2008年10月16日,LAMOST落成典禮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LAMOST工程管委會主任白春禮,中國科學院院士、LAMOST發起人之一蘇定強院士,LAMOST國際評估專家組組長理查德·艾利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常務副主任汲培文,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劉艷榮,當地領導等出席儀式并講話。白春禮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LAMOST是由國家投資2.35億建成的 重大科學工程, 是目前我們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最具挑戰性和創新性的 項目之一。他相信,LAMOST的 建成和投入觀測,將使我國具備世界領先的 主動光學技術和多目標光譜觀測能力;將為我國天文學研究增添高水平的 觀測設施和平臺;將為我國在宇宙大尺度結構、銀河系 結構、暗能量等相關領域的 研究提供必要的 條件和技術支撐。經過天文科技工作者今后若干年的 努力,必將會取得一批新的 對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 科學成果。他最后寄語LAMOST:“掃描大天區,根根光纖牽動星 辰;分析多目標,條條譜線解讀蒼穹。” 2008年12月19日,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中科院基礎科學局和計劃財務局組織工藝(即項目的 望遠鏡和儀器部分)鑒定驗收專家測試組對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簡稱LAMOST)”項目進行了為期4天的 現場測試后,順利并成功地通過了鑒定驗收專家組對LAMOST進行了工藝鑒定驗收。鑒定驗收專家組由葉叔華院士、王家騏院士、詹文龍院士、陳建生院士、朱能鴻院士等17位專家組成,鑒定驗收專家組的 正副組長分別由葉叔華院士和王家騏院士擔任。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復的 要求,專家組一致認為:LAMOST的 光學質量遠優于任務指標;LAMOST的 指向和跟蹤精度、4000個光纖單元的 定位系 統精度均優于任務要求;由4000個光纖單元、16臺光譜儀和32臺CCD相機組成的 多目標光纖光譜子系 統工作正常,光纖出光率優于99%。LAMOST的 建設任務已經全面、優質完成,設備運轉正常,建議提交國家驗收。 專家組還認為:LAMOST突破了光學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不可兼得的 困難,在主鏡和改正鏡上同時實現主動光學技術,把幾十個薄鏡面,實時調整,完美拼合為一體;并在視場上安裝4000根光纖,能同時測定4000個目標的 光譜。LAMOST是國際上口徑最大、視場最寬、光譜獲取率最高的 大型施密特望遠鏡,為國際同行贊許。在研制過程中,有多項技術創新,為今后大望遠鏡研制奠定堅實基礎。 LAMOST經過這十年來的 堅持奮斗和不懈努力,完成了如此艱巨而又高創新性、高水平的 研制任務,在2008年這一年勝利落成并在這么短的 時間內就順利成功通過工藝鑒定驗收,下一步LAMOST項目全體人員將滿懷信心和認真負責的 做好國家最終驗收的 各項工作,并在2009年進行精調和完善,開展試觀測。 |
|
來自: 水共山華 > 《中國現代天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