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為第Ⅰ卷(單項選擇題)和第Ⅱ卷(非單項選擇題),共6頁。考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第Ⅰ卷(單項選擇題 一、(14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A.
忸怩(ní) B.
下載(zǎi) C. 青荇(xìng) D.召喚(zhāo)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
菜藍 B.
瓦菲 C.
碳灰 D.
扭扣 3、依次填入下面文句橫線上的詞語,與文意最相符的一項是( ①青年人不能只憑主觀感情 ②“艾青”回到自己家里,卻感到是在別人家里 ③三江源發源于青海省,三江之水 ④今年夏天,我國山洪頻繁 A.意氣 B.義氣 C.意氣 D.義氣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
錢老先生年事雖高,意氣卻不減當年,身體也還剛健。他發下宏愿,要趁風華正 B.獨立橘子洲頭,眼前是廣闊壯麗的滄海桑田,毛澤東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聯翩, C.最近,學校很多社團負責人都到高一各班進行了動員,希望更多同學參與到社團 D.今年中秋月餅“遇冷”的背后是黨激濁揚清的決心,眾多現象也表明揮霍浪費、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宏揚傳統文化,南山中學高一語文組展開了圍繞“走進《論語》”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 B.中國各省“代言人”排行出爐,當紅明星不僅是大眾青睞的對象,歷代的偉大領袖、圣人賢士、文人義士也成為家鄉的代言人。 C.作為純粹的溝通工具的微信,具有用戶對話私密,親密度更高,傳輸即時,語音聊天只需消耗少量流量,用戶已突破六億。 D.當年,梁啟超為徐志摩和陸小曼證婚時,就直言他倆是“品格有問題的人”,并希望他們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問題。 6.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用丁香結來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 B.胡適說徐志摩的人生觀里只有三個詞: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的確是一語中的。 C.徐志摩死亡的噩耗傳出,震驚了海內外,胡適連呼:“天才橫死,損失的是中國文學!” D.《再別康橋》中,作者用新娘來比喻金柳,顯得艷麗嫵媚,表達了作者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7.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沁園春”是詞牌名,它規定了一首詞的字數、平仄、押韻等。“長沙”是詞的 B.戴望舒,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新月詩派”的代表詩人。1929年4月,他的第 C.謙稱是表示謙虛的稱謂,“鄙人”、“豎子”、“足下”、“不才”、“舍下”、 D.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國別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 二 閱讀下面兩段文段,完成8~10題。(6分)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棄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四年,晉饑,乞糴于秦。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國之道也。與之。”邳鄭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卒與粟,自雍屬絳。五年,秦饑,請糴于晉。晉君謀之,慶鄭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約。晉饑而秦貸我,今秦饑請糴,與之何疑?而謀之!”虢①射曰:“往年天以晉賜秦,秦弗知取而貸我。今天以秦賜晉,晉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謀,不與秦粟,而發兵且伐秦。秦大怒,亦發兵伐晉。 九月壬戌,秦穆公、晉惠公合戰韓原。惠公馬騺②不行,秦兵至,公窘,召慶鄭為御。鄭曰:“不用卜,敗不亦當乎!”遂去。 ①虢
[guó] 8.對下列句中加點的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B.朝濟而夕設版焉 C.又欲肆其西封 D.失其所與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共其乏困 B.秦伯說,與鄭人盟
C.已而倍其地約 D.卒與粟,自雍屬絳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B.夜縋而出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吾其還也。 第Ⅱ卷(非單項選擇題 四、(22分) 11. 把文中的劃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3分) (2)晉饑而秦貸我,今秦饑請糴,與之何疑?(3分) 12. 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 13.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14.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限選6小題)(6分) (1)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2) (3)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5)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6)尋夢?撐一支長篙, (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五、(14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目送 作者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兒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③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紛亂的人群里,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④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里。 ⑤十六歲,他到美國做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⑾博士學位讀完之后,我回臺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⑿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后“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后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臺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后沒入門后。 ⒁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⒂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米。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發,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15.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當的兩項是(2分)( A.“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這句話表現了21世紀的子女都很自私、冷 B.第⑧段五個加點的“一”字,強調一種孤獨感,一方面透露出作為母親的我,再 C.這篇散文前后兩部分將“我”送兒子上學的不舍與失落,和父親送“我”去學校 D.作為華人世界極有影響力的一支筆,龍應臺的這篇散文華枝春滿,悲喜交集,呈 16.本文第⑨和第⒃段一字未改動地重復,對于文章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17.文章的題目是“目送”,作者分別記敘了哪兩種令人刻骨銘心的“目送”?分別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情感?(4分) 18.你認為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對文章所表現出來的情感的領悟。(4分) 五、語言的實際運用:(4分) 19.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化景點或文學意象,常常會引發我們的情思。請從下列詞語中選擇一個作開頭,仿照例句寫一句話。 要求:①體現景點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運用擬人和反問的修辭手法。(2分)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偉岸,你的壯麗多姿,不正好激蕩起我心中的豪情嗎? 六.作文(40分) 20.很多時候,生活就像是一潭清水,波瀾不驚。你不去用心感受它,它就稍縱即逝,匆匆而過……可是你一旦停住腳步,用心體驗個中細節,就會發現:在不驚的水面上也蘊含著無限的情韻。 請你補充完整以下半命題作文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記敘文。 《那一刻,___ 【注意】①注意文體,抒寫真情實感。 請同學們認真訂正,做到舉一反三, 不遷怒,不貳過綿陽南山中學2014年秋季高2017屆 10月月考語文試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A發酵(jiào) 2.【答案】:B (A菜籃 琉璃 劍拔弩張 凄婉迷茫C炭灰 家具 揠苗助長 3.【答案】A(意氣: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如:意氣昂揚、意氣相投。義 氣:由于私人關系而甘于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如:義氣凜然。 根據語境可選用“意氣”。
養育,培育都有供給某種條件使發育的意思。養 4.【答案】D比喻清除壞的,發揚好的。( A風華正茂:形容年輕有為,才華橫 5.【答案】D(A句式雜糅。應為:“圍繞……主題”或“以…為主題”) B語序不當,主語不一致時,關聯詞放在主語前;“不僅”放在“當紅明星”前C.成分殘缺,”具有…的特點”或”功能”) 6.C(A項引號內的句號多余,應刪除;B項中,兩個分號應改為逗號,“美”后面的逗號應改為句號,冒號只能管到這里。D項中新娘和金柳應加引號。) 7. 【答案】A 8.【答案】C 肆:延伸,擴張 9.【答案】A.(乏困:缺少的(東西)) 10.【答案】C.(A于:對,對于;向 B而: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折 11.【答案】(1)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 (2)晉國發生饑荒,秦國賣給了我們糧食,如今秦國饑荒請求來買糧食,給 他糧食還有什么疑問的呢?(得分點:貸,糴,何疑) 12.【答案】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 深也/相結之厚也。(斷對1處得1分) 譯文 燭之武一席話就使秦穆公背棄晉國親近鄭國,舍棄強大的援軍,使弱小的國家依附;拋棄與晉國的舊恩,召來(晉國)新的怨恨;舍棄成功,去冒危險。要不是其中的利益非常切合秦穆公的心思(要不是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與危害深深擊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這樣呢?秦穆公對于晉國來說,相互結交很長時間了,相互的信義也很深了,相互的交情也很厚了,(但)一旦被燭之武說的利益誘惑(一旦恐懼于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變化),拋棄晉國就像擦眼淚吐唾沫一樣容易,(將來)對鄭國又有什么(不能拋棄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燭之武所說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一定會很快轉變去追逐那更大的利益了! 13.(1)【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葉,流螢,孤燈。 (2)【答案】詩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冷清幽寂。詩人獨自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穿”:形象的傳達出詩人孤獨、徘徊的情緒。詩人又坐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起了流螢。“數”字傳神地描繪出詩人苦悶無聊的心境。 14. (1)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2) 悵寥廓, ,_問蒼茫大地 __,誰主沉浮? (3)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4) (5)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6)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7)見賢思齊焉, (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15.【答案】A D 16. 【答案】作用:①情感上:運用反復的手法(1分),強調面對生離死別“不必追”,應帶著愛與釋懷(放手)來面對生活的思想態度(1分),呈現了情感的遞進和轉化(1分)。 ②結構旋律上:使行文一唱三嘆,回環宛轉,加強了文章的抒情效果(1分)。這兩段不僅僅成為目送兒子、目送父親的總結,還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使得文章條理清楚,層次分明。(1分)(結構上答出其中一方面就可得1分) (結合語文課本《再別康橋》課后練習第三題(P9)和《大堰河,我的保姆》課后練習第三題(P14)) 17.【答案】一是目送兒子漸漸長大的背影,(1分)表達出對兒子的牽掛與不舍以及面對兒子的成長難以釋懷的落寞;(1分)一是目送父親漸漸老去遠離的背影,(1分)表達出面對父親的老去而無法挽留的痛楚。(1分)(語意相近即可) 18.【答案】①文中的“我”是一個細膩溫婉(感情細膩)、愛子心切(1分)、孝順父親、思考冷靜(1分)的女教師形象。②對生命的感慨:生命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有起點就有終點,一個終點又是另一個起點。(2分)對親情的感慨:親人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珍惜,珍視親情,珍視生命,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2分)(其他想法言之成理即可。必須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經歷,否則酌情扣分。感慨只答出其中一點即可) 19.【答案】 示例:1:康橋,你的溫婉艷麗,你的脈脈含情,不正好喚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嗎? (符合意象特征1分,句式1分,修辭:擬人、反問各1分) 20.參考題目: 那一刻,我真后悔 那一刻,我落淚了 那一刻,我長大了 那一刻,我明白了 那一刻,我真幸福 那一刻,她很美 那一刻,我懂得了寬容 那一刻,我聽見幸福來敲門 作文例文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 |
|
來自: 海中第一人 > 《2014——2015學年高一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