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APEC會議上,中韓兩國領導人共同確認,中韓自貿區實質性談判結束。根據會議紀要,雙方談判團隊將在年底前完成余留技術問題的談判。之后雙方草簽自由貿易協定文案,而正式的協定將于明年年初簽訂。在正式簽訂自貿協議之后,中韓雙方政府將適時宣布中韓自貿區成立。 中韓自貿協定將成為我國簽訂的第23個國際貿易協定,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簽訂的單個國家經濟體量最大的貿易協定。未來,中韓自貿區不僅會推動兩國貿易的繁榮,增加兩國福利,也將撬動中日韓自貿區的進展,并為亞太自貿區的宏圖奠定基石。 已就貨物貿易達成一致 從APEC會議上得知,中韓自貿區實質性談判已經結束,從國際貿易談判及自貿區建設過程來看,這是處于一個什么階段?后續還有哪些工作?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實質性談判完成意味著雙方已就第一階段自貿區的文本初步達成一致意見。從這個自貿區的文本來看,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環境保護、政府采購等,是一個比較全面、自由化程度比較高、符合自貿區貿易協定趨勢的雙邊貿易協定。 從程序上來看,在宣布實質性談判結束后,韓方會將文本報送國會審批,并走完后續程序。對中方來講,在談判期間,由于我們的談判隊伍中已包括來自各個部委的代表,而且談判中的每一次討價還價都要征求企業和行業的意見,因而,中方對文本的落實應該比較確定。之后,雙方還會就文本的內容聯絡協調,將文本最終確定,內容包括雙方降稅的安排、非關稅壁壘的去除、一些法律術語的準確性等。最后,雙方在協議上簽字,并適時宣布自貿區正式啟動。 未來,中韓之間可能還會有第二階段的談判,涉及到服務業、投資等,未來也不排除中韓兩國共同來建設自貿區的升級版。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非研究所東盟和南亞研究部副主任袁波: 在實質性談判階段,中韓已就貨物貿易的自由化水平等內容達成了一致,這是自貿協定的關鍵部分,標志著實質性談判已經結束。在服務貿易和投資方面,由于我國過去基本還停留在加入WTO的承諾水平并且以正面列表方式進行開放,雖然我們在上海開展了負面清單的先行先試,但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在談判博弈過程中,韓國希望在我國服務業有更大一些的開放,而我國的金融、保險、電信方面的企業也反映開放存在較大困難。因而在這方面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且,過去我國自由貿易協定還沒有做出這么大的開放承諾,所以其背后也是有難度的。 撬動中日韓自貿區 從2012年5月啟動中韓自貿區的談判以來的兩年多時間里,中韓雙方進行了十幾輪的談判,你如何看待這個談判的過程? 張建平:這個談判是比較艱苦的,畢竟韓國是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國家中制造業最強的一個經濟體。它的制造業規模和全球影響力很大,因而對中國中高端制造業構成了很強的競爭,特別是在造船、汽車、鋼鐵、石化等方面。而中國相對于韓國在農業和中低端制造業上比較有優勢。此外,韓國對中國服務業也寄予厚望,希望中國開放程度更高。圍繞這些方面,雙方進行了十幾輪的拉鋸戰,互相間也有很多討價還價,最終用了兩年時間談成了自由貿易協定。在同類談判中,中國和澳大利亞談了十年了,中國和海合會也談了十多年了,相比之下中韓談判是順利的。 我們知道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仍在艱難的推進中,中韓達成貿易協定將會對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產生怎樣的影響?會對日本、韓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張建平:中日韓自貿區是在中韓自貿區之后很快啟動的,但現在進展大相徑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在歷史問題和島嶼問題上和中韓矛盾很深,這對中日韓自貿區的進程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但在這方面,日本是要負責任的,也是要吃大虧的。因為,中國和韓國達成貿易協定會對日本造成貿易轉移效應和投資轉移效應,日本經濟就要受到負面影響。比如說,在貨物貿易上,中國在兩個性價比、價格差不多的產品上既可以選擇日本的產品,也可以選擇韓國的產品,但由于韓國的關稅降低了,產品就更具優勢,這樣,中國市場上韓國產品的份額就會上升,而日本的份額就會下降。由于韓國和日本在制造業方面是強競爭的關系,所以這種效應會比較明顯。這樣,也會推動日本加快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也就是說,中韓自貿區對中韓兩國有利,也會撬動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稻米、電子、汽車等屬敏感產品 根據媒體報道,中韓貿易協定會涉及二十多個領域,包括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而韓國的稻米行業不會納入在自貿協定范圍內。你認為中韓貿易協議中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內容? 張建平:按照農業、制造業、服務業三大類來講,不同部門的開放程度和貿易安排也不一樣。由于中國農業比韓國更具優勢,因而中國的很多農產品(000061,股吧)企業將在中韓自貿協定中受益。但是對韓國來說,農業屬于敏感行業,其中稻米是超級敏感產品,因而被排除在自貿協定之外。針對韓國在農業中細分的敏感產品和超級敏感產品,可能會采取分期降稅的方式。對中方來說,我們的敏感產品和清單可能會涉及到石化、電子、鋼鐵、汽車、造船等重化工業。由于中方處于制造業的中低端,而韓國處于制造業的中高端,那么,中方就會在這些產業中列出敏感產品清單,并在降稅上做相應的安排。在服務業方面,中方可能在金融、電信、商務、保險等方面比較敏感,會在這方面參照和其他經濟體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的開放程度,并考慮中國對WTO做出的承諾,做出更大程度的開放。 據了解,根據中韓自貿區談判成果,在開放水平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你如何評價中韓自貿協定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張建平:這算是一個高水平的貿易協定。但是,這個高水平是相對的,它比中國與瑞士,或美國與韓國之間的自貿協定開放水平要低,因為,這兩個自由貿易協定都達到95%以上的開放水平。雖然在最開始時韓國的期望很高,希望中韓自貿協定能夠達到韓美之間的自由貿易水平,但是,由于中韓雙方都有自己的敏感行業和產品,而且韓方的制造業水平較高,中方還有很多企業反對建立中韓自貿區。所以,中方就基于現實提出先將貿易自由化做到90%,之后再升級到95%。所以,未來中韓將繼續做更高水平的自貿協定,即打造中韓自貿區的升級版。 袁波:這個開放水平是指協議生效之后達到的目標。在協議生效之后,有些產品不可能立即降稅,可能需要一定時間來操作。目前,對于“稅目90%、貿易額85%”的開放程度,從稅目和自由化程度來說雖然不是我國簽訂自貿協定中開放程度最高的,但是對于韓國這樣大的經濟體量和產業競爭力的國家來講,這是雙方對貿易自由化和產業開放程度整體判斷的一個結果。 韓貨將更便宜 在中韓自貿實質性談判結束的消息發布后,山東、遼寧等地都已經加速啟動了有關中韓自貿區的相關工作,你認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應該怎樣利用中韓自貿區借勢發展? 張建平:當然,地方是迎來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天津和山東都是距離韓國比較近的區域,韓方投資也比較集中,產業鏈的銜接也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肯定在對韓貿易上是有優勢的,而且,受益也會更大。 未來,由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清除,貿易投資和便利化程度的提升,這些地方可能會迎來更多韓國的投資者,貿易額也會大幅增加。 所以,地方政府要做的是營造一個投資環境,更好的迎接投資者。對于地方的招商引資而言,自貿區會相應提高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效率。對企業而言,在自貿協定簽訂實施之后,企業可以使用自貿區的協議了,比如企業的產品出口到韓國,可以享受到哪些降稅的協議;再比如,企業到韓國投資的便利化程度提升后,他們可能會增加投資等;而中韓企業之間可以更好的合資、合作,會有更多的訂單需要處理。總而言之,企業的生意會越來越多。 袁波:對于地方如何借機發展,我們可以看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情況。類似山東、東北這樣的區域,可以借鑒廣西在之前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做法,有針對性在投資合作平臺、園區等方面采取一些有效的做法。在這方面,山東等地其實已經開始在做相關工作了。 對于企業而言,未來中韓自貿協議的降稅、市場準入的安排出臺后,企業的受惠會更加明顯。從短期來看,港口、物流業可能受益較大。可以預想,在中韓貿易量增加以后,來往的旅游、商務的人會增加,對旅游業也非常利好。 中韓自貿區會給普通民眾帶來哪些切身的實惠? 張建平:中韓自貿區與老百姓的關聯很多。現在很多中國老百姓喜歡韓國的產品,中國游客在韓國明洞商業街以及一些免稅店購物,他們大包小包把韓國貨往中國扛,包括化妝品、日用品、韓國的電子產品等。而韓國人也喜歡中國的一些產品,比如說高端的衣鞋帽。在中韓自貿協定簽署后,這些產品因為減免了關稅而變得便宜了,這讓老百姓在消費的過程直接受惠。 (責任編輯:HN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