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炒,又稱上漿滑油炒,它是把加工成小型的原料用雞蛋清和淀粉上漿后,再用熱鍋溫油滑散,然后用少量底油在旺火上快速翻炒,最后烹入對汁芡(或用淀粉汁勾芡)的一種烹調方法。制作滑炒菜大致可分為上漿、滑油和炒拌等過程。
上 漿
滑炒菜的上漿與其他菜肴上漿有區別。一般說來,上漿有保護原料水分和使纖維組織不凝固的作用,不過這只能使菜肴軟嫩而不夠滑潤。要使菜肴滑潤,還要在給原料上漿以后,加適量熟油抓勻,這樣不僅可防止原料粘連和劇烈收縮,還能使原料飽滿滑潤。具體方法是:先用潔布搌干原料表面的水分,并用鹽、料酒等腌漬,再放入打散的雞蛋清調拌均勻,然后加適量淀粉抓勻,直到粉漿把原料表面全部包裹住,行業上稱為“漿上勁”。否則滑油時會出現脫漿、脫水現象,嚴重影響菜肴質感。
對纖維組織粗、肉質老的原料還要進行特殊處理。比如上漿時適量添加清水和小蘇打,可使肌肉纖維吸收部分水分變得松軟,而小蘇打能滲透到纖維組織內部分解出“結合水”,這樣原料就會變得脆嫩滑爽。
滑 油
滑油是把上好漿的原料放到熱鍋溫油或涼油鍋里滑散至剛熟的過程,其操作要遵循以下原則。
1.滑油前,炒鍋應刷凈并燒熱,再用油脂滑鍋。鍋燒熱并用油脂滑鍋,可使鍋底滑潤,防止原料粘鍋。另外,鍋不可燒得過熱,否則原料入鍋后驟遇高溫,也會結塊粘底。
2.下料時要根據具體情況控制好油溫。一般來說,火力強時,原料下鍋時的油溫應略低,原料數量較多時,油溫應略高些。另外,容易滑散且不易斷碎的原料可在三四成熱下鍋,容易斷碎且形狀相對較大的原料應在二三成熱下鍋。操作時,最好是用手抓起來分散下鍋,而像絲狀、粒狀等不易滑散且又容易碎斷的原料,應熱鍋涼油下鍋。
3.下料后要及時滑散原料,防止脫漿粘連。油溫過低時,原料容易脫漿,這時不要急于用手勺或筷子攪動原料,應等到原料邊緣冒泡時再劃開。油溫過高時,原料極易粘結成團,這時可將油鍋端離火口或者是添加一些涼油降溫,再將其劃開。對不易斷碎的原料,用手勺劃散,并且動作要快,而易碎斷的原料,則應用筷子輕輕劃散。
4.滑散的原料要及時出鍋,并瀝干余油。滑熟后的原料若不及時出鍋,質地易變老,對于不容易瀝凈余油的細小原料,可在漏勺里多顛動幾次。若瀝油不凈,則會造成成菜質感差、勾芡不勻的現象。
炒 拌
炒拌是把滑油后的原料與調味品炒勻并勾芡,它起著給菜肴定色、定味和上光的作用。滑過油的原料已基本熟,因此炒拌的速度越快就越能保證其嫩度。除了個別菜肴外,滑炒菜的口味主要由炒拌階段決定,所加調味品的顏色基本上就是成菜的顏色。另外,勾芡除了能使調味汁粘附于原料上以外,還可增加菜肴的光澤亮度。炒拌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1.火要旺,速度要快。火旺鍋底熱,才能使芡汁快速糊化,并且在顛鍋后包裹于原料表面,從而縮短烹調時間。
2.調味要準。滑炒菜一般要求一次性投料,而隨時加加減減地放調味品勢必會拖延成菜時間,使原料變老,失去滑嫩清爽的風味。
3.底油的用量不宜過多。炒拌前一般要把蔥姜蒜先煸香,這時的用油量不可過多,否則下料勾芡后芡汁易結團,無法包裹住原料。其原因是過多的油脂阻斷了芡粉與水的接觸,造成糊化不均,再加上主料表面附著了過多的油脂,芡汁也無法包裹主料。
勾 芡
滑炒菜的勾芡方式以對汁芡為主,其做法是先把所有的調味料和芡汁一起放入碗內,待用底油熗鍋后,再下入原料并隨即倒入對汁芡,然后快速翻勻即可。這種勾芡方式的特點是一氣呵成,瞬間成菜,要求投料和對芡汁的準確性極高,原料下鍋后稍有失誤,就很難補救。
另外,滑炒菜還有投料勾芡和勾芡投料兩種方式。投料勾芡是把滑熟的原料下鍋后依次加入調料和湯汁,燒沸后淋入淀粉液勾芡。而勾芡投料則是先把調味料和湯汁下鍋燒沸后勾芡,再放入滑熟的原料裹勻,這種方式多用于容易碎斷的原料。須注意的是,勾芡投料方式的芡汁應稍薄,待原料下鍋后,芡汁里的水分揮發掉一部分,厚薄便恰到好處。此外,勾芡后若不及時翻鍋或翻炒過度,也會影響到勾芡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