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來襲,寒潮預警,讓人盡情享受雪中情趣的同時,也擔心暴雪帶來的諸多不便。面對暴雪和寒潮,記者特意請專家給出健康出行防病等方面小竅門,希望給您帶來些許便利和溫暖。 出行:“屁股墩”比側摔傷害人 雪天路滑,北醫三院骨科專家孫宇教授提醒,一定要穿得暖,衣服、帽子、手套都不能少,即使一不小心摔跤,厚實的衣物也能起到保護作用。雪天穿防滑鞋尤其重要,判斷鞋子是否防滑,可看鞋底紋路,紋路越深越防滑。 走路時要注意姿勢,建議降低重心弓著腰邁小步慢行,雙手千萬不要插入衣服兜里。同時避免提重物,如果要提重物,最好雙手平衡地提重物。出門最好是雙肩包或斜挎包,不要單肩背包。 如果滑倒,孫宇建議,要順勢側翻倒下,這樣對身體的傷害最小,滑倒時可用雙手或手肘撐地,最忌諱滑倒時坐個屁股墩,容易造成脊柱損傷。一旦摔倒不要馬上爬起來,應緩慢活動四肢,確定傷勢不重,再慢慢爬起,嚴重摔傷者應該保持不動,迅速撥打120電話求救。 飲食:羊肉、生姜最暖身 天降大雪,大家最關心的是:吃什么可以暖身?中國中醫科學院望內科副主任醫師李智告訴記者,這個時候是冬季進補的最好時機,而羊肉、鹿肉都是非常好的驅寒食物。另外,寒冷季節可以適量增加辛辣御寒食物,如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辣椒中含有辣椒素,胡椒中含胡椒堿,它們都屬于辛辣食品,冬天適當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欲,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御寒能力。 冬天,很多老人尤其會覺得腿抽筋得厲害。李智提醒,寒潮來襲更要多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因為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而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而牛奶、骨頭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新鮮水果和主食也是不可少的,多吃柚子、蘋果等生津類水果。 保暖:后背、雙腳最脆弱 寒潮來襲,防寒保暖必不可少。李智提醒,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尤其是老年人。中醫認為背為陽腹為陰,后背有好多穴位,太陽經從這走,如果寒風吹后背的話,對整個機體就不好。 另外,雙腳也是防寒的薄弱部位,所謂寒從腳底起。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人內臟關系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因此,下雪天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建議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踏雪后最好也及時用熱水泡泡腳,能消除疲勞、御寒防凍、促進睡眠。如果在雨夾雪的天氣,或者積雪融化了,即使穿上保暖的鞋子,不久就會濕透,極易凍傷雙腳。這時也可以在襪子外套上塑料袋再穿鞋。需要注意的是,在戶外工作的時候,注意多活動手腳和揉搓面部、耳、鼻,不要長時間靜止不動。 防病:要防呼吸道疾病和中風 暴雪降溫天氣,最先經受考驗的要數呼吸系統,加上門窗緊閉,室內空氣不能及時流通,疾病很可能會光顧。 李智告訴記者,寒潮來襲,大家更愿呆在室內,但沒有開窗通風,空氣里病毒濃度增高,最易感染甲流、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平時應定時開窗通風,一般早晚開窗通風十分鐘左右。老人小孩可在中午氣溫稍高時出門走走。 下雪天還要防中風。血管彈性差的人,氣溫急劇變化會使血壓波動,引發中風。老人和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暴雪降溫天氣更要重視防寒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添衣服、被褥。最好定期進行心血管系統體檢。有晨練習慣的冠心病患者,不要過早晨練,并應隨身攜帶急救藥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