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才子 獨愛東坡:蘇軾生命的境界曾和一位男性友人討論過有關才子才女的話題。他對于“才女”這個稱呼有很多的意見,我想大概是來源于他的生活。沒辦法,誰讓那么多形形色色女子在他面前自稱才女呢?生生讓這個詞變味,稀釋了。當然,他是學工的,不論是在德國還是在中國,都是上的僧多粥少的工科大學。所以,他對才女這個詞,是沒有太多感性認識的。所以,我同情他,所以,對于他提起“才女”兩字的不屑之意,我采取了忽視加上容忍的態度。 這個世界上的才女是有的,而且我認識的才女通常長的還不錯。不過,對于才子,我是敬而遠之的。才子這個詞,有著太豐富的內涵了。嫁給一個才子,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我覺得我還不夠浪漫。如果一個才子懷才不遇,將變得孤僻怪異,那么受罪的是他的妻子。這樣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的家族發生過。所以不禁對才子有幾分忌憚。
![]()
蘇軾雕像(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不論中外,且論古今,我認為第一才子當屬李白。真真是謫仙,他的才氣,深不可測,浩浩然充塞天地,不知其始,不知其終。他的氣象,格局,無不反映了那個大唐盛世,后世縱然才高八斗,也寫不出他那樣渾然天成的錦繡文章。既然是仙,乘風而來,乘月而歸,自然多了幾分冷清,讓人不好親近。流傳下來的野史趣聞也不多,形象始終不夠豐滿。 第二才子,我認為當推蘇軾了。看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才對他的一生有了更全面和清晰的認識。原來,他是個那么多才多藝的人,寫政論文章很好,散文有著名的前后赤壁,詩詞自不必說,連書法都很好,畫畫也很不錯。這些文學藝術的門類,如果精通一門就很了不起了,何況他門門都拿得起,放得下。除了文人的根本,他還對工程情有獨鐘,是個辦實事的人,西湖上著名的蘇堤就是他留下的。做官,做文人很成功也到罷了,他還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幽默風趣,給坊間留下了數不清的話題軼事。有些是真的,有些我也懷疑是后人假托。只是大家太喜愛他了,后世的人們在一粥一飯里還追念著他。有時也不忘打趣他,說說他和佛印在一起時,那些自作聰明的小故事。 我想,東坡如果泉下有知,后人對他的這種態度,一定也會莞爾一笑。他說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想起東坡,就好像想起一個朋友。他讓你敬慕而又快樂,他有滿肚子博學,偶爾小小的促狹不失可愛。他尊重女性,真心實意的欣賞她們,用美麗的詩句吟誦她們,你看不到半點的狎猊猥瑣。他不光在理論的高度闡述治國的道理,在具體為政當中,也是把百姓的福祉裝在心中,不惜為他們奔走呼號,做一切他能做到的事情。他笑對自己的命運,對每個流放地他都能看到好處,熱愛它,贊美它,氣得他的政敵要把他發配到海南島才罷休。 他很少悲嘆自己的不幸,相反,他總是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風景,美食與樂趣。什么事情,經過他的點染,便覺得新奇有趣,翻出一層新意思出來。是他,寫西湖的“淡妝濃抹總相宜”,奠定了西湖的審美地位;是他,寫如何把豬肉做的鮮美,至今人們還按照他的法子燒東坡肉;是他,來到嶺南這樣的地方,還能夠發掘它的好處,在那里買田置舍,還說“不辭長作嶺南人”。這世上的艱難苦恨,荊棘豺狼,在他眼中都化作了霽月清風,晴天朗日。還有什么能難倒他呢?他是如此的興致勃勃,又是如此的超越世俗。 雖然后世美譽甚多,但是蘇東坡留給我們的印象,仍然是多面的,豐富的,有血有肉的。他不是神,他不是完美的,他也曾經想要自殺,他也曾經在文字獄中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他也因為高調而得罪了不少人,這些政敵們出于利益和妒忌對他進行了無情的迫害。但他,絕對是一個健康的人。他不偏激,儒釋道在他的身上有著完美的融合。他有儒家的進取,正義,也有佛道的灑脫,出世。他既追求長生不老,健康長壽,也不放過品嘗美味的機會。他有文人的優點,卻沒有文人的酸腐和清高之氣,反而和普通民眾打成一片,更在黃州這個苦寒之地親自開墾,做一個躬耕的農夫。這樣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在古代,要找到一個可真不容易呢。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中華文明燦燦星河,才子更是多如星斗,吾不愛才子,獨愛東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