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記得曹操有一首?満江紅?的詩是這樣寫的(可能有小誤):滾滾長江,浪淘盡。幾多豪杰,曾經是,青梅煮酒,中原喋血。城外笑披雷共雨,山間暢飲風和血。待何時,當拍遍闌干,陽關疊。孝亷舉,黃巾滅,攻董賊,雙袁絕。掃殘余喜望,北天清澈。險險蜀西徒實討,深深銅雀猶虛設。嘆雄心,教亂世三分,誰人說。 有人說,曹操沒有寫過這首詩。理由是滿江紅這個詞牌起源于婦孺皆知,傳唱最廣的岳飛的《怒發沖冠》。詞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誒”才是經典之作。另外,蘇軾、辛棄疾等詩人的《滿江紅》也非常著名。他們說三國時代沒有《滿江紅》這個詞牌,所以曹操不可能寫《滿江紅》。我既非歷史學家,也非詩人。但我覺得流傳的曹詩《滿江紅》寫的就是曹操成為中原霸主的全過程,也寫了曹操無緣統一中華的無奈!是曹操本人寫的可能性極大。曹操在政治上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在漢末天下大亂之時,他始終以漢相自居,堅持不稱帝。曹操晚年,已經占據了東漢十三州的九州,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仍然執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孫權寫信勸他稱帝,曹操不以為然地說,孫權這小子要把我放在爐火上烤呢!曹操始終不稱帝,并非他不愿意當皇帝,只是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以天下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個人的欲望。曹操始終奉行漢朝正統,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亂。他曾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不稱帝,是曹操的一種政治謀略,也是他的一種無奈!如果說官渡會戰決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敗便是曹操只可稱雄北方的命運決戰。此后,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邊境挑起戰火,但雙方均互有勝敗。同時劉備西定益州,自封漢中王。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連蓋世雄主曹操亦再無力改變這個事實,“嘆雄心,教亂世三分,誰人說。”曹操的政敵周瑜說曹操:“雖名托漢相,其實漢賊也。”周瑜是曹操的敵人,當然不會說曹操的好話。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雖然有不少污點,但他確實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軍事家,是一位胸懷博大的理想主義者。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說:“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一生,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為吸引人才不遺余力;為發展文化,精心創作。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情懷。曹操始終是個理想主義者,又具有堅定的實踐精神。曹操的詩作慷慨悲涼,頗具感染力,不少名篇流傳至今。連我這樣的人都能背誦他的満江紅,并從中看出他的雄心與無奈,可見曹氏的不朽與偉大!(雜談三國以此詩暫告一段落,咱們有機會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