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傷是針灸中的常見病,在臨床中經常遇到。通過這幾年的實踐對治療急性腰扭傷常用的幾個穴位作了一些對比:手太陽小腸的后溪、督脈的人中、手背的腰痛點。- 1)病在足太陽經。本組病例多為骶棘肌與腰背筋膜損傷,病在脊柱兩側,屬足太陽經經脈所過。其主要癥狀為一側腰痛,俯仰、轉側不利。檢查時可在腰椎橫突間或腰椎外側骶棘肌處有明顯壓痛,局部肌肉緊張。分別用三組穴位針刺以后溪穴效果最好,人中次之,腰痛點最差。- 2)病在督脈。本組病例多為棘間韌帶操作,病在正中,屬督脈經脈所過,其主要癥狀為腰椎棘突間疼痛,患者俯仰不利,坐臥、行動均感困難。檢查時在棘間韌帶處有壓痛。以針刺人中穴效果最好,后溪穴次之,腰痛點最差。- 3)病在足太陽與足少陽兩經。本組病例多為骶棘肌及臀大肌操作,腰痛在患側脊外側,連及臀部和大腿(足太陽和足少陽經經脈所過),轉側、俯仰及步行均感不利。檢查時可見一側的骶棘肌及臀大肌有壓痛。針刺以腰痛點效果最好,后溪次之,人中最差。 - 人常用王文遠教授的平衡針灸,效果很好,急性腰扭傷一般取腰痛穴,也可以配腰痛穴- 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額內側動靜脈分支和三叉神經的滑車上神經,前額兩側均有眶上神經分布。- 取穴原則: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則- 針刺特點:其刺以滑車上神經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經出現的正為宜。- 手法:針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達到要求針感時,即可出針。單側腰痛為平刺手法,不提插,對重癥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發生暈針的情況下,可以留針。- 針感:以局限性,強化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為主。- 功能:活血化愈,調節神經,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軟組織損傷,腰間盤脫出,強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傷,- 1 治療:水溝穴(人中穴):患者自然坐位,醫者準備好針具,消毒速刺入準確穴位,實施捻轉瀉法,同時囑患者自然適度活動腰部。同時患者腰部會有猛地輕松感,片刻癥狀消失。 - 2 急性腰扭傷在1----3天內,針刺“人中穴”有特效!3天以上,效果較差!- 32年前,我調下鄉當工作隊長,遇一農民坐在路邊痛苦呻吟。問其故?答說:“因撐船閃了腰,船棄河邊,想去醫院醫治,又無法走動!”恰好我帶有針灸針和消毒酒精,就對他說,無妨,10分鐘內可以無事!農民不太相信,同行的工作隊員也半信半疑!我立即取針消毒,用小毫針針刺“人中穴”,捻轉數次,留針不動,并把他扶起,叫他緩慢前后左右活動腰部,再捻轉數次。他說:“真神,真的不痛了!”同行的工作隊員也感到神奇,前后不到十分鐘!我對他說,現在不要撐船了,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才能去撐船。他千多萬謝!- 腰積勞損,坐骨神經痛,不明原因的各種腰痛。- 臀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肩關節腋外線的中點,即肩峰至腋皺壁連線的1/2處。- 局解:布有旋肩胛動靜脈,臂外側皮神經和第一,二肋間神經,深層為橈神經。- 取穴原則:以針刺橈神經或上臂外側皮神經出現的針感為宜。三寸毫針針尖向腋窩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手法: 1上下提插手法2,針感達不到要求可采用滯針手法。- 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為主或向肘關節,腕關節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氣散結,消炎止痛,調節神經。- 主治:臀部軟組織損傷、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梨狀肌損傷綜合癥、-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脫出、急性腰扭傷、腰積勞損。- 臨床還可用于治療同側網球肘、對側頸肩綜合癥、偏癱。- 我告訴大家一個我常用的方法- 承山到足跟畫一直線,取其二分之一處(扭傷穴)。腰肌左側疼痛點按左扭傷穴,腰肌右側疼痛點按右扭傷穴,腰肌中央疼痛左右扭傷穴同時點按,注意手法的力度。此時靠患者自身腰肌左右的扭動,小關節錯縫、滑膜嵌頓可自行復位。肌肉、筋膜、 韌帶的急性損傷,到患部采用理筋的手法。 就基本上八九不離十了。如果患者腰部還有不適感,找其腰部的疼點和其腹部的相對應點,令患者呼氣時兩手同時點按、活動腰部,這次徹底搞定。- 急性腰扭傷立竿見影- 本人從醫十年來,治療急性腰扭傷,雖未做過詳細登記,也有100多例,急性期均采用針刺手法,效果非常滿意 方法:首先診斷病因,找準壓痛點,若為單側扭傷,患者站立位,可取對側手背腰痛穴,采用“動針法",邊強刺激行針,一邊讓患者作左右擺動.蹲起運動.抬腿運動,留針5分鐘出針.然后囑患者俯臥位壓痛點處點刺放血拔罐,雙側委中穴放血拔罐.若為中央型急性腰扭傷,則取雙側后溪穴和人中穴,行“動針法",邊強刺激行針,一邊讓患者作左右擺動.蹲起運動.抬腿運動,留針5分鐘出針.然后俯臥位雙側委中穴點刺放血拔罐 - 適用證:三日內急性腰扭傷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2-3次活動自如.當然一周內同樣有效國注意:本法只適用于急性腰扭傷,應排除骨折,施法后應臥床休息三四天.中央型急性腰扭傷切忌應用推拿治療,否則病人第二天便有腰斷的感覺(個人總結)- |舉報|字號 訂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