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中醫認為,高血壓屬中醫 “頭痛”“眩暈”范疇,病因多有風、火、痰、內 虛等。病機是由于氣血陰陽失調,使腦髓空 虛,脈絡失養,或清陽不展,或火擾清竅產 生了高血壓諸癥。而肝陽上亢、痰濕中阻、 氣血虧虛或血瘀、腎陽不足則又是產生氣 血陰陽失調的病理基礎。素體陽盛或長期 郁怒,暗耗了肝陰,使肝郁化火;先天稟賦 不足,后天嗜酒肥甘或饑餓勞倦致脾失健 運,凡此均構成了初始病因。隨其發展又分 別成痰濕中阻,氣血虧虛,腎陰不足,陰虛 陽亢等病機。高血壓病形成之后,上述病 機可發展成腦血栓,或瘀阻于心則為胸痹、 心絞痛。如果氣血上逆,挾痰挾火于清竅, 則可出現腦出血卒中。如果內傷積損日久, 傷于脾腎,使腎失開闔,脾失健運,水濕內 停,即發生水腫、腎衰等病癥。 診斷標準:①本病以老年發病為多。起 病一般較緩慢。可有家族史。②血壓大于或 等于140/90毫米汞柱。 治療方法: 適當限制鈉鹽攝入,以每日5克左右 為宜。戒煙、限酒。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減 輕體重。調暢情志,避免情緒過度波動。 中醫辨證治療方藥如下: (1)肝陽上亢證:眩暈,頭痛頭脹,頭重 腳輕,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紅,苔 黃,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石決明15克,川牛膝、倚雌革、 杜仲各12克,鉤藤、天麻、黃芩、梔r、儀交 藤、茯神各10克。 加減:腰酸痛者,加玉米須、地龍各10 克;頭痛甚者,加夏枯草、茺蔚子各10克, 全蝎5克。 (2)風痰上擾證:頭痛,眩暈,胸悶心 悸,食少,惡心嘔吐痰涎,形體肥胖,苔白 膩,脈弦滑。 治法:祛風化痰。 方藥:白術、茯苓各12克,法半夏、天 麻各10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棗4 枚。 加減:頭暈腰酸甚者加玉米須、杜仲各 12克,決明子、懷牛膝、密蒙花各10克。 (3)肝腎陰虛證:頭暈目眩,耳鳴,健 忘,口燥咽干,肢體麻木,腰膝酸軟,頭重腳 輕,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沙參、麥冬、玉米須、懷牛膝各 12克,生地15克,當歸、枸杞子、川楝子、 杜仲、密蒙花各10克。 加減:頭痛者加天麻、茺蔚子各10克, 全蝎5克。 (4)陰陽兩虛證:眩暈,耳嗚,體瘦,神 疲,畏寒肢冷,五心煩熱,心悸腰酸,舌淡 少津,脈弱而數。 治法:滋陰補陽。 方藥:仙茅9克,仙靈脾、巴戟天、知 母各10克,黃柏、當歸各6克。 加減:頭痛腰酸者,加杜仲、懷牛膝、 天麻、茺蔚子各10克。 服用方法:每日1劑,水煎服,3周 為1個療程。 療效標準:參照《高血壓病的新診斷 標準和療效評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 無效。顯效:①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 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②舒張壓未下降 至正常,但已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須 具備其中一項。有效:①舒張壓下降不及 10毫米汞柱,但已達正常范圍;②舒張 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毫米汞柱;③收 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毫米汞柱以上,須 具備其中一項。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治療組顯效8例,有效24例,無效 3例,總有效率91.43%。 胡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