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末,2014年,是我到深圳的第十年了。這段時間密集地聯絡十年來的老友,我們這些人在這十年里走過的路,讓我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感受無比鮮明。記得曾有人說過,工作5年是個分水線,在此之前,你會因大把青春時光在手而任性;其后,逐漸成熟甚至有家累的你,慢慢地在已成形的人生軌道上前行,看到岔道也不再有探秘的欲望。從朋友們的人生軌跡來看,也許,是有那么點道理的——重要的人生選擇與變化,基本都是在那個時限點發生的。
先說我印象最深刻的L,這是我身邊最早一位僅憑自己的收入就積攢了百萬家財的人(刨除買房帶來的資產升值以及公司的配股收益)。
L是電子專業出身,以技術起家,一直以來,對自己的人生都很有規劃,是個有原則的朋友。畢業于西南地區一本的他,實習期就光速簽約深圳的一家港資電子代理公司。因為當時公司十分看重技術人才的培養,L既能直接接觸團隊大牛,跟著學本事;又有足夠大的自主空間讓他上手,用實踐反證設想。只用了一年時間,L就成了技術團隊里重要的一員;但是,由于大牛的存在,L只能按部就班地當螺絲釘,上升空間似已被堵死。
但是,L并沒有跳槽,而是選擇在圈子里接私單。據他所說,當時接的都是二手三手的私單,活重、錢還不多。我們一眾非專業人士疑惑不解,L笑說,我現在跳槽到別的團隊也許工資能漲30-50%,但是,我也肯定無法獨挑大梁,公司不放心,我自己也不夠純熟,還得費時再融入新團隊。而這些私活都是市場上真實的需求,我現在最缺的就是對市場的全面了解;另外,新人想融入一個圈子,最快的方法就是給各路牛人當小弟;再說,我們這行,閉門造車會一輩子當螺絲釘的,我可不是個能安心當螺絲釘的人。事實證明,L只用了三年,他就成了圈子里的名人,很多團隊找他出活;在我們的工資還在到底是3K還是4K線上糾結時,他每月私活的進賬就是以W為單位。
眼看人生列車將駛入一條平坦大道,L再次選擇了一條讓我們大跌眼鏡的路——轉做客戶經理,也就是俗稱的銷售,一個無法討巧、社會名聲也不高的職位。對于我們這些老朋友,L略略交底:我就不是個能鉆研技術的人,我又很俗,對金錢、對可量化的成功都有渴求;最重要的是,這幾年接活的經驗表明,買家市場已開始,客戶越來越大爺,銷售的門檻越來越低,但做好電子銷售卻又越來越難,現在,懂點技術的銷售迎來了最好的時光,我得把握機會啊。
隨后,L申請調往北京,據他所說,因為皇城里聚集了客戶公司里管錢的人,他們又多是技術崗走出來的,和他們做生意不用搞那些七七八八的,只要給的貨能讓他們做出產品、賺到錢就好。后來的情況,基本就如L所設想,3年后,他成了Top Sales,如今,他早已是公司中華區市場的負責人。至于他的年薪,我就不得而知了,只知他在海口、深圳等幾處都全款買了房,而且,入手的都不是小戶型。
說起買房,就后來的發展而言,我想,L應該會后悔調往北京時沒就勢要求把戶口遷到北京去的吧。也許是80初期的人都還是偏于謹慎,低估了中國尤其是北京的房地產增幅吧。同時,L還錯估了自己的“未來”——最初3年,L的工資一直是在深圳發的,他也覺得自己是北京的過客;而且,由于公司安排得很周到,他完全不需憂心在北京的落腳,以致于限購之前,他連在北京買個房當臨時住所的欲望也沒有。直到去年,L遇到以結婚為目的的女友J,才把在京購房提上了議程。而大忙人L和同樣是大忙人的J,直到今年初,才總算是有空選定目標,最終以近500萬的價格在五環邊上購入一套3居室,明年就可以交房了。L感嘆,京城居,大不易啊!
J將是本系列之二,這是一個讓我感慨“生活,怎么是這樣子的"的女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