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們吃的是拍賣來的海膽。每個人入口時都禁不住瞇起眼睛「唔」地一聲。上海又一家值得一去的貴壽司店,只有8個座位。 · 櫞舍鮨青木據說才開張了一個多月。最初知道是看到一位主廚朋友在朋友圈發照片,覺得魚在上海很少見。 去試了午餐后,放心地訂了一場晚餐,與一群飛來上海尋我吃飯的好朋友分享,果然心滿意足。 這是延安中路小弄堂里一間很隱蔽的房子。青木師傅是熟面孔,以前就吃過兩次他經手的料理。第一次驚艷,因為當時上海很少能吃到恰好是皮膚溫度的壽司。第二次似乎恰逢后廚換了團隊,前臺仍是青木本人,食材也沒換,但沒一道是對的。米飯調味不佳,魚生溫度不對,上來兩片烤過的貴牛肉,背面有冰碴子。 而去了青木師傅本人主持的這間店,很明顯,無論是菜式還是食材,他的手腳都施展開了很多。他最初被一間東京的米其林一星壽司店派駐到上海,如今仍然與東京店合作,因此他的食材主要來自本店。上海與日本之間,每周四天均有食材空運——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市面上好吃的東西多了,也與整個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 日本的名店,各有自己的供應商,有時候是一輩子的老關系,旁人輕易插不進手去。我和朋友們去吃的那頓晚飯,是奔著壽司之神二郎店里的海膽去的——青木師傅拜托人家進一次,人家便幫了這忙,給上海調了一盒。 雖然空運而來,海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溶。但那種坊間難以一見的清甜的味道,令人無法忘懷: 以前碰到過人夸香港的龍吟,說「雖然是一樣的北極貝,但不知道為什么他家的就是特別好吃」——想必也是這種名店專屬供應商的關系。在青木店里也有這樣「特別好吃的北極貝」,與之前吃到的不同,分外脆甜: 當天的另一道大菜是紅毛蟹,甜嫩的蟹肉令人印象深刻,而配的那一抹蟹黃的鮮美程度,超過今年我吃過的大閘蟹: 其它,其它我們就吃了一些野生的鯛魚,魚肉特別緊實鮮甜: 正當季節的白子,肥美細膩,品相完美: 以醋調味又明火烤過的鯖魚,微酸清淡: 漂亮的金槍魚,介于中脂與大脂之間的部位,「這條魚是東京本店拍賣來的」: 當天運到的新鮮沙丁魚,做了壽司。這種魚獨有的鮮味,風味介于白身魚與赤身魚之間,值得一試: 其實本來沒有備在當天的套餐里,因為我們聊起來說想吃,青木師傅特意增加的。吧臺里只有他一個人,一邊為我們備后面的菜一邊見縫插針地摸魚出來洗殺,用鑷子細細夾刺,節奏紋絲不亂,頗見功力。 然后我們喝了獺祭二割三分,二割三分的意思是每粒米只取23%的精華部分去釀造。每人都選了不一樣的酒杯,我喜歡我挑的這只: 青木的酒單還可以。獺祭之外,酒單上還有「小鼓路上有花」這種有趣的酒。另外還有一些頗有名氣的好酒,顧客可以直接看酒下單。 最后是這枚玉子燒,也就是《壽司之神》紀錄片里那枚需要廚師學習煎好多年的雞蛋,大家都知道是山藥、蝦與雞蛋做的,但是要均勻齊整有彈性,挺難的。這枚狀態還不錯。不過青木也說,「與二郎先生店里還是很有差距啊……」 對壽司店師傅來說,這道雞蛋大約像是太極拳的收手式,抱圓收功,形意兩全: 我們去青木晚餐的時候,其實不大有胃口。大家吃了三天,飽得不得了。青木師傅沉吟了一下,略調整了一下順序。 結果我們在已然很飽的情況下,吃得還挺開心的——貴壽司店里講究節奏,好的師傅能把節奏安排得很好,讓你在不同食材的味覺變幻之間享受極好的一餐。 那個愉快的周末從Ultraviolet開始,以青木結束,我們覺得正正好。 最后說幾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