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類中草藥是個復雜的大家族 采蘑菇是個靠眼力吃飯的技術活兒。最初,我也是一個采蘑菇的外行,總是怕萬一不留神把毒蘑菇采了回去,吃出個好歹來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但每次跟著那些放羊的、采藥的、收山核桃的、逮蛤蟆的老人、小孩兒們一起到山間曠野里“玩兒”(人家是做正經差事,只有我是當玩兒)的時候,看見他們每每從地上或樹上或柴火堆上摘下一朵朵肥大的蘑菇或木耳放到自家窗臺兒上晾曬,又端出拿這些野生菌做成的美味土菜招待我之后,我也按捺不住了,漸漸的,從幫他們采,到自己采,開始認識哪些蘑菇能吃,哪些蘑菇有毒,并且知道了它們的各種“土名兒”。 后來去了科學院工作,我學會了查文獻,給它們分類,對照著圖錄,給那些熟識的蘑菇找它們的學名,實在不認識的,就采回來,拿著標本去問專家。一來二去,不但弄清楚了以前采的那些個食用菌,還認識了好幾種藥用菌類。 馬勃,就是我認識的第一種藥用“蘑菇”。有一次,我在河北昌黎縣的一處林間采標本,突然看見地上躺著一只直徑大約3厘米,外表黃褐色的小球兒,“這是誰不留神掉落的土豆兒啊”,我想把它撿起來,可彎腰去撿的時候才發現,這“土豆兒”的一半兒還埋在地下,于是撿就變成了挖,下面的部分還挺深,等挖出來一掂量,才看出來,這哪里是什么“土豆”啊,它比土豆輕,摸一摸,不軟不硬,韌勁兒十足,下方還長著一縷須根,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掰開了這個球體,里面是潔白的、松軟的組織,發出一股濃重的蘑菇味兒,原來是個蘑菇。我蹲下身子查看了附近的泥土,哦,這東西還真不少呢,兩平方米的地面上就長了五六枚,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我先前撿的那個屬于顏色淺的,待我去挖那顏色深的一枚時,我忽然感到它很軟,仿佛用手指一捅就破似的,果然,那個深色的蘑菇非常容易地就被我捅破了,里面飄散出一股灰色的煙霧,不留神我碰巧吸進鼻子一點,立刻感覺到嗆,實在是嗆,嗆得我站了起來,一面擤鼻涕,一面流眼淚。帶隊老師是植物學家,他低頭看了一眼我挖的菌類,又端詳了一陣我的狼狽相,很鎮定地對我半開玩笑地說:“你挖到催淚彈了吧?”我已經說不出話來了,趕忙點點頭,他笑著告訴我:“你挖到的那些個球兒其實是真菌馬勃的子實體,子實體幼嫩的時候可以當蘑菇吃,等長老了,就會充滿煙霧狀的孢子,你剛才是把它的孢子都放出來啦!”原來如此,這就是中藥馬勃,早先看《河北中藥手冊》的時候,曾留意過這味藥材的名稱。書中說它有消腫、止血的作用,而入藥的馬勃正是這種成熟了的,粉性足的“催淚彈”! 有了那次經驗,我開始注意林間的各種藥用真菌。又是一次野外考察,我在海拔1400米的白樺林里,發現了一種長相更加有趣的“蘑菇”。這種“蘑菇”呈灰白色,長得很像馬蹄子,倒扣在一棵已經死去、倒伏的枯木上。仿佛生長了很多年,“蘑菇”的質地很堅硬,表面顯現出一環又一環的圈層,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靈芝?我采下其中一個較小的,裝進標本袋,回來找專家一看,原來不是真靈芝,是一種“木靈芝”,所謂的“木靈芝”是長得像靈芝而實際藥用價值不如靈芝(也可能是人們還不大清楚它們的價值)的一大類藥用菌類,我采集到的種類其學名叫做木蹄層孔菌,是靈芝的同門親戚,多孔菌目中的一種。后來有機會,我出差來到廣州,在當地一家很著名的藥店里,我看到了體積更大的木蹄層孔菌,那里的中藥師告訴我,木蹄層孔菌是一種消積化瘀藥,臨床用于治療肝病及各種癌癥,有較好的療效。目前常作為癌癥患者的輔助用藥和保健食品應用。 看來,真菌類是個極其復雜的大家族,想要認識這個家族的藥材的確不容易。(段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