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正在向南極腹地挺進,不久即將抵達位于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地區的中國昆侖科考站。 今年是我國南極科考30周年,而人類發現南極洲、到達南極點,也不過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 大約四十年前,著名科普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寫了一本小冊子,名叫《我們怎樣發現了南極洲》。在他之前和之后,也有很多人寫過關于發現南極洲的故事,但似乎都不如阿西莫夫寫得有趣,所以我們下面講的故事,基本上還是來自于阿西莫夫四十年前的講述。 赤道南邊也有陸地嗎? 大約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古希臘人確信地球是一個圓球。他們知道它的一端有個北極,另一端有個南極,赤道線在兩極的正中間。 古希臘人從不曾到過北極或南極,也不曾到過赤道。希臘學者只知道反正準有那些地方。他們根據太陽總是出現在南面天空這一事實,判斷出已知的一切陸地都位于赤道以北。 赤道以南也會有陸地嗎? 有些希臘學者認為肯定會有。他們覺得只有這樣設想才算合理:既然赤道以北有陸地,那赤道以南也應該有陸地。 不過,在那時候,要想去實地探訪赤道以南的陸地是不可能的。越往南走,天氣越熱,很多人認為靠近赤道一帶會熱得使人類無法生存。既然如此,地球的兩半球就得永遠分隔。北半球的人見不到南半球的人;南半球的人也見不到北半球的人。 甚至到了15世紀,歐洲人還從來沒有到過赤道。 15世紀時,歐洲人急于尋找一條經海路通往印度和印度以東的大陸和島嶼的捷徑。后來發生的故事是我們所熟悉的:1482年,葡萄牙航海家迪約戈·考恩終于抵達并越過了赤道,他是第一個跨過這條線的歐洲人。他澄清了兩點:第一,赤道并不是熱得使人無法忍受的地方;第二,赤道以南確有陸地,非洲大陸就伸延到赤道以南。 那么,非洲究竟向南延伸了多遠呢?如今我們知道,非洲的南端大約為南緯35°,位于略超過赤道到南極全程三分之一的地方。 麥哲侖發現火地島 后來的故事同樣是我們所熟悉的。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侖布在為西班牙開辟新航道的努力中,于1492年啟程向西航行,發現了美洲新大陸。而1519年,斐迪南·麥哲侖決定設法越過美洲大陸繼續向西航行,直到印度——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美洲大陸從北到南似乎整個是連成一片的陸地。 麥哲侖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南航行,終于在1520年10月21日進入了一條水道。他冒著惡劣的暴風雨天氣繼續前進,順著這條水道果然到達了美洲大陸的另一側。為了紀念他,這條水道迄今仍被稱為“麥哲侖海峽”。 麥哲侖海峽的位置大約在南緯54°,從赤道到南極的行程到這里已走完了五分之三。不過麥哲侖海峽以南還有另一片陸地。當麥哲侖的船隊穿過海峽時,水手們可以看見對岸的篝火,因此,他們把那塊地方叫作“火地”。 一些地理學家想起了古希臘人關于赤道以南陸地的推測。他們認為非洲南部或者南美洲并不是赤道以南的全部陸地,赤道以南與赤道以北應當有面積相同的陸地。他們猜想“火地”或許就是那個大陸的一部分。 將近1577年年底時,英國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帶領船隊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二次環球航行。德雷克穿過麥哲侖海峽,于1578年9月6日抵達太平洋。在那里遇到暴風雨,把他吹向了南方。風推動著他長驅南下,終于使他發現了火地不過是一個島?;鸬貚u以南依然是茫茫大海。這一片海面現在就叫“德雷克海峽”。 那時,火地島上有人居住。當時誰也不知道這里就是有人類安居的最南端的陸地。 庫克船長最早越過南極圈 雖然人們知道了火地島并不是另一個大陸的一部分,但他們仍然相信南方什么地方還有著一個大陸,最合乎邏輯的地點是太平洋中的某處。 從17世紀到18世紀,經過幾代航海家的努力,人們發現了太平洋上的很多島嶼,發現了新西蘭,發現了澳大利亞。18世紀下半期,當時馳騁在海洋上的最偉大的航海家是英國人詹姆士·庫克,也就是人人皆知的庫克船長。他先后進行了三次了不起的航行,勘察了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海岸;確鑿地證實了除澳大利亞之外,在南太平洋上再沒有任何能稱得上是大陸的陸地。 1773年1月17日,庫克船長駕船南下,一直越過了南極圈。他和船上的同伴們是最早越過南極圈進入南極地區的人。庫克在他的航程中又連續兩次越過南極圈。向南深入最遠的一次是1774年1月30日,他到達了南緯71.2°的地方。他差不多已走完了赤道到南極的五分之四路程,距離南極極心只有不到2000公里了。 不過,在越過南極圈后,庫克再也沒發現過陸地。向南航行得越遠,天氣就越冷,洋面結冰也越多。雖然庫克船長是在南半球的夏季越過南極圈的,還是由于受到冰塊的阻礙無法到達陸地。 誰最先看見了南極洲? 俄國人、英國人和美國人都說是他們最先看見了南極洲大陸,這成了一件歷史上的公案。 1819年10月,英國海軍軍官威廉·史密斯發現了南設得蘭群島。這個群島最南端的島嶼位于南緯63°。這是人類至那時為止發現的最南方的陸地。 英國海軍中校愛德華·布蘭斯費爾德繪制了南設得蘭群島的海圖,然后繼續南進到南緯64.5°處。1820年1月30日,他隱約遙望到了陸地。為了紀念他,那塊南面的陸地和南設得蘭群島之間的水域,一直被叫作“布蘭斯費爾德海峽”。 同一年,1820年11月6日,年僅21歲的美國人內森涅爾·布朗·帕爾默,指揮著一支龐大的捕獵海豹船隊中的一艘小船前進時,親眼看見了布蘭斯費爾德海峽以南的陸地。 布蘭斯費爾德和帕爾默所見到的陸地是一個狹長S形半島的一部分。美國人管它叫帕爾默地,但是,英國人堅持認為是布蘭斯費爾德首先見到它的,為了對當時的英國海軍首腦詹姆士·格雷厄姆表示敬意,把它命名為“格雷厄姆地”。這場爭執一直鬧到1964年才解決,它現在的名稱叫南極半島。 1819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派遣航海家法比昂·戈特列勃·別林斯高晉南下。別林斯高晉受命深入到比庫克船長所到的緯度更遠的南方。 別林斯高晉盡了最大努力,發現了彼得一世島和亞歷山大一世島。按照俄國人的說法,這個時候別林斯高晉也瞭望到了南極大陸。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可能是第一個看到南極大陸本土的人。 看見南極大陸的榮譽,最好還是由以上幾位分享。然而,重要的一點是:他們三位都無法說明他們所見到的陸地,到底是大陸的一部分或僅僅是個島嶼。 南極大陸的確認 19世紀20年代在南極圈附近的一切發現都局限于火地島以南一帶區域。1831年,首次在南極地區的另一側見到了南極陸地。 那一年,英國航海家約翰·布里斯柯伊在非洲以南很遠的地方看到了海岸線。那里大約在南極圈以北100公里處,所以還處在南溫帶。他用他船主的姓名稱它為“恩德比地”。因為冰塊使他無法駛到陸地跟前,他只是從遠處瞭望了一番。 1840年,法國探險家儒勒·杜蒙·杜維爾魚從澳大利亞航行南下,幾乎正在南極圈上發現了海岸線,他用妻子的名字為它命名為“阿德利地”。 差不多在同時,美國探險家查理·威爾克斯駕船沿著恩德比地和阿德利地之間漫長的海岸線前進。這條海岸線幾乎完全順著南極圈曲折延伸。現在,位于印度洋以南的這一帶海岸就叫“威爾克斯地”。威爾克斯返航以后,首先提出了以下觀點:綜觀過去二十年間所有歷次發現,可以證明確實存在著南極大陸。 他的看法很有說服力,探險家們都表示接受。但是,這塊大陸完全位于南極區域內,因此必定為冰層所覆蓋。它不是一個適于人類居住的大陸。迄今為止,唯一在那里活動的人類都是些暫時安營的探險家和科學家。 這個大陸的地理名稱就叫南極洲。 乘船南下的極限 南極洲一經被發現,探險活動便空前廣泛地開展起來。人們希望了解有關這個新大洲的一切詳情。 1841年1月,蘇格蘭探險家詹姆士·克拉克·羅斯進入了南極沿岸的一個海灣。這個海灣位于新西蘭以南,后來被稱為“羅斯?!?。 羅斯繼續深入羅斯海的南部,直到他為一道二三百英尺高的高聳的冰墻所阻。這道冰障實際上是陸緣冰,它是在陸地上形成的,后來由于上端結冰越來越多而被推向海上。 羅斯海大部分被厚厚的陸緣冰所充塞,我們現在稱為羅斯陸緣冰的面積相當于法國的領土面積。 到19世紀中葉,人們已經清楚:南極位于南極洲大陸上;羅斯抵達的最遠點是乘船南下可能到達的極限:誰要想進一步接近南極,就得登上陸地跋涉。 但是,南極洲實際上并沒有土地,只有一派冰原。而在冰上長途旅行是十分困難的。在羅斯完成他的航行后許多年里,后繼的船只一直都圍繞著南極洲逡巡,沒有人試圖踏上大陸。 向南極陸地進發 最后,到1895年初,有一艘挪威捕鯨船在列奧納德·克里斯滕森指揮下探察了羅斯海邊緣的維多利亞地,并于1895年1月23日派出一隊人員下船,登上了南極洲的陸地。 在1900年的南極夏季,博克格雷文克再度來到南極。這一次他不再僅僅滿足于登上南極洲:他踏上滑雪板,離船向南疾行。這也是第一次有人實地嘗試在南極洲旅行。1900年2月16日,博克格雷文克抵達南緯78.8°處,距南極僅1100公里。 此后,每一支南極探險隊都派人在羅斯陸緣冰登岸。人們競相試圖打破紀錄,比前人更遠地向南深入,都雄心勃勃地想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中心的人。 其中一位格外熱衷于創紀錄的人是英國探險家羅伯特·法爾康·斯科特。 當然,單憑步行穿越冰原南下是不行的,甚至靠滑雪板也不能堅持很長距離。人們必須攜帶食物、燃料、帳篷和其他供應品,否則的話,走不了多遠就會餓死或凍死。因此,你必須利用雪橇——一種裝有滑橇的運輸工具。把供應品放在雪橇上,或是自己拉,或是用動物來拖著它前進。皮毛厚實耐寒的狗是最理想的。 將近1902年年底時,斯科特進入羅斯海,然后,他和同伴們拉著雪橇穿越羅斯陸緣冰。1902年12月13日,他們進抵南緯82.28°,距南極僅僅800公里了。 1909年1月,斯科特的一位同伴、英國探險家恩奈斯特·謝克爾頓作了另一次進軍南極的嘗試,1909年1月9日,他們一行四人每人拖著一具雪橇跋涉到了南緯88.38°,離南極僅有160公里的地方。在那里他們被迫折回,因為如果繼續前進,攜帶的食物就不夠回程的需要了。不過,他們查明了南極極心位于一片高原之上。 悲壯的極點沖刺競賽 現在只剩下最后的沖刺了。斯科特決定再次出征。一位曾在北極地區進行過多次探險的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也準備一試。 阿蒙森做了周密的準備,他用52只狗來拉裝載各種必需品的雪橇,此前還從沒有人動用過這么多的狗。他于1911年10月20日出發,開始越過羅斯陸緣冰。一路上,他把衰弱不支的狗通通殺掉,用它們來喂其余的狗。這樣就節省了攜帶的食物,使探險隊員們不致面臨絕糧的危險。 阿蒙森于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在那里豎立了一個標志。他和全體人員于1912年1月21日返回船上,他們只剩下了12條狗,但食物還余下很多,所有探險隊員也都安然無恙。 斯科特的遠征卻組織得不夠完善,也沒有帶那么多的狗。在最后的600多公里路程中,斯科特一行不得不自己拉著雪橇前進。他們于1912年1月17日抵達南極,發現了阿蒙森立在那里的標志。在這場競賽中他們輸了:他們花了69天才到達南極,而阿蒙森只用了55天。 斯科特和他的四位同伴已經精疲力竭,但他們不能停下來休息,而是必須盡快趕回去,不然食物就會耗盡?;爻痰穆飞?,五個人被困在一場持續了九天的暴風雪中,最后全都凍死在冰雪之中,時間大約是1912年的3月29日。斯科特在他最后的遺書中寫道:“看在上帝的面上,務必請照顧好我們的家人?!?/p> 后記 1928年10月20日,人類在南極洲上空進行了首次空中飛行。 1929年,美國探險家理查德·伊夫林·伯德在一天內完成了從南極洲沿岸到南極的往返飛行,飛行距離達2500公里。 1935年,澳大利亞探險家休伯特·威爾金斯和美國人林肯·艾爾斯沃思做了3700公里的長途飛行,從南極大陸一側海岸飛越整個大陸直達另一側海岸。 1939年,伯德領導的一支考察隊通過空中飛行對35萬平方公里的南極洲陸地進行了測繪。 1957年,以維維安·富克斯為首的一批人成功地經陸路穿越了南極大陸。 至此,從地理學的角度講,對南極洲的探險活動業已接近完成。 (本版部分圖片來自胡領太編著《南極的發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