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音樂統計 (Nielsen SoundScan) 本周發布的音樂行業年末統計報告顯示,點播流媒體音樂及視頻音樂內容業務增長了54%,2014年音樂流媒體點播量達到1640億次,高于2013年的1060億次。 在 2014 年,唯一實現銷售增長的黑膠唱片專輯,增長幅度達到 52%,銷售量達到 920 萬,這種格式在全部實體專輯銷售量中占比為 6%。黑膠唱片銷售量在過去 9 年連續增長,而其在 2014 年度的增長為 1991 年以來最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流媒體服務增長的同時,傳統的數字專輯及音樂銷售卻在下滑。2014 年數字音樂專輯銷售數量下降 9% 至 1176 億,而單曲銷售數量下降 6% 至 12.6 億。2014 年,包括實體和數字在內的專輯銷售量下降 11% 至 2.57 億。越來越多聽眾通過在線播放形式尤其是手機應用聽歌,而不是像過去單首下載歌曲。 曾經,iTunes 模式橫空出世。顛覆性的首創單曲付費下載,音樂人分成模式,改變了唱片工業“打包式”的銷售模式和策略。多年時間里,iTunes 上的單曲銷量占據絕對優勢,數字音樂打敗實體音樂成為了主流。而近幾年,隨著網速提升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數字音樂的熱點從下載轉向了流媒體形式。從收入來看,數字音樂下載從 2008 年到 2013 年增長了 54%,而流媒體服務則出現爆炸性增長,其中付費訂閱流媒體收入增長了 367%,免費有廣告流媒體收入增長了 293%。數字音樂銷售的龍頭 iTunes 無法避免下滑的事實,廉價的流媒體音樂服務正在吞噬 iTunes 的下載市場,這極大的影響到了蘋果的業務。 而蘋果為此所做的努力,比如 2013 年 9 月份在美國及澳大利亞地區通過iTunes Radio提供類似Pandora的音樂服務(可以學習用戶的音樂愛好和習慣,用戶能訪問整個 iTunes 約 2600 萬首曲目的音樂目錄,免費但帶廣告),被證明對其鞏固音樂市場的地位以及提振 iTunes Store 銷量方面收效甚微。 這一切入口的失敗讓蘋果更為重視它用 30 億美元買來的 Beats Music 的戰略作用,這起收購使得這家 iPhone 制造商進入繁榮的付費音樂市場。尼爾森的研究報告指出,預計蘋果將會利用 iTunes 和 Beats Music 搶奪這一市場,蘋果會把 Beats Music 作為 iOS 應用,在今年初升級。這將會幫助蘋果更好地同處于領先地位的流媒體服務 Spotify 等競爭。另外,有跡象表明,蘋果可能拋棄 Beats Music 品牌,將其納入蘋果 iTunes。在被蘋果收購前,Beats Music 業務不佳,截至去年 3 月份付費用戶數量只有 11 萬。Beats Music 于去年 1 月 21 日正式推出,在去年 3 月份曾完成一輪金額在6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之間的融資。被收購之后,Beats Music 的業務情況尚不清楚。 不過也有報道稱,蘋果希望通過將每月付費價格降低至 5 美元來提高 Beats Music 的訂閱數量。目前,Beats Music 提供的流媒體音樂服務的每月訂閱價格是 9.99 美元。但是,如果用戶愿意一次訂閱一年服務,只需要支付 99.99 美元。 相較于 Rdio、Spotify、及 Pandora 等競爭對手,Beats Music 最大的競爭優勢在于它依托于算法及資深音樂家歌單的曲目推薦機制。另外,Beats Music 還對外公開了應用程序接口 API。而為了彌補相對的劣勢,Spotify 收購了智能音樂平臺 The Echo Nest,后者的主要作用是為音樂流媒體網站和應用提供平臺數據支持,幫助他們更加智能的篩選用戶更加喜歡的音樂。 目前,蘋果在流媒體音樂上的用戶數并不及 Spotify。去年 7 月份, Spotify 在全球的用戶超過 4000 萬,其付費用戶數已突破1000萬大關。而 Spotify 創始人 Daniel EK 在 5 月底接受Billboardbiz采訪時曾表示,由于 Youtube 和 Pandora 的存在,美國在線音樂市場的競爭是全球最激烈的。他否認了之前盛傳其可能啟動 IPO 的傳聞,同時表示對開拓俄羅斯市場有興趣。 除了與流媒體服務Spotify競爭外,蘋果收購Beats還引發了各巨頭在流媒體音樂業務上的快速跟進。目前全球最大的音樂下載零售商之一的 Amazon 將 Prime 用戶的年費從 79 美元上調到了 99 美元,并開始為其免費提供新增的流媒體音樂服務。雖然 Amazon 提供的音樂流媒體內容相對較少,目前不足以對 Spotify、SoundCloud 和 Beats 等造成威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Amazon 已擁有 2.44 億活躍用戶賬號,而且 Prime 的用戶也已經超過了 2000 萬。 Google 則收購了音樂流媒體Songza并推出了無廣告流媒體音樂服務 YouTube Music Key。該服務已于去年 11 月進行免費測試,六個月之后將以 7.99 美元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Spotify 收費為 9.99 美元 / 月)向大眾用戶開放。除了不帶廣告這一特點外(流媒體音樂服務的兩大領頭羊 Pandora 和 Spotify 均包含用戶付費訂閱服務和帶廣告的免費服務),YouTube Music Key 的另一亮點在于,用戶能聽到藝人的官方發布作品,像精彩的演唱會版本,混音版等等,而這些正是 YouTube 的資源優勢。 當然,微軟早在 2012 年就推出了自己的音樂流媒體服務Xbox。IT 巨頭們都意識到,擁有可行的音樂流媒體和訂閱服務,對提高自己在快速增長的移動領域保持地位領先頗為關鍵。流媒體音樂近年來的強勁勢頭或許也證明了流媒體音樂服務的價值所在。美國唱片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流媒體服務填補了行業總銷售額蛋糕的更大份額。2014 年上半年,流媒體貢獻了行業總收入的 27%。而在 2013 年同期,這一數字還只是 20%,2007 年時更是只有 3%。 但是流媒體音樂服務還需要更有策略地深度整合到這些巨頭旗下的產品中,才能凸顯其商業價值。畢竟,流媒體音樂服務實現盈利并不容易。音樂人、唱片公司與服務商之間的版權問題依然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流媒體音樂服務商賺到的錢還沒有它們支付的版權費多。Pandora 吸引了數億美元的融資和數以百萬的用戶,但尚未實現一分錢的盈利。 從這個角度看,或許也只有 Google 和蘋果才有底氣成為這個市場的玩家。 [本文參考以下來源:, cnbeta.com, money.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