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
蠶砂15克,貫眾15克,桑寄生20克,虎杖20克,旱蓮草30克,珍珠草30克。將以上6味藥先用清水洗凈,然后再用溫水1000毫升浸泡一個小時左右,用瓦罐煎,武火煎10分鐘,文火煎30分鐘。煎藥時將豬腿圓骨(一段)100克入內。但骨頭上的肉一定要先剃凈,然后把骨頭用錘砸碎,不要砸太爛,砸開即可,與藥同煎,但泡藥期間不可放入骨頭,務必煎藥時再放人。添水煎后還剩200毫升左右的藥水為佳。一劑分早晚兩次服完。服一個星期停藥一天。
肝硬化
1,
黃芪丶白朮丶法夏丶茯苓丶雞內金丶炙鱉甲丶生牡礪丶制香附丶郁金丶當歸丶丹參丶莪朮丶敗醬草丶馬鞭草 .另三七粉3克分兩次兌服.療效:一般服20劑后肝脾腫大回縮至正常丶肝硬化消散丶腹水大量排出丶肝功能明顯恢復.肝脾腫大加合歡皮、白蒺藜
2.梔子14克、柴胡16克、茵陳17克、半夏13克、白術18克、木香17克、丹參19克、荊三棱13克、龍膽草8克、茯苓19克、澤瀉23克、大腹皮18克、甘草15克。
服法;每日一劑,早晚分兩次服。
強中證, 治宜滋補肝腎,清虛熱處方:知母、黃柏、山茱萸各10克;熟地、山藥、茯苓、牡蠣、丹參各15克;丹皮、澤瀉各6克;甘草梢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3服,2周為1療程,用藥2~5個療程。
小兒稚陰稚陽之體,脾胃功能低下,“若要小兒安,須得三分饑與寒”,若一旦出現脾胃疾病要盡早治療。
厭食
當以調和脾胃為先,治療方:蒼術,陳皮,厚樸各3克,神曲,焦山楂,炒麥芽,雞內金各6克,砂仁,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5劑常可獲效。
腹瀉
小兒消化不良致腹瀉多為脾虛水濕不化所致,治以“利小便,實大便”,方用:焦白術30克,車前子15克,水煎頻飲,每日1劑。
食滯發熱
小兒食滯常可夾風、寒、熱、濕,而致發熱,故消導脾胃、宣腑通便尤為重要,常用升降散加減:僵蠶,蟬衣,姜黃各3克,大黃5克,甘草3克,神曲,炒萊菔子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3劑常可便通熱退。
脾虛疳積
小兒疳積,脾氣已虛,當以健脾益氣為先,常用四君子湯加減:黨參12克,焦白術10克,茯苓6克,神曲9克,炒山藥15克,炒薏苡仁9克,蓮子肉5克,甘草3克,水煎服可使脾氣健旺,氣血調和,加之合理喂養,則疳積自除。
小兒臟腑清靈、隨撥隨應的特點,避免使用重劑,寒涼溫熱過盛或妄加克伐均為不宜,用藥當平和,辨證應準確,方可效如桴鼓。
白血回生湯
當歸、白芍、桑葚、枸杞子、五味子、菟絲子、狗脊、山楂各15克,首烏14克,杜仲、巴戟、槐花(炒)、木通各12克,內金、血余炭、人參各6克,紅棗9個,龜板、鱉甲各18克,茯苓2克。上藥水煎2次,每次20~30分鐘,取汁3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24劑為1個療程。病情好轉后改服白血救生丸:海參干品60克,豹骨100克,牛骨髓100克,當歸、牛膝、白芍、女貞子、熟地黃、鹿角膠、紫河車、黃精、黃芪、菟絲子、五味子各50克,紅棗肉500克,白鴿2只取血。上藥研成細面,制成丸劑,每丸重12克,日服2~3次,每次1丸。白花蛇舌草60一80克煎湯代茶飲能抑制各種白血病。
肋間神經痛
瓜蔞、五靈脂、沒藥各15克,白芍20克、紅花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桃花散”外敷治腱鞘囊腫 桃花散(桃仁5克、梔子5克、草紅花2克研粉)加入白花菜籽5克以半個雞蛋清調勻,敷貼于患處,外敷一小塊保鮮膜,再用彈力繃帶固定2 日。輕者1次可愈,重者3~5次痊愈。
【治療頸淋巴結炎、結核的特效方】
具體處方:浙貝18克、夏枯草35克、生地15克、玄參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水煎服。一般服用五劑即可見效,十劑即可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