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孫權墓后來也被發現了,竟然也在中山陵附近,具體地點在明孝陵左前方的高嶺上,離民國大漢奸汪精衛被毀墓穴很近。這與史書中記載當年朱元璋建孝陵時,稱孫權是條好漢讓他守陵,才未將其墓毀掉的說法,完全一致。 孫權墓當年應該與中山陵一樣的宏大。十幾年前,江蘇省有關部門曾將探測孫權墓作為一個課題來做,最后由江蘇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科研人員,運用磁測技術發現了此墓。附帶說一句,孫權墓的地宮呈“甲”字狀,墓道向西,全部是開山鑿石而成,工程量非常大,當時應該動用了很多人力。至于孫權墓是否被盜了,目前還不得而知。 古人有“祖墳福澤子孫,子孫彰顯先人”一說。孫權死于公元252年,早讓人忘記了。1677年后,孫中山下葬于此,讓人們重新記起了這位東吳大帝,真還有點“子孫彰顯先人”的味道,不知名的墓地也有了名字——“梅花山”。我在采訪中發現,此山確是沾了中山陵的光,孫中山下葬后,國民政府在此廣植梅花,梅花長大成海,山成名。 孫中山下葬紫金山“問祖”之外,還有一個“巧合”不得不說一下。第一個葬在南京的帝王是孫權,至目前,最后一個葬在南京的“帝王”是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這算不算是又一種因果輪回? 實際上,孫中山下葬紫金山有太多的巧合,如紫金山漢代時曾叫過“鐘山”,兩千年后真的葬了一個“中山”;近人稱孫中山比朱元璋“高明”,中山陵址真的比明孝陵高一坡度;孫中山首次說出死后葬紫金在3月10日,而病逝日在3月12日,竟然就在前后;建造帝王陵一定會死人,中山陵的設計者呂彥直未等陵墓告成就死了…… 但也存在不巧合的遺憾,宋慶齡自己為孫中山選好陵址,死后卻拒葬于紫金山。(注意,本文中所有插圖,均由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提供,未經同意使用屬侵權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