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校長的三個理念
中小學校長是促進教育發展和改革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而要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中小學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凸顯以下三個理念。一、用激勵式評價促進師生健康發展 學校傳統的評價方式,在于甄別優劣,分出不同等級,這無形中扼殺了師生的潛能,挫傷了師生發展的積極性。自新課程推行以來,我校更多關注的是評價的激勵作用,通過各種形式的評價,為師生的發展指明方向、提供幫助,讓激勵式評價成為師生前進的動力。 在學校開展的各種評價中,應盡量做到“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師評、家長評與學生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使評價在幫助師生發現自己、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的同時,保護好師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師生的興趣,挖掘師生的潛能,實現師生的健康發展,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校長可實行走動式管理,對師生的評價可以采用行動評價,即在走動式管理中予以評價。無論什么事,無論什么時候,校長都要說在前面,做在前面,深入到學生中去,到教師中去,從而了解準確的信息,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創建激勵性的用人機制。堅持聽課是一種很好的走動式管理方式。原江蘇洋思中學校長蔡林森就是一位踐行走動式管理的校長,他堅持聽課,不僅聽,而且評,用激勵性評價來促進師生的良性發展,探索出了一種“評價促成發展”的校園管理模式。 二、通過開展活動為師生搭建發展平臺 為實現這一目的,一要設計好活動。學校開展的任何一項活動都要成為師生發展的平臺,在學期初制定活動計劃時,校長要和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仔細推敲、精心設計、力臻完善;二要操作好活動。活動的開展是在不同的時間段和場所進行的,而操作好活動則是實現在活動中發展人、成就人的關鍵。校長要通過各種活動的組織、實施,來培養師生的綜合能力;三要總結好活動。每次活動都是學校管理理念和辦學思想的具體體現,校長要不失時機地對師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活動經驗進行總結,對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進行評價,從而彰顯師生個性,發揮師生特長。如筆者所在學校每學年第一學期冬季,都會組織部分七年級學生到山區學校體驗生活。在一天的時間里,學生們會與山區學校結對同學同吃、同住、同學習,在活動的體驗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每學年第二學期春季,學校則會選拔部分八年級學生組織他們開展走進大學校園活動。通過參觀大學校園、與大學生對話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了大學校園文化,激發了他們的遠大志向。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注重閱讀,增加師生的人生厚度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校長,要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實質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書永遠是成長的階梯。閱讀能夠促成師生發展,閱讀能夠提升師生素質。尤其是中小學校長,更要通過各種制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來引導、規范師生的閱讀行為,通過開展長期、有效的閱讀活動,以達到師生知識積累和視野開闊的目的。 一個人的閱讀素養決定著他的思維深度和整合能力,也決定著其人生的厚度和高度。好學生、好教師、好校長是讀出來的。 讀無非就是閱讀、朗讀和背誦,三者缺一不可。在讀的過程中,學生要做到三點:一是閱讀要有選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是閱讀的首選。此外,新課程語文教材規定的必讀書目,教師可通過家長督促孩子按要求閱讀。二是朗讀在于堅持。如西安翻譯學院每天早晨七點半的晨讀已經成為一種制度、一種文化。還有一些學校規定每天早自習前二十分鐘和下午上課前十分鐘為學生統一的朗讀時間,學生長期堅持,效果非常明顯。三是背誦名家名篇。“要想出口成章,須得成章入心”,而堅持背誦名家名篇,則能不斷有所收獲。通過讀,可以開啟學生的心智,豐富學生的學識,滋養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則應該多選擇專業書籍和教育理論書籍進行閱讀,在閱讀中促成自己的專業化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