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王家臺秦簡 1、寡曰:不仁者夏后啟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淵寅共工隊(duì)□江□◇ 501 (卦曰:夏朝的后啟行不仁,想登天,上帝不滿,使他投入深淵,如擯斥共工,將其墜之江中。) 有將“寡曰”釋為寡人說,或者斷句的時候干脆斷成:“寡曰不仁者”。查古籍最早將“寡”作為古代王侯的謙稱時在戰(zhàn)國,見《孟子·梁惠王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如果按“寡人”來解釋,那么此條系后代君王評說夏后啟之辭,我認(rèn)為不甚妥當(dāng),再加上這批竹簡起始均為某卦曰,所以我將“寡”作“卦”之同音字解。 “啻”的本意為不止,不只,適用面很少。但此批竹簡(182)號中有黃啻、赤啻,很明顯是“帝”的意思,因此此地參照第十二條釋為“帝”。 “寅”字有人譯為“移”,雖也有去除之意,但引用牽強(qiáng)。“寅”之本義古時同“髕”,即現(xiàn)代詞中的“髕”。髕骨,膝蓋骨。其實(shí)“髕”這個詞在古時還有髕斥之意,就是現(xiàn)在的摒棄的意思。 “共工”,此詞中的“共工”有人釋為共工的兒子,說共工的兒子能治水,因此以其代替后啟。這種譯法實(shí)在是挖空心思的杜撰,因?yàn)椴粌H古籍中無此記載,即使傳說中也無共工之子替代夏后啟一說,真是匪夷所思。我認(rèn)為共工就是共工,牽出個共工之子沒有依據(jù)。《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又《天文訓(xùn)》、《淮南子》:“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謂共工怒觸不周山,導(dǎo)致天下洪水泛濫,所以共工此人與水有密切的關(guān)系。 其后的一個“隊(duì)”字是“墜”字的古字。前引的“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可以理解為共工生時墜于江水,古人可以會意為共工暴戾,上帝不滿意,因此一生下來就墜入江中,因此此處譯成“共工墜之江中。”并非隨心所欲的杜撰。 天目朝朝,不利為草木,贊贊偁下□◇ 181(按:此簡頭有乾卦卦畫) 天、地相對;目,眼睛,有張目、瞑目,即張眼、閉眼;朝、夕相對,朝為早晨、白天,夕為黃昏、夜晚。因此“天目朝”釋為“天眼睜為白天”。有人將此譯為“天之昭昭”,引伸之義過于隨意,不足為訓(xùn)。 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證明,光照與植物生長有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植物的生長當(dāng)然離不開光照,但是光照時間長,植物生長時間短。光照不足,植物生長時間長。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光照和植物的生命成反比,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作“不利為草木”。 乾、坤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乾者陽剛,為天、為太陽、為火。坤者柔順,為地、為月亮、為水。萬物生長須陰陽調(diào)和,過剛則死,過弱則亡。因此如果只有陽剛的太陽當(dāng)然不利于草木,必須要有柔和的坤作輔助,為草木生長提供場所,提供水分。甚至于黑夜對于植物的生長也是非常的重要。 “贊”作輔助譯。 《小爾雅·廣詁》:贊,佐也。 《國語·晉語》:子若能以忠信贊君。 《資治通鑒》: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 易經(jīng)中乾坤為天地。乾為天、為主導(dǎo)、上位;坤為地、為輔助、下位。 (因此整句釋為:天睜目為白天,……不利于草木,(有坤、大地)輔助,且能甘居下位。……。) 3、肫曰昔者效龍卜為上天而攴◇ 323 (屯卦曰:過去有(后啟)想仿效龍上天而卜,并占卦。) 傳本中有類似的卜辭,可參閱。 4、【蒙】曰昔者□□卜□◇ 無解。 5、訟曰:昔者□□卜訟啟□□□◇ (訟卦曰:過去有……為訟而卜,投奔啟……。) 下面這段古文為這一卦作了很好的旁注,《孟子·萬章上》:“禹薦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意思是說大禹曾經(jīng)將益作為接班人,大禹死了三年以后,喪期滿,益為躲避大禹的兒子啟,逃到箕山的背面。這時候朝野有訴訟或斷獄事情發(fā)生,人們都不去找益,而去找啟來裁判,又說:“這是我們的先君之子啊!”歌功頌德的人也不歌頌益而歌頌啟,說:“這是我們的先君之子啊!” 所以這一卦講的就是這段古事,講的是人們要解決訟事都去找夏后啟。帝王世紀(jì)中也說到后啟在得到權(quán)力成為帝王的前后一段相當(dāng)長的時間內(nèi),還是有所作為的。 6、師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師而攴占□□□◇439 ◇龍降于天而□◇ ◇遠(yuǎn)飛而中天蒼◇ (師卦曰:過去有穆天子為出師而卜占……,(得辭)龍降于天而……遠(yuǎn),飛而沖天,(翅膀)傷……。) 傳本中有“14.?昔穆王天子筮出于西正,不吉,曰:“龍降于天,而道里修遠(yuǎn)。飛而中天,蒼蒼其羽。”,可參閱。 7、比曰:比之芣芣,比之蒼蒼,生子二人或司陰司陽,不□姓□◇216 (比卦曰:與車前子這樣的小花相比……,與蒼天相比……(大小和能力都不相同),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司陰,一個司陽,不相同的命運(yùn)……。) “芣”,芣苢,古指車前草。夏季開淡綠色的花。葉和種子可供藥用。 “姓”命,性命。《晏子春秋》: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補(bǔ)三君而不有。 8、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 (小畜卦曰:過去有……小子卜他的邦國的命運(yùn)有沒有不利而占卦。) 少督,少畜,即小畜。 傳本中有“9.節(jié)殷王其國,常毋若谷。”可參閱。 9、履曰:昔者羿射陼比莊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履卦曰:過去有后羿能射遠(yuǎn)處的海中的小物,如同射附近莊上的石頭,后羿后來射日,是有準(zhǔn)備的……)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畢之。 傳本中有“7.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畢之。”可參閱。 10、柰曰:昔者攷龍卜□□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不吉,柰之□◇11 (離卦曰:過去有效龍卜……而占之于囷京。囷京占得不吉,離之……) 柰,李,同“離”,是為離卦。 這一卦可能還是和傳本中夏啟欲登天之卦有關(guān)系。 11、否曰:昔者□□□◇ 無解。 12、同人曰黃啻與炎啻戰(zhàn)◇182 ◇=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 (同人卦曰:黃帝和炎帝相戰(zhàn)……,巫咸占之曰:能勝但有過失。) 傳本中有“昔黃帝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將戰(zhàn),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可參閱。 13、右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神老占曰吉,有子亓□間漻四旁敬□風(fēng)雷不◇302 (大有卦曰:過去宋平公卜他治國,有沒有過失,請神老為他占得到的結(jié)論是:人知動靜而能閑,且思緒清澈,周圍之人相敬,風(fēng)雷不起。) “間”作閑、安靜解。 “漻”作清澈解。 此句中之“平公”可能是指宋平公,宋平公在位44年(前575年—前532年)。他在位期間晉、楚為兩大霸主,多次發(fā)動爭霸之戰(zhàn),以至中原地區(qū)民苦于戰(zhàn)爭,難以聊生。周邊的國家如宋國等不僅要向晉、楚奉貢,而且還常常要被迫加盟于一方卷入戰(zhàn)爭。因此宋國作為一個實(shí)力不足的國家,只能夾縫中求生。至宋平公,在位期間兩次組織調(diào)停晉、楚之間的矛盾,稱之為弭兵之會。尤其是第二次弭兵之盟在宋國都城舉行,有十四國參加。在這個會上晉、楚互相承認(rèn)成為共同霸主,使中原地區(qū)的局勢得到了一段時間的緩和,民眾也得益將息,因此宋平公應(yīng)該得到歷史的肯定。此卦估計是其時宋平公為自己國家應(yīng)該采取什么政策應(yīng)對晉、楚而卜。 14、大過曰昔者日月卜望□◇ (大過卦曰:過去有人卜日月朔望。) 15、亦曰:昔者◇ “亦”疑同“頤”卦。此條過簡無解。 16、囷曰:昔者夏后啟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 (困卦曰:過去夏代的后啟卜他的邦國有沒有過失而占。) 17、井曰:昔者夏后啟貞卜◇319 (井卦曰:過去夏代的后啟求卜。) 18、鼒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蒼,巫蒼占之曰:吉。鼒之它它,鼒之碎碎。初有吝,后果述。(214) (鼒同鼎,不過還是有所差別,《說文解字》:“鼒,鼎之圜掩上者。”就是說鼒是加了圓蓋的鼎。鼎本來在古代是祭祀器,用來烹制食物。這是很明確的,第一個“鼒”字是鼎卦的鼎,后面的兩個“鼒”就是有圓蓋的存儲祭祀食物的鼎。但接下來的“它它”和“碎碎”卻有了很大的歧義,成為注釋的難題。有些本子上“它”作“芲”,“碎”作“卒”或“焠”。 “芲”讀音為lun,是花的古字。 “卒”義為兵卒,或終止、停止。 “焠” 可作針灸用,也同淬,淬火。用此兩解在此句中均無法說通。 由于是殘簡,再加上古字難辨,所以這就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不僅如此即使認(rèn)定為“它它”,也有人將其釋成蛇,“它”字形如蟲,古代確也解為蛇,有古語問:“無它乎?”就是問:“沒有蛇吧?” 我的一貫宗旨就是盡量不做曲解,寧愿直譯也不歪曲,有現(xiàn)成實(shí)例的絕不杜撰。 查“它它”,有古語實(shí)例謂“它它籍籍”, 司馬相如《上林賦》:“它它籍籍,填坑滿谷。”指雜亂眾多的東西。 “碎”則本來就沒有多少歧義,就是石頭崩解之意,“碎碎”就是分解成小塊。 封:?疆界 述:遵循、順從。 按照上述字義,倒是很相配的,用“它它”“碎碎”來形容鼎中所裝的食物十分貼切,一是雜亂,二是碎塊。即使將“它”字作蛇解,也沒有什么不可解,因?yàn)樵趥鞅局形以?jīng)譯過,古人用鱔魚和鯉魚做祭祀之物。其中的鱔魚形狀與蛇幾無二致,且即使是整條的鱔魚放進(jìn)去,也是糾纏不清,顯得雜亂。因此我認(rèn)為,只要不去故弄玄虛,這一卦倒也不難解了: (鼎卦曰:過去宋國君卜弭兵之盟劃分各國邊境事而請巫蒼作占,得到的結(jié)論是吉利,如同鼎中之食一開始是亂七八糟,細(xì)細(xì)碎碎,經(jīng)過烹飪變成美食。所以結(jié)論是:一開始很麻煩,結(jié)果順利。) 豐曰:昔者上啻卜處□□而攴占大明,大明占之曰不吉,□臣體體,牝□雉雉◇304 (豐卦曰:過去上帝卜處境……而請大明為占,大明占得結(jié)論為不吉利,說下面的臣子笨笨,如牝馬之懦弱,又如野雞不能高飛。) 體:首義為笨。《集韻》部本切,盆上聲。劣也。又麤貌。與笨同。《通雅》輀車之夫曰體夫。 這里的上帝是指的在位的帝王。 大過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中虺占之曰不吉,過亓門言者□◇523 (大過卦曰:過去有小臣卜逃到唐地去的后果,由中虺作占,得到的結(jié)論為不吉利,去了也待不住,好像串門說說話而已。) 這一卦難解,難點(diǎn)在于小臣逃唐不知為哪一代,哪一國之事。 中虺,史有記載。仲虺:商湯之賢相,與伊尹一起輔佐商王。 《左傳》定公元年載:「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于邳。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尚書.序》中曾經(jīng)提到「仲虺作誥」。《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皮說:「《仲虺之志》云:『亂者取之,亡者悔之』」。 如果以中虺活躍的年代為據(jù),那么此事發(fā)生在商湯時期。唐國歷史非常悠久,有唐堯之稱,舜時封兒子丹朱為唐(今河北省唐縣)侯。唐侯一直到周成王被滅。因此中虺的活動與唐有重疊,只能這樣判斷了。 臨曰:◇ 無解。 22、灌曰:昔【者】夏后啟卜(知北游按:此字從酉昜聲,傳本作享。)◇ (觀卦曰:過去夏后啟卜享。) 灌,觀卦。 23、【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 (萃卦曰:過去……為出云而占卦。) (萃卦曰:過去有仙人卜出云,占卦于囷京,囷京占得結(jié)論為不吉利,終止……。) 卒,萃卦。 屳,音鮮。山居長往也。《字匯》卽仙字。入山長生曰仙。 傳本中有“10.昔者豐隆筮將云氣而吉核之也。※豐隆筮云氣而告之。”可參閱。 24、復(fù)曰:昔者陼王卜復(fù)白雉□◇ 陼,音zhu,水中的小洲。此字在此可解為楚國的楚。陼這個字適用面不廣,在楚辭中卻多次出現(xiàn),如《楚辭·九章》中有:“乘鄂渚而反顧兮,欵秋冬之緒風(fēng)。”“朝發(fā)枉渚兮,夕宿辰陽。”鄂渚為鄂州,今武昌。枉渚,枉水流入沅水的小水灣,在今湖南常德市。 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雞。古時以為瑞鳥。 《尚書大傳》卷四:“ 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xiàn)白雉。” 《楚辭·天問》:“厥利維何,逢彼白雉。” 漢?班固?《白虎通·封禪》:“白雉降,白鹿見,白烏下。” 此卦可解為: (復(fù)卦曰:過去楚王為天下太平而卜。) 25、毋亡曰:出入湯湯,室安處而壄安藏,毋亡◇471 毋亡,無妄。 湯湯,音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大而急,浩浩蕩蕩之意。 壄,音ye,野,郊外之意。 (無妄卦曰:出入堂堂,有室可居,有野可藏,不需要逃亡。) 26、(知北逰按:左目右瞿,簡頭有睽卦卦畫)曰:昔者殷王貞卜亓【邦】尚毋有咎◇ 此卦同傳本中之“9.節(jié)殷王其國,常毋若谷。”可參閱。 27、散曰:昔者◇◇□卜□散實(shí)而攴占大◇ 傳本有“散家人”,此卦殘缺過多,無解。 28、節(jié)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占曰吉◇194 傳本有“4.武王伐紂,枚占耆老,耆老曰:“吉。”※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可參閱。 29、渙曰昔者高◇328 (渙卦曰:過去高……) 30、【蹇】□◇ 無解。 31、損曰◇ 無解。 32、【咸】曰◇ ◇咸曰□◇ 無解。 33、恒我曰:昔者女過卜作為緘而◇476 (恒卦曰:過去女過卜作,得到的結(jié)論是緘默而……。) 這里的女過,有人解為女媧,吾不采信。 34、(知北逰按:此字上罒下左炎右匕,當(dāng)即罽字,即夬卦)曰:昔者赤烏止木之遽初鳴曰鵲后鳴曰烏有夫取妻存歸亓家◇212 (夬卦曰:過去有赤鳥停留在樹上,有驚懼狀,先叫的是鵲,后叫的是烏鴉。有男子娶妻,回歸其家。) 有夫妻成雙成對,男為貴女為卑之意。 赤鳥,也可解為幼鳥,幼鳥全身遍布紅毛。 古時有傳說:一窩之鳥先鳴為鵲,后鳴為烏。 35、□(知北逰按:此簡頭有姤卦卦畫,此當(dāng)即姤卦)曰:昔者◇5 無解。 36、兌曰:兌兌黃衣以生金,日月并出獸□◇ 兌,為澤,為西,五行屬金。 這一卦之解的要點(diǎn)在于后半句“日月并出獸”,日月并出按現(xiàn)代科學(xué)說法很正常,但在古人看來是不祥之兆,見下面引文: 《春秋?考異郵》曰:“日月并照,出數(shù)月俱行,或大或大,滿不消;其下必有煞君、滅邦、女主持政、大夫亂綱、夷狄內(nèi)侵、天下咸兵。” 京氏曰:“日月并出,為并明;天下有兩主立。”“日月并出,兵在內(nèi)。” 《魏氏圖》曰:“日月并見者,君為臣,臣為君,其世亂,民相殘。” 《荊州占》曰:“日月并出,是謂滅亡,天下有國者亡”,“日月并出,是謂死喪,吏人會聚,以下凌上。” 獸:野獸。上古時野獸橫行,“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fēng)、封豨、修蛇皆為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fēng)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 因此“日月并出獸”,完整的句子可能為“日月并出獸橫行。”也即天下大亂。 由此“兌兌黃衣生金”也為異象,不吉之兆。有一種蜻蜓科的飛蟲名“黃衣”。蜻蜓群飛一般都在大雨來臨之際,喻示有變。 因此該卦全句譯為: (兌卦曰:沼澤地上黃衣成群飛舞,一片金光。日月并出野獸橫行,天下將大亂之兆。) 37、麗曰:昔者上◇ 無解。 38、勞曰:昔者蚩尤卜鑄五兵而攴占赤□◇536 (坎卦曰:過去蚩尤為征戰(zhàn)而鑄造五兵卜其后果,由赤烏為占。) 勞,坎。 《索隱》管子曰“蚩尤受盧山之金而作五兵”。) 39、陵(知北逰按:此簡頭有謙卦卦畫,此即謙卦)曰:昔者赤烏卜裕,水通而見神為木出焉是啻◇503 (謙卦曰:過去有赤烏卜能否裕民富國,得卦為水通而見神,屬木,出而為帝。) 赤烏,人名,或赤烏部落之人。《穆天子傳》卷二:“天子西征。甲戌,至于赤烏之人,其獻(xiàn)酒千斛于天子,天子使祭父受之,曰:赤烏氏先出自周宗。”? “水通”:《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載:“南海之內(nèi),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過,黃帝所歸。”“太白皋爰過”,即伏羲上下于建木之意。 《淮南子·時則訓(xùn)》高誘注:“太皞、伏羲氏,東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 中國古代傳說中伏羲是一位對華夏文明作出過卓越貢獻(xiàn)的神話人物,有關(guān)他的傳說,最具神秘色彩的便是他的出生和成婚。傳說中的伏羲人面蛇身,是因他的母親在一個名叫雷澤的地方踩了一個巨人的腳印而懷孕12年后出生的。這個雷澤據(jù)考證就在現(xiàn)今的天水市境內(nèi)。后來,一次洪水吞沒了整個人類,唯有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幸存了下來。伏羲與女媧結(jié)成夫妻,延續(xù)人類。 這個神話中伏羲的母親受孕得益于水澤,再加上山海經(jīng)所說,伏羲能借助建木從南海中上天,再加上伏羲人面蛇身,很可能伏羲是一個以蛇為崇拜圖騰的部落領(lǐng)袖。大蟒——龍出于水,所以就得到了“水通而見神”的說法。宋?鄒浩?《四柏賦》:“及夫時運(yùn)遄往,木帝無為,驟雨滂沱以滌蕩,狂飈奔騰而折摧。”看來木帝和水的關(guān)系確實(shí)不淺。另有漢·孔安國:“《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就是說伏羲畫八卦,也得益于水中所出的神物。 從現(xiàn)代地理上來看伏羲的出生地——天水,北部為黃土梁峁溝壑區(qū)。渭河及其支流橫貫其中,形成寬谷與峽谷相間的盆地與河谷階地。對天水市,我們一般人的認(rèn)識認(rèn)為是屬于北方城市,其實(shí)她的氣候環(huán)境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地帶,尤其是南部地區(qū)年降水量高達(dá)800—900毫米,極端最高氣溫38.2℃,極端最低氣溫-17.4℃。所以這一地區(qū)成為中國古人類和古文化發(fā)展的搖籃有其天然條件。 該卦為謙卦,傳本謙卦全文適用于此也很貼切: 謙:亨,君子有終。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鳴謙,貞吉。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六四:無不利,撝謙。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所以這一卦所講述的是赤烏部落投靠伏羲部落的情形。 40、介(知北逰按:此簡頭有豫卦卦畫)曰北北黃鳥,雜彼秀虛,有樷者□□有□□人民◇207 (豫卦曰:北北鳴叫著的黃鳥,參差飛翔在虛空中,穿越在秀麗的景色中,停留到樹叢之中……有……人民居住。) 擬補(bǔ)此句:北北黃鳥,雜彼秀虛,有叢者居,見有德邦,人民居之。 介,為豫卦。 黃鳥,色彩靚麗,并能為人所馴養(yǎng),接受人的命令表演或鳴叫,因此深得人們喜愛。歷來有許多詩文由此而借黃鳥之名予以寄托,如: 《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有巫山者,西行黃鳥。帝藥,八齋。黃鳥于巫山,司此玄蛇。” 《詩經(jīng)·小雅》: 黃鳥黃鳥,無集于榖,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榖。言旋言歸,復(fù)我邦族。黃鳥黃鳥,無集于桑,無啄我粱。此邦之人,莫可與明。言旋言歸,復(fù)我諸兄。黃鳥黃鳥,無集于栩,無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于處。言旋言歸,復(fù)我諸父。 《詩經(jīng)·秦風(fēng)》: “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雄鳥叫聲為雙音,因此此卦中之“北北”也可認(rèn)為是形容黃鳥的鳴叫聲。 要解“雜彼秀虛”四個字倒可以用用清代乾隆皇帝為頤和園一座牌坊所題名及作詩。 頤和園東宮門外200米處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高大瑰麗的牌樓,牌樓為三間四柱七樓式,描金繪彩,雕龍畫鳳,全然皇家氣派。這是清朝保存下來的北京最大的過街牌樓,其正反兩面分別題寫匾額“涵虛”和“罨秀”,均由乾隆皇帝御書。所以此牌坊名為涵虛罨秀牌坊,有詩稱道:? 涵虛混太清,罨秀意幽瀛。錦繡宜仙境,風(fēng)光入帝京。 昆明邀客醉,萬壽引花迎。朱闕煙霞外,嵯峨萬古名。 此牌坊中的“涵虛”意思是指頤和園周圍環(huán)境空曠,含蓄天地;“罨秀”之意是網(wǎng)羅秀色屬意深遠(yuǎn)幽靜。這四個字將整個頤和園的形勢描繪得淋漓盡致。那么乾隆皇帝怎么會想到“涵虛罨秀”這四個字的,莫非他也看過歸藏此卦之“雜彼秀虛”? 再看傳本豫卦,卦意也十分適于此卦辭: 豫: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yīng)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41、歸妹曰:昔者恒我竊毋死之□◇307◇□□奔月而攴占□□□◇201 參閱傳本“12.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dú)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 42、漸曰:昔者殷王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漸于◇335 參閱傳本“9.節(jié)殷王其國,常毋若谷。” 43、(知北逰按:此字上艸下晉,《集韻》以為“茜”之或體,即晉卦。下同)曰:昔者◇◇卜帝之虛作為□◇ 曰:昔者夏后啟卜帝晉◇336 此卦辭同“22、灌曰:昔【者】夏后啟卜享。”卦名不同,不知何故。 44、明夷曰:昔者夏后啟卜成乘飛龍以登于天而攴占□□◇ 參見傳本鄭母經(jīng)“1.明夷曰:昔夏后啟筮:乘飛龍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 45、(知北逰按:此簡頭有既濟(jì)卦畫,字為螣字缺月字邊旁)曰:昔者殷王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螣)亓席投之壑(螣)在北為牝□◇213 (既濟(jì)卦曰:過去殷王卜他治邦國是否有過失,由巫咸為他占卦,巫咸占得的結(jié)果為不吉利,如螣蛇失去飛翔的能力掉到溝豁之中。螣蛇在北地為雌,失去飛翔的能力。) 46、□□(知北逰按:此簡頭有未濟(jì)卦畫)□□□攴卜□□□◇ 無解。 47、(遯)(彖字加走字底,知北逰按:即遯卦)曰:(草字頭下面為旦,作垣。)以入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 遯,首義為遷。《說文·辵部》:“遁,遷也。” 徐鍇系傳:“《尚書》 殷高宗曰:‘既乃遁于荒野。’是遷于荒野也。 劍盾為羽旗,車為龍旗。――《墨子·旗幟》? (遯卦曰:為遷移而出都城之圍墻,持劍盾的甲士的前導(dǎo)舉著輟有羽毛的旗幟不高不低(正好能從容的經(jīng)過門洞)為吉利,出師有利。) 48、亦(知北逰按:此簡頭有蠱卦卦畫)曰:昔者北□◇343。 夜曰昔者北□夫夫卜逆女◇。 49、□”曰昔者北敢夫夫逆女過而攴占□◇404。 以上三卦意思相近。 夫夫,意為這個男子。《禮記·檀弓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為習(xí)於禮者。”鄭玄 注:“夫夫,猶言此丈夫也。” 北敢,疑為人名。 逆,迎也。逆女,娶女。 東漢·許慎《說文》:關(guān)東曰逆,關(guān)西曰迎。 《左傳·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齊逆女。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 (蠱卦曰:過去北敢這個男子為娶女而卜占……。) 50、筮曰□之□筮蓋之□□◇537 可作“噬曰□之□噬嗑之□□” 無解。 51、□(知北逰按:此簡頭有賁卦卦畫)曰昔【者】◇ 無解。 52、中絕(知北逰按:絕字當(dāng)是從糹包聲,即中孚)曰:啻□卜◇317 無解。 53、大【壯】曰:昔者◇408隆卜將云雨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降倏◇196 壯曰:昔者豐隆◇320 此卦可見第23條:【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 內(nèi)容基本一樣,取卦不一樣,另有《穆天子傳》注云:“豐隆筮御云,得《大壯》卦,遂為云師”。《易經(jīng)》:《連山》《歸藏》《周易》 序 言 《易經(jīng)》初為《易》,世人讀之,視為經(jīng)典,稱謂《易經(jīng)》。 《易經(jīng)》是兩人所著。“周文王”作卦名和卦辭;“周公旦”作爻辭。 卦名按文王卦圖和卦辭所示,經(jīng)排序,可成文章。“文王”被困羑里,生死難料時,修改伏義先天八卦圖形,并推演成六十四卦,冠卦名、著卦辭,借卦名排序成文章。這篇文章是囑咐子孫: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扭轉(zhuǎn)乾坤、尋求王道的家書。詳見“文王曰”。 《易經(jīng)》共有三本書:第一本是“連山”,第二本是“歸藏”,第三本是“周易”;皆“周公旦”所著。 《易》是變。"連山"舍"歸藏"而"周易";"周易"合"歸藏"而"連山"。 《連山》是“歸藏”和“周易”相連后的合成本,因似群山相連而得名。 《歸藏》是乾坤和八卦的變化規(guī)律;在“連山”中歸顯本意、在“周易”中藏于卦形,因可歸、可藏而得名。 《周易》是“連山”舍去“歸藏”后,“作者本意”所剩的半句話文章;根據(jù)卦形所示,可以推敲出“歸藏”和“連山”;因內(nèi)容周詳、敘述簡易而得名。 “周易”如果是謎語,“歸藏”就是破謎的鑰匙,而“連山”則是謎底。“易經(jīng)說”有簡述。詳情,見正文。 杜海全 0373-4775668 15090380959 新浪微博、QQ郵箱: 2034865338@qq.com 天涯社區(qū)論壇:國學(xué)論道、煮酒論史 杜海全2014 《易經(jīng)》:八卦之用 前言 《易經(jīng)》是一套立體結(jié)構(gòu)的文學(xué)巨著。《易經(jīng)》由《連山》《歸藏》《周易》共同組成。《易經(jīng)》的解讀有三種方法。 《易經(jīng)》是《易》;是“連山”“歸藏”“周易”的總稱;《易》是變。"連山"舍"歸藏"而"周易";"周易"合"歸藏"而"連山"。換言之:"連山"可一分為二,即"歸藏"和"周易";"周易"和"歸藏"可合二為一,即"連山"。 《歸藏》藏于《周易》中的卦形;是乾坤和八卦的變化規(guī)律;與《周易》爻辭相合,可以得到《連山》。《連山》是作者本意的完整表述,《周易》是作者本意的半句話文章。 《易》有六十四卦,乃八卦相錯而生。六十四卦,均可一分為二:上卦和下卦;上卦和下卦均由八卦所構(gòu)成。八卦貫穿六十四卦。 八卦由乾九爻、坤六爻構(gòu)成;乾九爻、坤六爻貫穿八卦。 乾、坤每爻辭,可一分為二,各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1?前半爻;2?整爻;3?后半爻。乾、坤各六爻,合計十二爻,共有三十六種表現(xiàn)形式;分別與震、坎、艮、巽、離、兌卦三十六爻辭,形相對、意相合,辭相連。(俗稱三十六變,因可正用、可反用,又名七十二變)詳見八卦之用目錄。 每卦有六爻,八卦共有爻辭四十八句;可正用,可反用,共有九十六用;每用有四象,共三百八十四象;正合<易>三百八十四爻之?dāng)?shù)、之象、之意。換言之,《易經(jīng)》全篇三百八十四爻,是八卦各爻辭或正用、或反用的綜合。 卦有乾、震、坎、艮、坤、巽、離、兌八種;爻分九、六兩類。八卦上下相錯:初爻與四爻對應(yīng),二爻與五爻對應(yīng),三爻與六爻對應(yīng);爻性相同時、對應(yīng)的八卦爻辭正用,爻性相異時、對應(yīng)的八卦爻辭反用。 《易經(jīng)》的解讀有三種方法。或者說:看《易經(jīng)》可由三個角度解析。 《易經(jīng)》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第一種理解方法:可把全章三百八十四爻,按六十四卦分類,每卦六爻即一篇文章,每爻之意,可關(guān)聯(lián)其它五爻和卦名之意進(jìn)行理解和解讀。詳見《易經(jīng)一連山二歸藏三周易》 第二種理解方法:可把全章三百八十四爻,按八卦分類,八卦共四十八爻辭,毎爻相關(guān)聯(lián)的有八句爻辭,每爻之意,可關(guān)聯(lián)其它七爻或相對應(yīng)的八卦爻意進(jìn)行理解和解讀。詳見《八卦之用》 第三種理解方法:可把全章三百八十四爻,按乾坤分類,每爻之意,可關(guān)聯(lián)乾或坤爻之意進(jìn)行理解和解讀。詳見《乾坤之變》 古語說:"讀懂易經(jīng)會算掛!"。"算""掛"是讀"周易"的方法和技巧。讀《易經(jīng)》,需推八卦爻辭為用,“算”乾坤爻前后之變;把書“掛”起來,能一目了然,通篇理解,融會貫通。《易經(jīng)》中:乾坤、八卦和全章,相通相聯(lián);"連山"、歸藏"、"周易",相依相連。它是一部立體結(jié)構(gòu)的文學(xué)巨著。 |
|
來自: johnney908 > 《歸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