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中國 > 社會醫藥電商掘起 發展壯大還需經過幾條路?馬云參與廣藥白云山百億融資,正在打開了另一扇通往千億級醫藥電商的大門。 目前,國內醫藥電商領域主要包括綜合電商平臺中的天貓醫藥館和京東、當當、1號店、我買網、九州通等位于垂直醫藥電商一線陣營。不少對手已經開始試水,準備積極掘金。 然而,在互聯網醫藥電商前景美好的,不乏會受到傳統醫藥機構的抗議。 未來,醫藥電商與傳統醫藥業之前的口水仗不會平息,而醫藥電商要迎來真正的發展起來面臨嚴峻考驗。 搶奪千億元奶酪第一波:與傳統機構的撕殺 國大藥房、老百姓大藥房、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等全國數十家連鎖藥店結成的聯盟聯名上書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商務部,聲稱“網絡售藥假貨坑人”,此舉是反對放開網售處方藥的抗議。 從更深一步分析,一旦處方藥網絡銷售的政策壁壘被打破,傳統醫藥機構和藥店將更沒有優勢。 現在,處方藥是主流剛需,占據八成的市場份額,而且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才能銷售和使用,以保證能夠報銷醫保,對于另一部分人則到藥房購買,減少與在醫院開藥的差價。 此前,患者難處就是處方藥不能在醫藥電商買,就算一些普通藥醫藥電商甚至沒有,這也意味著醫藥電商只能在占據小部分非處方藥市場。 監管疏漏會導致網絡銷售假藥泛濫僅僅是傳統機構的借口。網絡銷售處方藥已是趨勢,這在美國、法國、德國發達國家發展相當成熟。“目前售賣假藥主要出現在一些淘寶平臺上,正規的網上商城基本都能保證真品。安全相對保險,本質上網絡只是一種銷售藥品的渠道,而且有《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和《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的牌照授權監管。甚至與互聯網金融一樣,不能個別不安全案例而制止,順應潮流,這樣才能利國利民。” 翻過政策的門檻:提升服務是關鍵 消費者一般都是在身體出現不舒服的發生小病情況下有買藥的習慣,但因為病情不能拖延,一般突發疾病只能上醫院保險,而醫藥電商也是一個理想選擇,從下單到收貨最少需要一天,這種時效性無法保證。如果是急重癥,消費者甚至會放棄在網上買藥,而是直接到藥房買。 此外,由于醫藥行業特殊性,專業性要求非常高,用戶在實體藥店的銷售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店員和藥師的咨詢和引導,電商難以解決目前現狀。對于電商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高薪吸引人才,以及促銷或者價格戰下功夫,要和一些傳統的醫藥機構做好自家營銷戰略。 眼下,除了借助政策東風,解禁處方藥的利好,將對一些垂直醫藥電商更加有優勢。 依靠阿里巴巴平臺優勢對其它垂直醫藥電商形成沖擊,而服務和移動端則增加另一部分用戶,特別是服務端,阿里向來有優勢。阿里巴巴有自己物流優勢,O2O閉環實現后,前景將一片明朗。
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