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岐山是一個以優美的自然景觀為外延,以豐厚的人文景觀為內涵,構成融自然風光和宗教文化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楊岐山層巒疊翠,山勢嵯峨,四時秀色,氣候宜人。它以峰巒之旖旎,溪澗之蜿蜒,巖石之突兀,云霧之纏繞,嵐光之掩映,成為游人的慕游之處。 ![]() 三關鎖錦繡4 V; W8 y9 a0 L" i( J- n! C! M 楊岐山山勢蜿蜓跌宕,林木蔚然深秀。從張口嶺遠眺,丘陵起伏,阡陌縱橫,村落如星,栗水似帶,百里風光,盡收眼底;楊岐山地勢扼要,古代關卡很多。位于寒婆嶺的“寒婆關”、黃泥坳的“同慶關”、新壩水庫之上的“案山關”,統稱為“楊岐三關”。案山關兩峰高聳,左右并峙,中平如案,前人曾有《案山關詩》寫道:“楚界連吳界,前山復后山。升平風日好,云影漾空關。 ![]() - j. E/ v/ A) Y" ` 古寺耀祖庭+ d! T) N- t A8 ]% I) I2 o 1 d D i4 E. w2 S8 u2 a楊岐山“普通寺”,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臨濟宗下一大支派—楊岐宗祖庭,殿宇巍峨,梵音縹渺;寺周圍青山環列,古木參天,佛跡勝景,珠連玉串。楊岐寺原名廣利禪寺,始建于唐開元(公元713年),宋慶歷初(1041年)改為普通寺,該寺位于群山環繞,溪澗瑩流,松柏蒼翠,修竹婀娜仙境之中。 ![]() 三唐竟風霜 唐塔 有兩座,一座是乘廣禪師塔,位于普通寺的右側,高2.35米,呈八角形,由花崗巖石壘成,塔身浮雕古樸雄渾,具有古代建筑風格。甄叔禪師塔在楊岐寺左側,高1.78米,寬0.88米,形似方亭,又稱油鹽塔。 ![]() 唐碑 楊岐寺正面墻壁上用玻璃框著兩塊唐碑,是我省僅有的全國著名的唐碑。一塊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為楊岐寺乘廣禪師撰寫的碑文,由劉禹錫篆刻,建于唐元和二年;另一塊是《甄叔 禪師塔銘》,公元832年唐大和元年建,沙門至閑撰文,僧元幽書寫。前者為劉禹錫的得意之作,后者書法如行云流水,均屬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 c5 g: v9 E0 `$ h ![]() 唐柏 楊岐寺后有一株唐柏,名“倒裁柏”,傳說為甄叔手植,故又稱“甄叔柏”,此樹高31米,圍7米,直徑2.33米,傳說此柏是和尚施法栽活的,因此叫“倒栽柏”。這樹雖經千年風霜雨雪,仍然蒼勁挺拔,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 ![]() ![]() 千丘田風光 ![]() 奠基 ![]() 祭 ![]() 金碧輝煌的新殿 ![]() 新殿 ![]() 新殿穹頂 來源:影像萍鄉 柳鐘湘、彭學平、周建林、汪立新等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