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成縣民間藝術 日期:2013-09-02 16:36 作者: 來源:中國隴南網 點擊:127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境內多移民。來自陜西、山西、河南等省者最多,其次,有四川、安徽者。成縣城鄉的民間文化藝術,風俗民情,遂因此而受其濡染,彼此融匯,異彩紛呈。 舊時,城鄉經常有彈三弦唱小曲的民間藝人,其所唱小曲有曲牌,如《寄生草》、《山坡羊》等,音節諧婉動聽,淵源甚古。千百年至今,春節期間,城鄉社火極為繁盛,向為群眾喜聞而樂見,本為先民的遺俗,時日久遠,形式與內容遂愈演愈繁,有舞旱船、舞龍、舞獅、舞鶴蚌、跑紙馬、踩高蹺、裝高臺、看花燈、唱小曲,還有車社火,馬社火等等,魚龍曼衍,光怪陸離,頗多趣味。城鄉的舊年春節簡直就是老百姓的狂歡節,家家歡快,戶戶喜悅,拜年、走親訪友,請客吃飯,慶喜吊哀,忙得不亦樂乎,即使窮苦人家,也要吃幾頓大米麥飯,生活富裕者就更不待言了。這種歡度佳節的活動,從舊年除夕開始,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整整半個月。在春節和農閑季節,老百姓愜意的娛樂,主要是看戲。過去,成縣城鄉有許多戲臺,一年里總要演幾次戲,傳統劇種為秦腔。另有來自陜西的眉戶劇,也是人們愛聽的劇種。民國時期,成縣曾來過京劇團,但許多人不喜歡,存在時期很短。民間舊時流行山歌,南北二山唱法略有不同。大戲之外,農村還盛行木偶戲、皮影戲,上演內容多為神佛故事或歷史故事等。 民間舊時經常有迎神賽會活動,若干神漢人稱“師公”者手執羊皮鼓且舞且唱,籍此來求神祈雨,或禳除不祥,雖不帶面具,亦未畫臉譜,實際類似于西南一些地方的儺戲。拋沙鎮竹籃寨有多戶農民世代從事涅泥人藝術,舊時年節期間,他們制作的泥人、大公雞等玩具造型憨態可掬,色彩明艷,頗為兒童喜愛。成縣民間藝術,品類較多,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整理,并向外界推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