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節介紹 日期:2014-03-12 13:36 作者: 來源:云南文化交流網 點擊:248 火把節從每年的農歷6月24日開始,舉行3天的點燃火把儀式。 第一天“都載”意思是“迎火” 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敬神祭祖,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大富人家殺牛過節,中富人家宰羊過節,貧窮人家殺雞過節,孤漢煮雞蛋過節,寡婦也要做蕎粑海椒湯過節”,不分貧富貴賤,各盡所能。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點燃圣火,由畢摩(祭司)誦經祭火。然后,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老人手里接過用蒿桿扎成的火把,游走于房前屋后、田邊地角,以示驅除病魔災難。 第二天“都格”意思是“贊火” 這一天,是火把節里最熱鬧的一天。彝家男女老少身著盛裝,從各村寨聚集到山野場壩,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活動。 小伙們賽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雞,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唱起動人的情歌,跳起“朵洛荷”。 火把節是眼睛的節日,在這樣的日子里,當然得盛裝出席。彝族服飾種類繁多,不僅有地區、年齡、盛裝、常裝之分,而且品種豐富。彝族女子與男子的服飾色調基本相同,喜用紅、黃、黑三色。這些輝映著彝族文化的絢麗服飾,在火把節里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穿行在你的周圍。 火把節期間最為刺激的莫過于彝族民間競技活動。競技,是力量與技巧的角逐。在這種角逐中,彝族民間形成了賽馬、斗牛、摔跤等風格獨特的各種競技項目。 第三天“都撒”意思是送火 送火儀式是整個彝族火把節的高潮。當天色開始黯淡的時候,人們點燃干蒿扎成的火把,排成長長的隊伍,手持火把,高聲放歌,在田野山崗、競相奔走。最后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圍著數米高火焰的柴堆,跳起歡樂的“達體舞”,釋放著一年的歡情與熱烈,場面極其壯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