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中有“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故后人常有“一波三折”的說法。歐陽詢說“一波常三過筆”,也是這個意思。
一波三折,說的是起筆要束得緊,頸部要提得起,捺部要鋪得滿,拓得開。這就叫一筆之中有三折筆勢。
捺畫的起筆,如寫一短橫,然后提筆折鋒鋪毫,向右下運筆,到捺腳處,稍駐、折筆鋪毫,提筆出鋒,寫出捺腳。
捺畫,起筆如蠶頭,有昂揚奮發之態;右下運筆,不徐不急,有雄壯之勢;捺腳出鋒,三面力到,如刀削,似燕尾,有飄然自得之態。總之是要寫得飽滿、含蓄、舒展。

二、捺畫的幾種形態和寫法:
1、捺畫的幾種形態:
㈠、以起筆的方法來分有藏鋒捺和露鋒捺。

⑴、藏鋒起筆有方筆和圓筆。藏鋒起筆,用筆的方法是有形切入法。有形切入法,也就是起筆時,筆鋒在紙上逆行(“欲下先上”、“欲右先左”)取勢的起筆方法;而無形切入法,則是筆鋒不著紙,而是在空上(凌空)逆行(反方向)取勢,。
①、方用折;方筆源于隸書;方筆峻峭挺拔。
②、圓用轉;圓筆源于篆書;圓筆遒勁渾厚(歐體多用方筆,顏體多用圓筆。現以歐體為學習范本,所以將圓筆暫時擱下)。
⑵、露鋒起筆。


露鋒起筆,也就是直露筆鋒。用筆的方法是無形切入法。
㈡、以捺的形態來分,有直捺、平捺、短捺(相對而言。如“能”中的捺)、曲頭捺、反捺等。
⑴、直捺。

⑵、平捺。


⑶、短捺。形短但“勢”不短。曲中有直,勁力強壯。

⑷、曲頭捺。清代書法家蔣和在<書法正宗>中說:“曲頭捺‘又’、‘入’等字用之。”

⑸、反捺。反捺又叫“翻捺勢”、“瓜種勢”。<書法正宗>中說:“反捺,凡字之有兩捺者,一用反捺,如‘途’、‘逾’之類。清書法家戈守智將其納入“側(永字八法中點)”:“翻捺勢”亦名瓜種勢“。翻捺點者,以捺勢出之,及其鋒之開張右磔,即翻筆順收也。大凡用筆之法,待勢盡而收,故或謂之捷,或謂之回,或謂之搶,或謂之顧。未有勢方銳而翻然疾捷者,故名翻捺。本劉德升行勢所用。<九成宮>“于”字用之。這里已將“反捺”的寫法、和來源說的一清二楚,我也就沒有必要再多說什么了。


2、捺的寫法:
直捺、平捺、曲頭捺、短捺等捺的寫法是一樣的。
反捺的寫法與寫點的方法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