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鉛無丹無油無松香膏藥的制備
一、器具的準備
1、粉碎機一臺 2.不銹鋼鍋一只 3.鋼金鍋兩只 4.秤一桿 5.80—120 目篩各一個 6.火爐一個
二、原料的準備
1、粗粉碎(粗料)指處方中根莖類、體大類、堅硬類、含纖維素類不易粉碎的中藥。一般粉碎在直徑 0.2—0.5cm 為宜,然后再提取浸膏。
浸膏提取。將中藥去雜質粉碎后,倒入容器內(以不銹鋼鍋為宜),加入濃度為 75%的乙醇浸泡 48 小時,
或更長時間,乙醇高出藥粉 5 公分為準。浸泡結束后,過濾,乙醇另放置,將藥渣再倒入容器內文火加熱 4 小時,之后過濾,倒出藥液。再把乙醇提取液與水煎液混合并過濾,先武火后文火熬至掛旗狀為止。
流程:粗藥料→稀釋 75%以下→置容器內浸泡→濾出藥液→藥渣→容器內→加水加熱將乙醇提取液加水煎液→混合→過濾(120 目)→先武火后文火→濃縮至掛旗狀為止
2.精粉碎(精料)指處方中貴重、芳香、樹脂、含揮發油類的中藥粉碎至過 80-100 目篩為宜。先將干燥藥物,如石、枝、葉、根類中藥粉碎后,再加入乙醇提取液與水煎液混合并過濾,先武火后文火熬至掛旗狀為止。
3、煉蜜糖
(1)蜂蜜保證膏藥的濕度和適皮吸收,但必須用煉制后的蜂蜜。峰蜜的選擇也很重要,蜂蜜的品種較多,品質各異,由于蜂蜜的質量優劣將直接影響膏藥的性質,因此對蜂蜜的品種應進行選擇,以棗花蜜、荔枝蜜為佳,油菜蜜次之。蜂蜜的形狀為乳白色或淡黃色稠厚狀液體或凝脂狀半流體,有香味,為醇甜而不酸,無異臭,清潔無死蜂,幼蟲等雜質,15 攝氏度的相對密度 1.40-1.45 為佳。以純天然蜂蜜為好,市售瓶裝蜂蜜不宜實用。
(2)煉制蜂蜜的目的:除去雜質,如死蜂,蠟質等;破壞酶殺滅微生物;適當除去部分水分以增強粘合力;促進部分糖的轉化,增加穩定性。
(3)煉制的方法程度
方法如下:將生蜜置于鍋內,加熱至沸騰,除去浮沫及雜質,再置鍋中繼續加熱熬煉,煉蜜程度分為嫩蜜、中蜜、老蜜三種。
A、嫩蜜:系將蜂蜜加熱至沸騰,溫度達 105-115
攝氏度,含水量約 20%,相對密度為1.34 左右,顏色稍變深,略有粘性。
B、中蜜:系將蜂蜜繼續加熱達 116-118 攝氏度,含量約在 10%左右,相對密度為 1.37左右,色程淺紅色,表面翻騰著均勻有光澤細泡用有捻搓有粘性,但兩手離開時無細長白絲出
現。
C、老蜜:將中蜜繼續加熱到 119-122 攝氏度,含水量約在 4%左右,相對密度為 1.40左右,顏色程紅棕色,表面翻騰著紅棕色氣泡,粘性強,兩手指捻之出現白色長絲,滴入水中成珠狀而不散。
4、蜂蠟(如無蜂蠟,可用石蠟代替)
三、制作步驟與方法:
1、藥物與基質的配伍比例
5:5:3:8(簡記 5538)即五份蜂蜜糖(同時加麥芽糖 1 份),五份浸膏,三份蜂蠟,八份精藥粉。
2、制作流程:
(1)例:取蜂蜜 50g 放置不銹鋼鍋內,煉制紅棕色后,把蜂蠟 30g 一并放入鍋內熔化,不停的攪拌,然后放入浸膏 50g 充分攪拌均勻,去完水氣后:離中糖粉 70g,待溫度降至 40 攝氏度時,加入添加劑即可。蜂蜜(煉蜜)→蜂蠟→熔化→攪拌→精粉→降 40 攝氏度→添加劑→充分和勻即可。
(2)說明:
A、天然蜂蜜棕紅色
B、加精粉攪拌必須在 60-70 攝氏度
C、添加劑是指透皮劑、防腐劑、矯味劑
透皮劑:一般指氮酮 3%、二甲基亞砜 5%,本協會研制的純天然“入骨三分透皮劑”1.5%。
防腐劑:食品添加劑苯甲酸鈉 2%及 1%食鹽。
矯味劑:一般可不使用,但有些膏藥中比如阿魏膏,味臭,貼敷難以接受,可加入適量的水楊酸甲酯或者香精。
1、軟硬度的調整及測試:
如果按照(5538)比例,一般一次即可成功,但是軟硬度又受到煉蜜的老嫩,浸膏的濃度影響。調整的辦法是太硬可適量再加入浸膏軟可適量加入精藥粉充分反復調勻即可。成品像餃子皮,不粘皮膚,不會干燥,貼敷 30 分鐘即見效,一小時癥狀緩解,15 天一療程可治愈。
2、成膏后要密封。
四、無鉛無丹無油無松香膏藥的特點
1、療效:一是整個制作過程中沒有高溫程序,保證了天然藥物的有效成分未被破壞,傳統鉛丹膏藥在榨藥,煉油的過程中達到 320 度高溫,如此高溫藥油中的藥效已損失殆盡,二是浸膏提取是乙醇提與水浸提取相結合,更進一步保證了有效成分的滲出。傳統鉛丹膏藥僅是油炸。效果遠遠比不上前者;三是加工過程中幾乎無基質,即是蜂蜜及蜂蠟作為基質,但他們仍為外用藥的組成部分,且蜂蜜,蜂蠟是極好的滲透劑和風濕用藥。鉛丹膏藥主要成分 90%是油和鉛丹,藥的含量很少。
2、制作簡單安全僅需一臺粉碎機,家中的鍋碗瓢勺即可制作,且無污染。
3、不需要火烤,無污染,無毒作用。鉛丹膏藥和污染和毒副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現在已被國家禁止使用。
4、速效:無鉛無丹無油無松香膏藥 30 分鐘即可見效,并可達到真正的治愈。鉛丹膏藥十小時才能起效,對疔瘡腫毒是有效的,對內科疾病基本無效。膏藥的使用在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直到現在也被廣大群眾所接受,但由于各種原因,膏藥的發展進步并不快,其主要原因一是高層次的醫務工作者即可延人員不把膏藥當一回事,甚
有失身份之感,至今無一中醫學院開有膏藥專業;二是民間有不少祖傳膏藥制作,但是遵循老祖宗的配方及制作工藝缺乏創新,加之保密;三是幾家有名氣的膏藥廠也因體制等原因,一般是不敢輕易動配方和工藝,所以直至現在仍用的是幾千年使用鉛丹松香之類,毒性大,污染,效慢,生產過程中藥效大量損失,已不能滿足現在人們健康的需要,建國以后雖有橡皮膏等劑型。但其藥量大小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僅是緩解。大東方膏藥協會會長朱順玉先生研制的無鉛無丹無松香膏藥,新劑型克服了傳統膏藥的缺點,震驚了整個中國膏藥界。此種膏藥不許高溫,無污染,制作過程簡單,且療效快而顯著。以腰肌勞損為例,半小時可起效,一小時腰酸痛漲即可緩解,五張膏藥貼十五天即可治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新型膏藥的問世推動了膏藥界的發展,使膏藥這種傳統的藥劑更好的造福人類。